《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生态风险管控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生态风险管控技术指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生态风险管控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生态风险管控的总体原则、工作流程、实施方案制定、措施选择与实施、效果评估和后期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地块的土壤生态风险管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町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
2、控技术导则HJ804土壤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1172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T/ACEF065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污染地块contaminatedsite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3.2土壤生态风险soilecologicalrisk评估区不同空间位置基于野外实际生态调查的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生态效应与对照区相比出现显著差异的概率或可能性。3.3生态风险管控ecologicalriskmanagementa
3、ndcontrol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结果,选用有效的控制技术,以降低或消除生态风险程度,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3. 4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浓度bioavailableheavy,metalsconcentration被生物体(植物、土壤动物或微生物)吸收的形态,可通过化学浸提方法(如:DTPA-CaC12-TEA)浸提的浓度。3. 5生态受体ecologicalreceptor根据管控目的、保护对象及污染地块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受体划分为目标植物、养分循环载体和自然消减功能载体等。4总体原则4. 1因地制宜应根据生态受体、污染物、环境条件等具有地块特异性的性质参数,制定土壤生态风险管控措施,避免污染扩散
4、和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4. 2分类施策应根据地块生态风险评估结果和保护的生态受体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4. 3生态友好性通过识别目标植物、养分循环载体和自然消减功能载体等生态受体的表征指标,选择以物理措施为主、生态效益优先、二次污染风险低的管控措施,提升生态风险管控措施的生态属性。4. 4可行性兼顾生态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效性、经济性和政策的适应性,有效、精准地管控风险,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5生态风险管控流程重金属污染场地地块生态风险管控工作流程见图L其中生态风险评估结果的获得可参考TACEF065o6实施方案制定6. 1生态受体确定6.1.1 生态受体应根据生态风险管控目的、保护对象
5、及污染地块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后确定。6.1.2 污染地块的生态受体应包括目标植物、养分循环载体和自然消减功能载体等。6.2实施方案制定6. 2.1应根据生态风险评估结果,将地块划分为生态风险可接受和生态风险不可接受。7. 2.2对生态风险可接受地块,实施方案仅需包括后期管理方案等内容。8. 2.3对生态风险不可接受地块,实施方案应当包括生态风险管控措施选择、生态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效果评估方案及后期管理方案等内容。图1重金属污染地块生态风险管控的工作流程图7生态风险管控措施选择与实施9. 1一般规定7. 1.1对生态风险不可接受的地块,应根据生态受体的不同,选择植物生长与多样性保护措施、土壤生
6、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土壤自然消减功能增强措施之一或组合。风险管控措施的选择宜符合以下规定:a)地块生态受体为目标植物时,应采取植物生长与多样性保护措施;b)地块生态受体为养分循环载体时,应采取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C)地块生态受体为自然消减功能载体时,应采取土壤自然消减功能增强措施。8. 1.2生态风险管控过程中注意管控区域及周边的环境监测,避免地块污染及管控所带来的二次污染向周边逸散。7.2植物生长与多样性保护措施7.2.1应根据土壤中重金属种类、含量、主要赋存形态、重金属有效态浓度等相关特性,合理选用土壤重金属稳定剂、调理剂、钝化剂等,维持目标植物种群结构。7.2.2宜采用乔灌草三位一体生
7、态模式,应根据地块重金属污染物种类选择耐受性强的植物类型。7.2.3通过禁止直接开发利用、防止无关的人为活动和信息公开等方式,降低人为活动对地表植物的干扰。7.3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7.3.1根据土壤PH值,采用优化施肥措施,维持土壤酸碱度平衡。7.3.2低洼易渗区域,采取雨水导排措施,避免雨水集聚剧烈改变土壤水分。7.3.3土壤生物结构简单时,应设置地上植物缓冲带。7.3.4地块生态受体同时为养分循环载体和目标植物时,应主要采取植物生长与多样性保护措施。7.4土壤自然消减功能增强措施7.4.1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浓度较高时,宜采取改良土壤质地、调节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等措施。7.4.2深层土壤重金
8、属浓度远小于表层时,宜采取改变土壤酸碱度、增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淋溶作用。7.4.3污染物主要为镉、铅时,宜采取磁性物质移除土壤重金属。7.5二次污染控制措施7.5.1土壤重金属稳定剂的输送设备、投加设备、搅拌机连接处,采取密封处理措施,避免药剂泄漏。7.5.2初期雨水应全收集、全处理,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后,方可回用或排放。7.5.3控制措施实施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减少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的路径。8风险管控效果评估8.1一般规定8.1.1应根据生态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适时开展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一般在措施完工1年内开展。8.1.2生态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标宜包括措施性能指标、生态指标和重金属污
9、染指标。8.1.3措施性能指标包括土壤重金属稳定性能、雨水导排性能、土壤淋溶性能等;生态指标按照T/ACEF065附录A的规定执行;重金属污染指标宜包括目标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目标重金属污染物有效态浓度等,目标重金属污染物与风险评估阶段确定的污染物执行相一致,目标重金属污染物有效态浓度的获得可参照HJ804o8. 1评估布点8.1 .1布点应满足措施性能指标、生态指标、重金属污染指标的评估。8.2 .2生态风险管控措施的性能指标应按照工程实施要求进行布点。8.1.3生态风险管控措施的生态指标与重金属污染指标应按照T/ACEF065进行布点。8.L4结合风险管控措施的布置,设置采样点,在风险管控范
10、围外设置对照点,宜设置在地块内未采取措施的相似区域。8.2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8.2.1性能指标应采集2个批次的数据,宜在措施实施中和完工时采集。8.2.2生态指标、重金属污染指标应采集2个批次的数据,可每半年采样一次。8.2.3生态风险管控效果评估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按照HJ25.1、HJ25.2和HJ25.6、T/ACEF065的规定执行。8.3生态风险管控效果评估8.3.1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生态指标应满足地块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重金属污染指标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或有效态浓度下降。8.3.2以植物生长与多样性保护措施或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为主的效果评估,以町1172附
11、录B作为评估标准;以土壤自然消减功能增强措施为主的效果评估,以土壤背景浓度与GB36600中用地性质对应筛选值的较高者作为评估标准。8.3.3若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性能指标、生态指标、重金属污染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可对生态风险管控措施开展运行与维护。8. 3.4若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性能指标、生态指标、重金属污染指标未达到预期要求,须对生态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优化。9后期管理9.1后期管理一般包括长期生态环境监测与现场检查,两种方式可结合使用。9. 2长期生态环境监测一般以生态指标为主,原则上1年开展1次,直至生态指标基本稳定为止。9. 3现场检查每年进行不少于1次,主要检查管控设施是否被损坏或管控措施是否正常运行,发现问题的可增加检查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