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89001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森大道三标段道路工程--道路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ID)施工图设计说明5.1生物滞留带计算825.2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25.3项目年净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的计算935.4豁口(路沿石开孔)间距、溢流口、生物滞留带挡水堰、排空时间校核IO3六、LlD设施设计1136.1生物滞留带设计1146.2LlD设施种植设计要点1246.3透水铺装设计1246.4抗震设计134七、监测设计134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B5九、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验收要求1379.1施工注意事项1379.2验收147十、LlD运营维护管理注意事项147十一、主要工程量表15道路低影响开发(目录-、设计依据1.1 设计规范及标准1.2

2、 设计的资料依据1.3 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1.4 工程地质条件(插自地勘)-、工程概况及设计范Bl2.1 工程概况2.2 设计范圉三、LlD控制目标及设施类型3.1 上位规划及项目控制目标3.2 1.ID设施情况四、设计参数4.1 设计降雨量4.2 径流系数4.3 污物去除率五、设施工艺设计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DBJ50/T-276-2017):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

3、2012);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8-2010);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6);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6);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188-2012);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m352009);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l43-2010);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

4、计导则(试行)2016.12:重庆市海绵城市监测技术导则(试行)2020.07:重庆市海绵城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1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渝建安发(2019)27号)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国家、地方规定的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1.1.3采用及参考图集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发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一、设计依据1.1 设计规范及标准1.1.1 国家规范及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4氐影响开

5、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1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城镇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788-20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596-2010)给水排水

6、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透水路面破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1.1.2 地方规范及标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292.2018);1.1 .3地质构造道路沿线构造处于新华夏系构造为主的构造

7、区域,属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一重庆陷褶束一华釜山穹褶束。重庆陷褶束由一系列平行雁行排列的隔挡式梳状褶皱构造和走向压性断裂组成。如华釜山、铜锣峡、观音峡及南温泉等线形高隆起背斜,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沿华釜山复式背斜构造南端向西南撒开,向北东收敛的重庆帚状构造带由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铜锣峡、明月峡等背斜构造组成。背斜构造陡窄,向斜宽缓。背斜翼部岩层倾角在45。以上,局部直立或倒转,宽约46km:向斜地层倾角在10。35。,轴部近水平,宽1020km。场地处于北暗向斜东翼,倾向260。320。,倾角812。,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呈单斜产出,岩体结构类型为中厚巨厚层状。

8、1.2 .4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层结构由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素填土、砂岩、泥质粉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泥岩为隔水层。场地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如下: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粉质粘土,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水头性质无压。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土层中,水量小、水位不连续、变化大。基岩风化带裂隙水:水的储存形式以基岩强风化带裂隙。水量、水位随气候因素影响而相应敏感变化。由于地块开发形成的多级台阶,切穿强风化层,渗透条件好,水量极小,赋存时间短,具有就地排泄的特点。道路区属山地丘陵地貌,局部地形变化较大,贮

9、水条件差,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下水道向场外排泄,少部份下渗赋存于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通过钻孔提水观测发现,提干钻孔内的施工用水,24小时后观测,大部分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仅在临地表水体(余家沟鱼塘、梁滩河)附近钻孔存在稳定地下水,该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详细勘察期间区内无较强降雨过程,场地1.3 设计的资料依据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重庆高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业主提供的1:500带状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本项目道路、交通及排水工程等设计文件;新森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20

10、21.03a1.4 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1.4.1 初步设计批复情况初步设计审批正在办理中。1.4.2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上阶段无关于海绵城市相关意见。1.5 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1.5.1 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山地丘陵地貌区,区内背斜与向斜相间分布,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拟建道路位于槽谷地段,沿线微地貌类型属山地丘陵地貌区。区内地形地貌受区域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地貌构架受构造控制,岭脊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总体呈北东南西向排列,丘陵呈串珠状排列,地形受岩性制约明显,区内地层以泥质岩为主偶夹砂岩,受其影响,地形起伏平缓,泥岩出露区,丘坡浑圆,丘谷宽缓,砂岩出露地

