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视距》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76818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车视距》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行车视距》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行车视距》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行车视距》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行车视距》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车视距》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车视距》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节 行车视距,一、视距的种类,行车视距:是指为及时避让或绕过行驶途中的障碍物及对向来车,汽车沿路面所需行驶的最短距离。行车轨迹线:一般取弯道内侧车道路面内缘线向路面中心线1.5米、驾驶员视点离地面高1.20米、障碍物高0.1米线。,第七节 行车视距,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互相发现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行车视距的分类,第七节 行车视距,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公路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第七节 行车视距,反应距离 S 1驾驶员发现前方的障碍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用的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即:,式中:V 千米/小时,t 一般取2.5秒,二、停车视距,根据停车视距的含义,停车视距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如图2-20所示。,第七节 行车视距,制动距离 S 2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所行驶的距离 S 2:,式中:路面纵向摩阻系数,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 i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

3、“”V 计算行车速度,km/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第七节 行车视距,安全距离是指汽车停住至障碍物前的距离,S 0一般取5m10 m。,安全距离 S 0,结论 停车视距为:,第七节 行车视距,超车视距的全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2-21所示。,三、超车视距,加速行驶距离 S 1当超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于是加速驶入对向车道,在驶入对向车道之前的加速行驶距离 S 1,式中:V0 超车的初速度(Km/h);t 1 超车加速时间(s);a 超车平均加速度(m/s2)。,第七节 行车视距,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 S 2,式中:V 超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速度(Km/h);t 2 超车

4、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时间(s)。,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S 0这个距离视超车和对向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数值,一般取:S 0=(15100)米,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 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S 3,理想全超车过程为:超车视距在地形条件困难时可采用:,S3为对向车行驶的距离,按 t 2 的三分之二时间确定。,式中:V 对向汽车行驶速度(Km/h)。,第七节 行车视距,第七节 行车视距,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标准如下表。,四、各级公路对视距要求,第七节 行车视距,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会车视距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两倍。其标准

5、如下表。,第七节 行车视距,双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宜在3 min 的行驶时间里,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10%30%。超车路段设置应结合地形并力求均匀。,第七节 行车视距,汽车在直线上行驶时,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是容易保证的。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树木、路堑边坡及建筑物等可能会阻挡行车视线,要保证汽车的平面视距,必须清除弯道内侧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横净距:道路曲线范围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线至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五、视距保证,第七节 行车视距,(一)用解析法确定横

6、净距,第七节 行车视距,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步骤如下: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二)几何法确定横净距 用绘图方法确定清除障碍物范围,称为视距包络图。,第七节 行车视距,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长度,定出O点(或对称O 点);从O 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O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2、3、,各点或对称 1、2、3、;从0、1、2、3、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去设计视距S,

7、定出各相应点0、1、2、3,则00;11;22;33 和对称的00;11;22;33,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 的要求。,第七节 行车视距,用直线分别连,和对称的,各线段互相交叉。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该清除障碍物的范围。用几何的方法不但能确定最大横净距,还可以确定弯道上任意桩号的横净距,而解析法只能确定弯道中点的最大横净距。,第七节 行车视距,(三)开挖视距台 用计算方法或视距包络图的方法,计算出横净距后,就可按比例在各桩号的横断图上画出视距台,以供施工放样。其作图步骤如下:,

8、按比例画出需要保证设计视距的各桩号横断面图,由未加宽时路面内侧边缘向路中心量取1.5 m,并垂直向上量1.2 m得 A 点,则 A 点为驾驶员眼睛位置。由A点作水平线,并沿内侧方向量取横净距得B点。设计视距。,第七节 行车视距,由B点垂直向下量取 y 高度得C点(由于泥土或碎石落在视距台上影响视线,为保证通视,当土质边坡时,y=0.3 m;石质边坡时,y=0.1 m),各桩号分别按需要的横净距开挖视距台,连接起来就能保证设计视距。,由C点按边坡比例画出边坡线,则图中影印线部分即为挖除的部分,如图226所示。,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图2-11 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图2-14 绕内边轴旋转的超高缓和段图示,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图2-15 绕中线旋转的超高缓和段图示,第五节 平曲线加宽,图2-16 普通汽车的加宽,图2-17 平曲线缓和段,第五节 平曲线加宽,图2-20 停车视距计算示意图,第七节 行车视距,第七节 行车视距,图2-21 超车视距计算示意图,第七节 行车视距,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第七节 行车视距,图2-25 视距包络线图,第七节 行车视距,图2-26 开挖视距台,第七节 行车视距,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