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68961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区别“硬”的不同意思。2、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重点难点:理解句子:“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像针一样刺痛他的心”等。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引题1、出示梅兰芳的剧照,(板书:梅兰芳)简介梅兰芳。2、你们知道吗?在成功的背后,梅兰芳付出了多少艰辛,今天要了解的是他苦练功夫的故事。(板书:练功)二、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2、听了梅兰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三、学习课文1、引读第二节。理解:“学戏的料子”(

2、学戏的人才)先生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出示句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学习生字:祖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2、听了先生的话,梅兰芳是怎么想的?指名读第三节。出示句子:“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指导朗读。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3、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有志气)4、齐读第二、三节。5、过渡:梅兰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有志气,而且有毅力。小组学习第四七节,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划出表现梅兰芳练功有毅力的语句。6、学习生字:砖(换部首) 肿 设 使(和“便”比较)7、指名分节读课文。8、交流:(1) “梅兰芳为

3、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选择“硬”在“过硬”和“硬是”中的不同解释。指导读句。练习续写: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2)“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想象说话:被摔得浑身是伤的梅兰芳心想:,,指导朗读。(3)“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9、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七节。10、引读第八节。学习生字:凭(读准后鼻音) 蜚(理解“蜚声”)(板书:终获成功)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2

4、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通过,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2、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梅兰芳,我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北

5、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抗日战争时期留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2、出示课题:17梅兰芳练功(齐读)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1、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自学的字词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师: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好,可他小时候学戏时,先生对他说了什么?1、学习23节(1)轻声读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

6、没办法。”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3)师生接读第3节,想象说话先生的话常常在梅兰芳耳边响起,像,他常想:。2、过渡:梅兰芳在挫折面前没有倒下,而是立志要好好学戏,闯出个样子。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了。3、学习47节(1)默读47节找找:47节中写了几个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事例?分别是哪几小节?(两个事例,分别在5、7小节)(2)反复读5、7两节,划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3)出示句子,仔细品读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结合理解“过硬”和“硬是”

7、中的硬的不同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从哪些地方最能感受梅兰芳练功时的刻苦顽强?朗读训练:谁能读好这句话?(4)齐读47节4、师生接读第8节,结合理解“蜚声”的意思。积累表示很有名的词语。5、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感悟出什么?小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有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才会取得成功。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变成另一个字

8、再组词。2、试试你身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收集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4、对京剧、越剧等剧种中角色种类进行了解。五、练习1、加部首成字,再组词例:每海(海水)梅(梅花)莓(草莓)尧采中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小明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一夜睡不安稳。(2)小张在百米赛跑中跌倒了,硬是要咬牙爬起来,继续冲刺。(3)杂技演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易碎的瓷碗在纤细的棒尖上飞快地旋转着。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3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10个”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积累词语“拜师学艺、跷功、想方设法、顽强、毅力、扎实、蜚声”通过选

9、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为了为了”说说梅兰芳练功的具体事例,从而感受梅兰芳刻苦勤奋的毅力。4、明白只有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教学过程一、了解京剧,检查预习,引出课题1、播放梅兰芳的京

10、剧片段,引出梅兰芳。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是什么戏呀?对,这就是(京剧),唱这段京剧的是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照片)梅兰芳。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特别注意“芳”的笔顺。(板书:梅兰芳)2、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看,谁先说?关注三点: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蜚声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预习课文时,借助课后注释,我们知道了“蜚声”是什么意思?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蜚声海内外 (板书:蜚声海内外)请同学们来试着换个词说(举世

11、闻名、世界闻名) 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许多人是这样赞美他的,大家齐读来赞美他。(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美的化身。一位非常卓绝的,非常难得的京剧大师。)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唱念做打)。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补充板书: 梅兰芳练功4、这个“跷”字,从字形上看,指的是哪里的功夫呢?预习课文时,我们看到课后注释是这样说的,谁

12、来读读。(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表演走路、舞蹈叫“踩跷”,表演时踩的木棍叫“跷”,这种功夫叫“跷功”。)(图示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京剧艺术家,一起来学第20课(齐读课题)二、预习质疑,分类筛选通过预习后,我们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呢?预设: 一炷香请大家注意这个炷的字形,与什么有关?对,用火烧香。这是古代人的一种计时方法。点上一炷香,完全燃尽就表示15分钟。 怎么浇小冰场的? 两个“硬”各是什么意思?(我们读文时来解决。) 梅兰芳:为什么要站那么高练跷功呢?什么是一日不练三日空呢?为什么跷功有长进了,他还不满足? 吴先生:吴先生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三、研读课文,体会毅力

13、(一)、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前面讲到了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学戏的料子,文中哪些部分讲了梅兰芳小时候学戏的经过?(2、3小节)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梅兰芳: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下定决心板书:下定决心指导朗读,读出暗下决心的语气过渡:下了决心就要有行动,梅兰芳是如何行动如何练就过硬的功夫呢?(二)、请大家默读5-7小节,用横线划出梅兰芳开始练跷功时感觉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出梅兰芳是怎么说的。交流出示句子,重点指导1、出示梅兰芳练跷功的句子: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

