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部学科设置和申请代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科学部学科设置和申请代码.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科学部学科设置和申请代码方案说明,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部(DHS)概况,职能:负责组织拟定医学科学领域的发展战略、优先资助领域和项目指南;负责受理、评审和管理各类医学科学基金项目;负责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负责专家评审系统的组织与建设;承担重要科学问题的咨询;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办的其他事项。主要资助范围: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生物医学。针对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开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机构设置:1个综合处,8个科学处。,DHS概况,医学科学部的职责和组织结构,医学科学一处主要资助呼吸系统、循
2、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遗传、发育异常以及各类非传染性、非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老年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医学科学二处主要资助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含围生医学)、内分泌系统及代谢和营养支持、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口腔颅颌面科学领域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遗传、发育异常,以及各类非肿瘤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DHS概况,医学科学部的职责和组织结构,医学科学三处主要资助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及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领域包括神经系统组织器官
3、的结构、功能、遗传、发育异常以及各类非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医学影像、医学信息为研究内容,医学工程为研究手段开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和与疾病诊疗相关的医学工程以及与再生医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医学科学四处主要资助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检验医学、皮肤及其附属器官、运动系统、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冻伤/整形/特种医学/康复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DHS概况,医学科学部的职责和组织结构,医学科学五处主要资助肿瘤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受理范围包括:肿瘤病因、肿瘤发生、肿瘤遗传、肿瘤免疫、肿瘤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肿瘤干细胞、肿瘤诊断、肿
4、瘤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物理治疗、肿瘤生物治疗、肿瘤综合治疗、肿瘤康复(包括社会心理康复)、肿瘤研究体系新技术,以及各系统器官肿瘤,包括呼吸系统肿瘤、血液淋巴肿瘤(白血病除外)、消化系统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含特殊感受器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内分泌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头颈部及颌面肿瘤、皮肤、体表及其它部位肿瘤。,医学科学六处主要资助预防医学、地方病学、职业病学、放射医学和医学免疫学及法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DHS概况,医学科学部的职责和组织结构,医学科学七处主要资助药物学和药理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药物学主要受理范围:合成药物化
5、学、天然药物化学、微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海洋药物、特种药物、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药剂学、药物材料、药物分析、药物资源等;药理学主要受理范围:神经精神、心脑血管、老年病、抗炎与免疫、抗肿瘤、抗感染、内分泌与代谢、消化、呼吸、血液、泌尿与生殖药物药理,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药物毒理等。,医学科学八处主要资助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本科学处以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为宗旨,主要资助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针灸、推拿、康复、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药物学、中药药理学、民族医药学以及中医药新方法和新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DHS概况,医学科学部的职
6、责和组织结构,资助医学基础研究并非临床研究,主要资助针对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开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中编办复0981号文件(09/05/18)“.医学科学部,其主要职责: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领域.”;2.08年2月西安“关于完善与加强支持医学科学研究研讨会”;3.医学科学部筹备工作小组前期调研和问卷;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划分;5.软课题:“科学基金医学科学资助格局、学科划分及申请代码的初探和建议”;6.国际参考:MRC,NIH,7.代码形成:课题建议-专业研讨
