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68162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 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1上课之前,钻研教材很长时间,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教学设计的灵感。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为了设计好这一课的教案,我还浏览了网上很多篇不同的关于这一课的名师教案,并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处,设计出了第一份教案,自己感觉还是挺满意的,觉得把该让学生掌握的、该讲的都罗列进去了。因为准备的时间有点仓促,只把教案拿去给同年级的老师看了一下,结果第一次试教下来,自

2、己却感觉效果很不理想。我这次执教的石榴一课文笔优美,课文的2、3、4自然段都有重点内容,我因为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重点而导致任何一个重点都没能处理得特别到位,并且还出现了时间不够的现象。在一篇课文重点较多的情况下,明明做不到面面俱到,何不加以筛选呢?与其因为时间的限制,在任何一个重点处都没能深入学习,只是一带而过,不如学会放弃一些,抓住重中之重,加以深入学习。从上面这一点考虑,结合我第一次试教失败的经验,再加上同年级老师的宝贵意见,我又重新设计了第二份教案。这一次我重点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句子,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然后读读这些句子,重点让学生感悟成熟

3、了的石榴的可爱和有趣。我还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品尝,抓住石榴果实的形、色、味等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词汇来进行表达,同时很快地解决了文中生词的理解问题。照着第二份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果然效果比第一次好多了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2今天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丧失了体味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该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味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

4、。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

5、读就懂的境界。“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

6、语言的阅读品味;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3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

7、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

8、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4石榴这篇散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八下咏物抒怀单元中的一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美,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必胜坚定的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我在上一届对学生的教学中一直对这篇*的教学把握不好,总是觉得这篇*没有可教的地方,*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于象征意义,我那时真的发自内心地认为没必要讲,甚至幼稚的认为如果这篇*我不教,学生也读得懂,就这样,每每一碰到这篇*,我就想甩在一边,懒得碰它。又一届学生要学习石榴了,还是

9、不讲,草草带过吗?我.不能一直忽略它吧,好歹人家一直光明正大地出现在课本里。好吧,再来读读看。呵呵.还是,认真读,认真教吧! 从整个单元来看,这篇*排在整个单元的第三篇,之前的海燕、白杨礼赞为学生学习托物言志手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无论是*对事物生长环境的介绍,还是对事物本身的描写,学生都对这种写作手法开始熟悉,甚至有学生细心发现,这些运用托物言志写作的*,要么在文中用一句话点出写作背景,要么直接在文末点明了写作的年代,便于读者联系时代来解读*。而石榴一文写于 1942 年。当天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有了初步的预习和了解,我花了很短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理清*的写作线索,分析石榴的特征。我着重带领学生

10、从生长环境入手分析石榴的精神品质,从海燕和白杨礼赞的教学中,学生们知道只有猛烈的暴风雨才能成就高傲、勇敢的海燕,恶劣的黄土高原才能塑造不平凡的白杨树。郭沫若笔下的石榴是五月过后,不与其他树木争妍斗艳的最可爱的树木,是整个宇宙向上发展的夏天的心脏。所谓榴红似火,正是那种火一样的灿烂、燃烧、自由、蒸腾的生命力量。再来联系写作年代,1942 年,抗日战争困难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石榴的象征意义自然揭示。郭沫若在石榴中对石榴形象的刻画显示出作者相当高超的语言艺术。作家对石榴的观察有着足够的细致与真切。红玛瑙的

11、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一句中独特的喻体安普剌和金罍,引导学生揣摩这喻体转变之间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又抓住*第六小节那精彩的石榴果实的描写,扣住笑在反复朗读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郭老用精彩的描写,写出了石榴的生长和演变过程。石榴一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如鱼得水,在探究思维里来去自如携学识和见识上路,曲径通幽而豁然开朗,让思维漫步,让智慧行走。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5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

12、,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

13、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6师:你们怎么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生: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样石榴就成熟了。师:是吗?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句话,想想跟你们表达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读句子) 生:课文里不是用然后而是用逐渐这个词。师:你们觉得那个词用得比较精确? 生:用然后这个词,好

14、像是石榴一下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而逐渐就写出了它的渐变过程。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交换位置呢? 生:不行。因为石榴先是青绿色的,长呀长呀,就变成青中带黄。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黄中带红。生:青绿色的石榴不会先变成黄中带红,再变成青中带黄的。它要由青渐渐变成黄,再由黄渐渐变成红,所以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师:是啊,你说的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教后反思: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了学生学习,更

15、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体会*的条理,教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其实,也教会了孩子观察要仔细,写*要有条理的重要性。八年级石榴课后反思7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3、

16、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习拟人句。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习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习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习、品读课文。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习,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

17、调比喻的修辞手法。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习,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习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