14、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1)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试验,听好要求:每位小朋友把一只脚跷起来,单脚站立,并且垫起脚尖,好,我们轻轻地站起来,按照要求做,坚持住!大家来谈谈你的身体、你的腿有什么感觉?指名交流。(2)再来看看云和堂的吴老师当时是怎么要求梅兰芳的呢?谁来读有关句子?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 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3)指名读。(4)现在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来谈谈梅兰芳练跷功难在何处吗?(5)一边交流,一边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 慌张 腰酸腿疼 腿肿说得很好,让我们读好这些句子,来体会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练功。(6)文中出现了两个“硬”字,他们的意思

15、一样吗?(出示解释条帮助学生选择“硬”的正确义项,区分“过硬、硬是”中“硬”的不同意思。)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理解。板书:硬是 过硬(7)说话训练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学习难多了,苦多了。你能想像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老师请大家借助下列提示来具体说说?出示起初,梅兰芳一站上去,就 。不一会儿,就 。你看,他的头上 ,脸 ,全身的衣服 。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交流。梅兰芳面对这样的困难,硬是咬牙坚持着。那是多么顽强的毅力呀!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三)、学习第六小节:1、过渡出示就是凭着

16、这样一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梅兰芳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吴先生看了也(连连称赞),但是梅兰芳却(并不满足),他为什么还不满足呀?2、学生交流(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想方设法理解:想方设法(四)、研读第7节,联系上下文理解说说梅兰芳是如何凭着顽强的毅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跷功的呢?1、出示: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指名说2、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地问:你们溜过冰吗?摔倒后感觉怎么样?体会梅兰芳不怕疼不怕苦的精神。3、出示: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

17、即爬起来,继续练。指导朗读(抓住“经常、每次都、立即、继续”等词语读好句子。),赛读。4、引读第7节:是呀,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梅兰芳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在冰上跑,困难真大呀!(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着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却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5、出示:“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一日不练三日空”(泛红)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名交流)梅兰芳说得多好呀!难怪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五)出示

18、第8节,复习巩固理解句义的方法。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顽强的毅力引读长句。练习因为所以/是因为句式。正是凭着 ,梅兰芳 ,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因为梅兰芳 ,所以成为一名 。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一名 ,是因为 。四、总结提升1、小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练功的故事知道,当先生认为梅兰芳不是学习的料子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当他的跷功有进步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凭着(出示句子,生接:这种顽强的毅力,梅

19、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2、总结板书:梅兰芳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他从小(指板书)下定决心,(写“+”想方设法练好功夫,(写“+”),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最后终于(写“=”)获得了成功,(板书:成功)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3、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第8小节,一起来深深地赞叹一下吧!(齐读)4、梅兰芳成功了,他的努力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名言。指名交流。(多请几位学生)大家说得真好,从梅兰芳苦练跷功的故事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勤能补拙的道理,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地写在课题的下面 。板

20、书:勤能补拙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练的功夫有许许多多,跷功只是做功中的一个。梅兰芳在他6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真是不容易啊!请同学们课后到上网去找一找,看看梅兰芳是如何练眼功的?并用上(出示词语)“经常、每次、都、继续”这几个词语,写三到四句话。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4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21、1、板书课题。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3、学习词语:学艺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课文。2、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出示小黑板。(2)指名认读词语。(3)抽读生字卡片。4、试读课文。5、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7、教师范读。8、填空,出示小黑板。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三、作业:1、练读生字词。2、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2、指名朗读课文。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

22、什么意思?(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板书:不是料子)2、细读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3、细读第二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2)初步理解句意。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3)进一步理解句意。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4、再读第三自然段。(1)齐读课文。(2)

23、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3)指导朗读。(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三、指导背诵1、齐读课文2、看板书逐段背诵。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1、教学“或”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指导书写、学生描红。2、出示“兰、者、注”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3、出示:底、脸、神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4、指导书写。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5、学生进行描红。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5京剧大师梅兰芳这篇课文简洁明了。一开始讲梅兰

24、芳为什么勤学,然后是如何勤学,最后讲勤学的结果。我在教学前对文本进行了钻研和细读,也读到了一些文字背后的东西。首先读到了词语的背后,在“紧盯、常常、注视”几个词的背后能懂得勤能补拙;其次读到了课文的背后,从梅兰芳苦练眼神,拓展到练唱功,练武功;再次读到了人物的背后,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师,不仅勤学,而且有艺德。在此,我补充了一个梅兰芳在抗战时的故事,这也足以体现老师对文本把握深度,力透纸背。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紧扣关键词,品读文本。通过关键词句悟出文本的意思。教学第二段,紧扣关键句“梅兰芳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展开教学,层次分明,悟语言,反复读,理解句子的

25、意思。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观察老师不断挥舞的手指,体验梅兰芳的艰辛。再通过一组拓展想象,这样就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还有让学生体会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眼睛怎么会说话呢?我先请学生用眼神表示生气、高兴、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勤能补拙的道理悟出,词语教学就活了。第二,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把课备厚了。梅兰芳学艺这篇*比较短,与学生生活有距离,老师如何丰富文本内涵呢?一方面,丰富了人物的背景资料,和京剧的资料。其次,挖空白点,设计想象点,如梅兰芳如何练眼神,如何苦练其他,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第三,将词语读厚了。如对大师的理解,按学生的实际水平觉得水平高的人就是大师,我就补充梅兰芳在抗战时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的故事,这样的补充能让学生领会人物的精神。同时,关注看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如教师组织学生拓展交流梅兰芳勤学故事,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进行说话训练,使语文练习与人文精神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