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87485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和成人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

2、含在婴儿期内,主要特征: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三)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主要特征: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言语功能的发育 从出生时就能发出哭叫之声,到1岁末时大部分婴儿能说几个有意义的词;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情绪有所发展;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四)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主要特征: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

3、需求量仍然相对较高;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主要特征: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各类感觉功能已渐趋完善;智能发育更加迅速;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思维活动主要是直观形象活动;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对自己的性别初步有所认识。,(六)学龄期,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主要特征: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系统外形均已接近成人;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

4、前提高;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但还很不稳定;个性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也开始显露。,(七)青春期,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主要特征: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八)成人期,18岁以后为成人期,又分为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2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后),是人生过程中

5、最为漫长的时期。主要特征是: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功能相对稳定,承担最为重要的社会角色;老年期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全面衰退,社会功能减弱,直至生命结束。,二、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五)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受性激素等因素影响,青春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三、影

6、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营养因素;2疾病因素;3母亲因素;4社会因素。,四、粗大运动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一)、反射发育,反射发育小儿神经反射的发育伴随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度,分为4大类 出生时即有,终生存在的反射 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 出生后逐渐稳定的反射 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可存在的病理反射,反射存在的意义,原始反射是胎儿最早出现的运动形式,并在婴儿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扔持续存在(持续到6个月被整合),是一种避开有害刺激或保持生存状态的本能反应。反射的出现标志着运动发育的开始,提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7、;而运动的发育过程,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过程。,原始反射的类型及临床意义,紧张性迷路反射,是重力方向与头的位置变化所引起的反射仰卧时促进伸肌群,抑制屈肌群俯卧时促进屈肌群,抑制伸肌群4个月消失持续存在使小儿头控及翻身能力受损该反射的持续存在多见于痉挛型和手足俆动型的脑瘫儿童,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由于颈部旋转而引起的姿势固定反射1-2个月达到顶峰,4个月后逐渐消失反射的消退延迟或持续存在常见于手足俆动型脑瘫儿童,拥抱反射,是由于躯干相对于头的位置发生急剧的变化时而产生的上肢伸展与外展、双手张开并哭泣,接着上肢屈曲并在胸前抱紧、内收和下肢伸展的反射出生2-3个月反射最强,至3-4个月,此

8、反射消失,觅食反射,给新生儿口周围以轻触觉刺激,使其头、舌、口转向刺激部位,并产生头的伸展、屈曲以寻觅和吸允乳头的反应。约4个月反射消失缺失: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智力低下持续:感觉运动功能发育不良-脑瘫,自动站立和行走反射,下肢伸直并与接触面垂直,当双足牢固的触及接触面时,下肢能支撑体重的反射为自动站立反射阳性;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婴儿身体向前倾,出现自动向前迈步,是为行走反射2个月后消失,躯干侧弯反射,婴儿处于俯卧位或悬空俯位,用手指在婴儿一侧背部从肋缘下至髂棘画脊柱的平行线,婴儿躯干受刺激的一侧会出现侧弯,凸向对侧。8周后消失低张力、高张力的区别,交叉伸展发射(6周):对固定下肢的脚掌进行刺

9、激时,另一侧下肢发生屈曲、内收、伸展握持反射(3个月):触及手掌时,仅产生手指的屈曲反射。足底抓握反射(9个月):用拇指压迫婴儿脚掌时,足趾弯曲并试图抓住目标物体。颈部翻正反射(4个月):将颈部向一侧旋转时身体也向同方向旋转,(二)、姿势与移动运动发育,姿势运动发育的意义:婴儿出生后最初的1年内以卧位、坐位、屈膝立位到站立等姿势运动发育为主,姿势运动发育对以后移动运动能力的发育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姿势运动发育,姿势运动发育,姿势维持期(1-3个月)移动准备期(4-6个月)屈膝坐位期(7-9个月)屈膝站位期(10-12个月),姿势维持期,最初3个月的运动发育是使头部能竖直并保持对称性姿势。各种原

10、始反射的存在,对婴儿的营养摄取、避免危机等有直接的相关的保护作用。,移动准备期,在获得了第一阶段的姿势对称性、抗重力姿势、头和躯干伸展的基础上,婴儿进行下一步开始向翻身和坐位能力发育。,翻身是坐位的必要条件。头颈部的控制与头部分离的四肢躯干的独立活动下肢髋关节多轴性活动与分离运动躯干骨盆的控制上肢的支撑,屈膝坐位期,这个阶段是从最早的抗重力姿势坐位转向更高级姿势的发育时期。由于四肢爬行、双膝跪立以及单膝跪立均是以膝关节为支持点的运动,因而屈膝位的动作控制是姿势运动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移动方式是四肢位爬行单手支撑上肢伸向前方或侧方的保护性伸展反应俯卧位的侧方转移与四肢爬行的平衡反应骨盆和

11、大腿的支撑下肢的交替运动和上下肢的协调性头和躯干的分离运动,屈膝站立位,这一阶段是不断训练和加强屈膝位的躯体控制能力的时期。辅助站立和辅助步行是这一时期获得姿势发育的重点。,辅助步行从屈膝位站起站立位躯干的完全伸直和回旋站立位髋关节外展前伸及膝关节前伸立位时重心左右侧移动裸关节背屈脚掌足趾的平衡反应脚的迈步支撑反应,移动运动的发育,双足步行期步行后期的运动能力的发育,双足步行期姿势运动阶段为开始步行的准备阶段。经历过自我姿势调节,独立重心转移和扶物站立阶段后,进入步行期。,步行期初始的代偿性特征挑担样步态缺乏骨盆回旋宽步幅全脚掌着地站立位膝过伸步速、步数和重心移动,步行后期获得了双足步行能力后,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练习,使得步态的稳定性和速度不断增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