11、段常形成局部陡坡,因道路建设两侧形成挖、填边坡。地面坡角一般为5。30。,局部段较陡,区内高程在302.36381.98m间,相对高差79.6m。1.5.2 地层岩性经沿线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沿线地层为第四系填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上统遂宁组、中统沙溪庙组岩层,岩性为泥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2.1 工程概况新森大道南段全段13km,本次设计路段为其中凤苑路.成渝高速段,起于高丰大道,起点接待建中的新森大道(成渝高速-国福路段),自南向北延伸,主线下穿高新大道后,止于凤苑路,终点接在建中的新森大道(金凤段),路线全长约4.1km。道路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

12、h,标准路幅宽度47m,采用两块板路幅,车行道宽度按双向六车道+慢行道实施。新森大道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隧道工程、结构工程、景观工程。2.2 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道路起于高丰大道,自南向北延伸,主线下穿高新大道后,止于凤苑路,路线全长约4.1km,其中K12+340交叉路口至终点为现状路拓宽改造。道路标准段路幅宽47m,具体路幅分配如下:47m=4m(人行道)+3m(设施带)+3.5m(慢行系统)+11.5m(行车道)+3m(中分带)+11.5m(车行道)+3.5m(慢行系统)+3m(设施带)+4m(人行道)。道路海绵城市工程均为新建。道路

13、配套综合管网的新建和迁改设计详见排水专业施工图。三、LID控制目标及设施类型1.1.1 规划及项目控制目标本项目位于高新区,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庆高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处梁滩河南流域、大溪沟流域和莲花滩南流域,根据海绵功能分区分类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属于海绵提升区,部分为海绵缓冲区。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工程,根据重庆高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规划道路控制要求如下:“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原则上,新建道路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小于3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5%;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

14、时,年径流总量地下水位与常年同期及初勘期间持平。其中余家沟临鱼塘附近钻孔地下水位1.80-2.56m,水位标高约313.03313.12m,基本于勘察期间鱼塘水位313.0m一致,表明该地段钻孔位置地下水与鱼塘互为补给,即大气降雨时场地地表水下渗后形成地下水补给鱼塘,非降雨工况鱼塘蓄水对鱼塘周边区域补给。梁滩河附近钻孔地下水位0.107.21m,水位标高约302.22303.62m,基本于勘察期间河水位302.20303.6Om一致,表明该地段钻孔位置地下水与河水互为补给。本场地详细勘察期间选择临水位置钻孔9ZK18进行简易抽水试验,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式8.2.1之

15、潜水完整井公式进行计算。9ZK18最大降深5.0m,出水量约9.2m3d,该地段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0.675md,为弱透水土层。地下水的涌水量与岩土类型和井底深度有关,单井抽水量(出水量)不代表群井平均抽水量,施工时实际抽水量要根据抽水深度、降水面积(假定降水基坑区的大小)以及群井的排布有关。不同季节施工时还要考虑水位变化的影响。具体涌水量应根据计算结合场地实际抽水位置现场验证后确定。但雨季在地势低洼的素填土层较厚处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对场地存在地下水部分基础开挖进行降水处理,根据地区经验提供渗透系数经验值如下:泥岩渗透系数K=0.080-0.095md(经验值),砂岩渗透系数K=0.50-

16、0.70md(经验值),其渗透系数不稳定与基岩裂隙发育情况有关。根据地区经验本场地透水层素填土渗透系数K一般1020md(经验值),粉质粘土K=O.675md,属弱透水层。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属相对隔水层,泥岩为隔水层。其砂、泥岩强风化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在雨季或邻近地表水地段施工须做好相应的排、截水工作。145不良地质现象通过调查访问,沿线陡崖带卸荷裂隙不发育,未发现地面塌陷、泥石流、崩塌、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亦未发现河道、暗沟、渠、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物率ss染除以,%污去讯观果景效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

17、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砖铺装O团QO0团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OO团QOQC9Ia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OOD0Q团高中80-90绿色屋顶OOD0团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OQ0团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O0团00回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O国00一中他70-95好渗透塘O00000中中70-80一般港井O00000低低湿塘0000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00高中50-80好蓄水池000000高中80-90雨水罐000000低低80-90调节塘O000O0高中一般调节池O0O0OO高中转输型植草沟0000团00低低35