7、-意见征询-汇总反馈-总体回顾-方案形成 方案:系统划分,科学问题,-总体方案-制定原则-本申请代码的特点-需说明的几个问题,党组会议纪要和中编办批复文件NSFC的工作定位、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WHO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与代码 国际医学基金组织的学科划分和代码设置国内各相关专业医学专家多次讨论、共同制定,总体方案和依据,制定原则,按照有利于“科学问题相近,受理数量均衡,学科界限清晰,科学管理便利”的原则,组建新的评审和管理单元,以便减少重复设置和重复资助带来的评审资源和资助经费的浪费便于学科的融合交叉
8、按照“使用上可操作,内容上可覆盖,传承上可对接,交流上可对话”的要求,参考国际有关医学基金资助机构的代码设置,包含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的内容,以保证医学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制定原则,统筹和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学和药理学及与医学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交叉学科参考原以临床医疗科室、教学学科专业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原申请代码设置建立涵盖从基础到临床、从结构到功能、从病理生理过程到疾病状态、从疾病预防到疾病诊治等各个医学领域,制定原则,顺应“整合医学”、“转化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医学科学发展态势符合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要求的医学科学申请代码设置和评审体系便
9、于科学评审和科学基金管理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体器官系统形态和功能及特有的科学问题为基础,以所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及基础科学问题为核心,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法以及我国医学传统使用的分类法进行申请代码划分。一级申请代码:医学科学的逻辑和教材上器官系统的顺序 二级申请代码:从基础到临床、从结构到功能、从病理生理过程到疾病状态的顺序 便于基金管理,便于对申报项目科学问题的统计归类和详细分析,本申请代码的特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本申请代码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融合,以科学问题出发,将所有“学科”的共性科学问题放在了一个评审体系中,这在基金管理中是一项新的尝试,但在一定
10、程度上忽略了“学科”的概念,有可能影响一些“弱势学科”的发展,这需要在基金管理中特别加以关注。原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学,药理学等取消了三级代码,其代码内容变动不大。,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鉴于新的代码尚未经过实践检验,另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验,在新申请代码体系下一些系统设置了“.其它科学问题”的代码,以防止新的代码体系对重要科学问题和新生科学问题的疏漏。这部分代码拟在新的代码实践2到3年后进行调整或删除。有些代码的内涵和限定需要在指南中进一步加以解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医学系统庞杂,看待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角度各异,新申请代码仍然还会有部分内容与其他科学部甚至医学科学部内部不同学
11、科间有内容上的交叉。新申请代码尚缺乏基金申请、评审等管理环节的实践考验。时间仓促,体系复杂,新代码定有一些不足和疏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完善。,原学科设置和申请代码1.代码设置标准(1)医疗科室:内科,外科,儿科,;(2)教学专业:病理生理学,;(3)科学问题:组织重构,炎症,;资助范围界限 同样科学问题的申请可以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学科,造成重复资助及资助经费和评审资源的浪费。3.学科范围多少 有些学科受理和资助范围宽而广,评审组专家超越其业务专长评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同行评审。4.受理数量大小 各学科间工作量多少不均,不利于科学处和学科科学地管理基金工作。,医学科学部一级申请代码列表,D
12、HS概况,DHS概况,医学科学部一级申请代码列表,呼吸系统,DHS概况,循环系统,DHS概况,消化系统,DHS概况,血液系统,DHS概况,由于启用新的申请代码系统,取消了传统“学科”概念,请务必认真查询医学科学部一级申请代码,并在相应的二级代码下进行申报;新生儿疾病列入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代码下;儿科其它科学问题请在其它相应系统代码下申报;肿瘤相关申报项目全部归属肿瘤学学科(白血病除外,列入血液系统内);性传播性疾病请在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学科申报;老年医学仅受理涉及老年多器官衰老或疾病及病理生理过程的老年医学共性的科学问题,单一器官和系统的老年医学的科学问题请在相应的器官或系统的代码下申请
13、;放射医学单独列出,主要涉及放射生物学、放射病理、放射防护及与其他学科无交叉的放射治疗领域,肿瘤放射治疗请参照肿瘤学学科下二级代码肿瘤物理治疗和/或肿瘤综合治疗;,2010年申请注意,2010年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1.高血压及其重要并发症的基础研究(1处)2.肝脏损伤、修复、再生的基础研究(1处)3.能量代谢调节与肥胖发生(2处)4.颅颌面感官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2处)5.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机制(3处)6.多模态医学影像算法与海量数据处理(3处)7.医学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4处)8.创伤修复中的再生医学关键科学问题(4处)9.炎症与肿瘤发生(5处)10.非编码RNA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5处)11.微环境在肿瘤转移复发中的作用(5处)12.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筛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6处)13.炎症对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机制(6处)14.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保护机制与药物新靶标研究(7处)15.中医病因病机研究(8处)16.中药药对组成规律基础研究(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