18、-90一般干式植草沟O0000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O00O0中低好渗管/渠O0O团00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O00O0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0OO一OO一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O0O0团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O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ForWaterShedPmeCtion,CWP)的研究数据。表3.2-2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单项设施用地类型控制率不低于70%;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4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路侧带是指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

19、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的统称,路侧带宽度指道路两侧路侧带的总和。”本项目标准段路幅宽47m,具体路幅分配如下:47m=4m(人行道)+3m(设施带)+3.5m(慢行系统)+11.5m(行车道)+3m(中分带)+11.5m(车行道)+3.5m(慢行系统)+3m(设施带)+4m(人行道)。路侧带宽度=(4+Vx2=29.7965%50%表3.1-2海绵设计控制指标表项目名称用地性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污染去除率()新森大道城市道路用地65%50%3.2LlD设施情况3.2.1LID设施选用及设置情况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人行道、自行车道)、生态树池、雨水管

20、网、污水管网、调蓄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表3.2-1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1.1.2 结合上述原则,本项目提出了两种设施种类:A)透水铺装;B)生物滞留带。设计在道路两侧路侧带中布置生物滞留带和人行道透水铺装,其中生物滞留带设置于人行道内侧,宽度为3米;人行道路面均为透水铺装。1.1.3 1.ID雨水系统流程表3.2/道路LlD雨水系统图1.1.4 下垫面情况结合道路、交通、排水、景观等相关专业设计图,进行LlD设施布置,径流组织后各排水分区下垫面分析表如下:表3.2-3下垫面分类统计及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表编号下型面及低影响开发

21、设施控制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编号下垫面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Zl生物滞留带6292.321.00Z2生物滞留带1190.21LOO受控下垫面35592.070.90受控下垫面8947.140.90人行道透水铺装13231.020.15人行道透水铺装4018.20.15绿化带14908.20.15绿化带6623.720.15不受控硬质下垫面24124.080.90不受控硬质下辇面9548.810.90小计94147.690.68小计30328.080.64Z3生物滞留带2936.711.00Z4生物滞留带4933.151.00能)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

22、技术透水砖铺装0透水水泥混凝土团团团团透水沥青混凝1:0000绿色屋顶OOO下沉式绿地E3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团渗透塘O渗井0O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团O团O雨水罐OOO调节技术调节塘00调节池0O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0干式植草沟团湿式植草沟0渗管/渠O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00O人工土壤渗灌0OC3G3注:宜选用可选用O不宜选用。LlD设施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Ll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l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

23、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车行道透水路面负责收集车行道路面上的降雨,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负责收集透水砖铺装面积上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径流系数、流量径流系数见下表:表4.2-1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Rv流量径流系数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青屋面0.8-0.90.85-0.95铺石子的平屋面0.6-0.70.8绿化屋面(覆上厚度230Omm)0.3-0.40.4混凝土和沥青广场、路面0.8-0.90.85-0.95块石等铺砌路面0.5-0.60.7干砌砖、石及碎石路面0.40.5非铺砌的

24、上路面0.30.4透水铺装路面0.15-0.30.4绿地0.1-0.20.25水面1.01.0地下建筑覆上绿地(消上厚度及OOmm)0.1-0.20.25地下建筑覆上绿地(覆上厚度v500mm)0.3-0.40.4本项目雨量径流系数取值分别为:透水铺装0.15,绿地区0.15,车行道路面0.90,生物滞留带取值1.0。4.3污染物去除率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Ll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无条件时参照下表:表4.3/单项Ll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名称电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Pw(%,以SS计)生物滞留设施70-95渗透塘70-80雨水塘50

25、-80雨水湿地50-80蓄水池80-90雨水罐80-90植被缓冲带50-75本项目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绿地污染物去除率均取85%。受控下箪面15794.820.90受控下垫面20409.260.90人行道透水铺装5770.430.15人行道透水铺装7718.540.15绿化带6793.140.15绿化带8952.260.15不受控硬质下垫面9573.040.90不受控便质下垫面8694.050.90/环保雨水口控制面5509.460.90小计40868.140.68小计56216.720.6Z5生物滞留带751.741.00受控下垫面915.380.90人行道透水铺装1949.540.15绿

26、化带3206.610.15不受控硬质下垫面3338.560.90小计10161.830.53四、设计参数4.1 设计降雨量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高新区(沙坪坝数据)近30年日降雨数据的分析,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如下表:表4.1-1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对应表序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设计降雨量H(mm)1509.325511.036013.146515.557018.567522.278027.288535.199047.24.2 径流系数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r-292-2018,关于不同下垫面雨量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I0;As有效渗透面

27、积,?;渗透时间(s),指将于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取2h;H港一单位面积渗透水深(m)。2)调蓄容积量设施空隙蓄水深度H空k=H砥HiH小L设施空隙蓄水深度(m);H1e石砾石层厚度,取0.3米,砾石层空隙取0.3;单位面积生物滞留带处理雨水量计算H*=H蓄水+H中幽H希L下凹蓄水深度,取0.25米;H总一考虑下凹蓄水、渗透以及种植土,砾石层空隙的蓄水深度(m)。H总=0.25+0.09+0.026=0.366米,即每一平米该类生物滞留带可以处理0.366的雨水。考虑预处理转输沟、行道树、植物种植及放坡对生物滞留带的折减,本次折减系数取0.75。根据道路各排水分区下垫面情况,进行生物滞留带设

28、施计算结果如下表:表5.1-1生物滞留带计算表编号服务面积(m2)下垫面类型卜垫面面积(m:)量流数雨径系慧T:科计雨加d)设降量m所需控制容积(m,)滞留带有效面(m2)2小时下港量(m,)T蓄水深度(m)Zl41884.39车行道35592.070.90.8842.361623.454719.24125.041729.580.25滞留带6292.321Z210137.35车行道8947.140.90.8842.36391.52892.6623.65327.160.25滞留带1190.211Z318731.53车行道15794.820.90.8842.36726.562202.5358.36

29、807.220.25滞留带2936.711Z423675.29车行道19493.880.90.8842.36920.313136.0683.091149.350.25五、设施工艺设计5.1 生物滞留带计算道路雨水经过路缘石流入预处理转输沟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已设计雨水系统。(1)所需调蓄容积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4.3.1关于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计算:Vt=IOHtRvFVt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H?):F排水分区面积(ha)

30、:H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Rv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多种用地性质时采用加权平均值。(2)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计算Vs=V-Wp式中:VS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单位,砾石层孔隙率取0.3V所需调蓄容积,;Wp渗透量,m3o1)渗透量计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KJAstsH海=KJA&式中Wp-渗透量(m3);K平均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4.6xl0,/s;后不透水面积需比改建前减少20%以上。现将拓宽改造路段改造前后下垫面情况对比如下:项目车行道(m2)人行道(m2)

31、人行道透水铺装(n)绿化带(m2)不透水面积(m2)改造前18369.9422952.9702124.0941322.91改造后31006.218792.973647.8231006.21根据对比,本次设计改造段,改建后不透水面积比改建前减少了23.74%,满足要求。5.4项目年净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的计算本项目在新建段采用的LID设施为生物滞留带+人行道透水铺装,在各LID设施计算结果基础上,核算各排水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如下:5.3-1各排水分区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统计表编号下垫面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Q

32、)第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PW(%)年经流污染去除率SS(%)Zl生物滞留带6292.321.000.880.850.75受控下垫面35592.070.90人行道透水铺装13231.020.150.850.850.72绿化带14908.20.150.850.850.72不受控硬质下蛰面24124.080.900.000.000.00小计94147.690.680.650.55Z2生物滞留带1190.211.000.880.850.75受控下垫面8947.140.90人行道透水铺装4018.20.150.850.850.72绿化带6623.720.150.850.850.72不受控硬质下垫面9548

33、.810.900.000.000.OO小计30328.080.640.590.50Z3生物滞留带2936.711.000.880.850.75受控下垫面15794.820.90人行道透水铺装5770.430.150.850.850.72滞留带4181.411Z51667.12车行道915.380.90.8842.3666.74563.8114.94206.630.25滞幽带751.7415.2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本项目人行道透水铺装采取基层和垫层均透水,雨量径流系数取小值0.15o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当单个汇水分区整体为透水性下垫面(绿色屋顶、

34、绿地或透水铺装)时,可近似采取(1雨量径流系数)作为该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该分区可不设控制容积,但项目整体年径流污染去除率需进行加权平均校核,整体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应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人行道透水铺装和绿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0.85o结合道路各排水分区下垫面的情况,进行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如下表:表5.2-1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编号设施名称下垫面面积M)雨量径流系散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施名称下垫面面积面)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放控制率Zl人行道透水铺装13231.020.150.85绿地14908.200.150.85Z2人行道透水铺装4018.20.150.85绿地662

35、3.720.150.85Z3人行道透水铺装5770.430.150.85绿地6793.140.150.85Z4人行道透水铺装7718.540.150.85绿地8952.260.150.85Z5人行道透水铺装915.380.150.8S绿地1949.540.150.855.3改造段不透水面积计算本次设计道路K8+86O至K12+340为新建路段,K12+34。至终点为拓宽改造路段。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要求,本次设计道路改造为现状道路拓宽改造,未新增规划用地,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作要求,改建5.5豁口(路沿石开孔)间距、溢流口、生物滞留带挡水堰、排空时

36、间校核5.5.1计算公式及参数1)车行道汇流时间计算公式(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如下:r=1.445(竽)(min)式中,m地表种类参数,沥青路面取0.0131.汇流长度,根据Ll为道路长度(m)和L2为道路宽度(m)计算;i道路坡度,本工程中,其中L为道路横坡(0.015),i2为道路纵坡。2)设计峰流量QmaX计算如下:Qiu=A.iI(XXX)d式中,Ad汇水面积(m?):流量径流系数,沥青路面取0.9,生物滞留带取值1.0;q暴雨强度,根据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P=5a03)路缘石雨水开孔为立孔式侧向进水,其和拦水堰的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

37、顶堰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Qmax=K385Bh3/2式中:B雨水豁口宽度(m);K修正系数,0.52;h侧孔前水深(m)。552豁口间距校核本次设计道路(含一、二、三标段全段)最大纵坡为5%,每10米生物滞留带单侧汇水面积在重现期5年下的计算流量为8.28LSo雨水豁口设计过流能力为计算流量的1.5-3倍,本次设计取1.5倍,豁口泄水流量需求为12.41LSo本次设计路缘石仅高于路面0.05m,目的是防止泥沙等沉积物直接进入生物滞留带,考虑每隔IOm布置一处雨水豁口,豁口尺寸为BXH=O.6x0.05m,过流能力为5.95Ls,绿化带6793.14

38、0.150.850.850.72不受控硬质下垫面9573.040.900.000.00O.OO小计40868.140.680.660.56Z4生物滞尔带4933.151.000.880.850.75受控下垫面20409.260.90人行道透水铺装7718.540.150.850.850.72绿化带8952.260.150.850.850.72不受控硬质下垫面8694.050.900.000.000.环保雨水口控制面5509.460.900.100.500.05小计56216.720.60.660.56Z5生物滞留带751.741.000.880.850.75受控下垫面915.380.90人行道

39、透水铺装1949.540.150.850.850.72绿化带3206.610.150.850.850.72不受控硬质下垫面3338.560.900.0.000.小计10161.830.530.580.49t-221560.630.650.650.650.55本次设计道路超高部分最低处采用环保雨水口成品,将此段超高部分纳入受控范围。综合上表,新森大道三标段整体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为65%,满足目标值65%,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为55%,大于目标值50%。表5.1-4项目设计指标完成表规划值设计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不透水下垫面受控比例(%)65%50%65%55%62%表5.4.4-15.4.4生物滞留带挡水堰豁口过流能力校核路段(按坡度)计算道路长度L(m)重现期P(年)汇流时间(min)单幅路宽L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