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90441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山东水产学会团体标准T/XXXXXXX-XXXX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motesensingmonitoringofraftculturearea(征求意见稿)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水产学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4缩略语55基本要求54I工作内容54i)技术流程5,1资料准备644坐标系统6R调查手段64A计量单位6R7监测成果66数据准备及处理6A1影像数据选择及质量控制6R9调查数据准备及质量控制6RR遥感

2、影像处理77养殖区信息提取77I基本要求774建立解译标志779信息提取774动态监测88数据复核与精度评价8R1数据兔核内容8R9数据匏核方法及要求8R精度评价99监测产品制作9Q1监测产品内容9Qf)制图9QR统计9Q4监测报告9附录A(资料性)现场调查/免核表10附录B(资料性)筏式养殖区主要类型及其解译标志(X月)11附录C(资料性)养殖区提取方法12附录D(资料性)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专题图13附录E(资料性)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报告格式与内容14E.1文本格式14E.2监测报告内容14参考文献1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3、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山东水产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科技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贵芹、徐艳东、于宁、孙伟、朱金龙、王琦、孔冬贤、孔祥芸、冯晓一、杜冰青、刘宁、汪健平、魏潇、刘玮、王玉祯、冯银银、刘元进、卢中帅。T/XXXXXXXXXXX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的基本要求、数据准备及处理、养殖区信息提取、数据复核与精度评价、监测产品制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筏式养殖区遥感动态监测工作。2规范性引

4、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GB/T1596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HY070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T123海域使用分类HY/T147.7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HY/T164海岸带制图图式DB37/T4217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DB37/T4518河

5、湖水域岸线遥感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1解译标志interpretationkey在遥感图像上能具体反映和判别地物或现象的影像特征。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注:直接解译标志包括色调或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和图案等;间接解译标志则包括位置和组合。筏式养殖区监测raftcultureareamonitoring对筏式养殖各类型养殖区的分布、面积、时空变化等的监测。筏式养殖区主要分为藻类筏式养殖区和贝类筏式养殖区。辐射定标radiometriccaIibration将数字量化亮度输出值(DN)和其所对应视场中的辐射亮度值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以消除或纠正辐射误

6、差而引起的影像辐射畸变。34大气校正atmosphericcorrection消除或减弱卫星遥感影像在获取时在大气传输中因吸收或散射作用引起的辐射畸变。来源:GB/T14950-2009,5.191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Iizeddifferencewaterindex(NDWI)定义为绿光波段反射率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之差与之和的比值。区域网平差blockadjustment在立体区域网或平面区域网内量测一定数量的连接点和像控点,通过平差计算,获取卫星影像定向参数的过程。来源:GB/T40766-2021,3.14a7海陆分离sea-1andsegmentation将图像中的陆地区域进行遮蔽

7、或移除,满足后续工作仅作用于海洋区域而不对陆地区域进行任何处理的要求。投影变换projectiontransformation将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的过程。来源:DB37/T3243-2018,3.43Q精度评价accuracyevaIuation正确分类的像元数量与像元总数的比值即为提取精度,通常利用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I)和碓(4wS打和必Ca的调和平均数)3个常用的精度指标来进行养殖区提取结果的精度检验。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PMS多光谱相机(MultispectralCamera)NDWl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

8、edDifferenceWaterIndex)5基本要求K1工作内容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工作内容包括各类型筏式养殖区识别、面积统计、养殖区时空分布动态监测等。K)技术流程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流程包括数据准备及处理、养殖区信息提取、数据更核与精度评价、监测产品制作等,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流程见图1。图1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流程图S4斐料准备搜集山东省渔业统计年鉴、监测区海域使用权属数据、相关网站及学者发布的养殖区公开数据集等。5 4坐标系统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的大地基准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

9、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6 5调查手段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应与现场GPS实地调查、无人机航拍及走访调研手段密切配合,同一监测区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取得的监测成果数据,应相互对比、验证及修正后综合利用。SA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千米(k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数进位采用四舍五入方法。7监测成果遥感监测成果应包括各类型筏式养殖区遥感信息提取结果、现场调研及复核数据、各类型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图件等。6数据准备及处理7 1影像数据选择及质量控制6.1.1 高分(GF)影像数据具体要求如下:a)选择高分一号(GFT)、高分二号(GF-2)或高分六号(G

10、F-6)卫星多光谱(PMS)影像数据。b)影像时相要求:根据监测目的确定遥感数据年份,结合各养殖种类的生长周期,综合选取地物特征明显的影像数据,且影像成像时间与现场调查时间前后间隔不应大于7do藻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2月次年6月下旬,而贝类一年四季均有养殖活动,因此影像时间选取12月次年6月下旬,3月5月最佳。6.1.2 影像数据质量要求具体要求如下:a)云量覆盖面积少于5%,且重点监测区无云覆盖。b)影像层次丰富、色彩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c)数据不存在条带、斑点噪声、行丢失等。A9调查数据准备及质量控制6.2.1数据准备6.2.1.1进行走访调研,熟悉监测区的筏式养殖区分布,获取各类型

11、筏式养殖区统计数据。6.2.1.2选择筏式养殖区分布比较密集、典型地区,确定调查路线图,进行样点布设、外业底图勾绘、样区描述、实地拍摄。6.2.1.3样区、样点布设的方式、数量及空间分布依据监测范围来确定。将一养殖亩划定为一个样区,样区根据水深及离岸距离均匀分布,且数量不少于20个。每个监测区样点数量不少于50个,样点之间至少间隔50Om(同一个样区除外)。样点应覆盖所有养殖区类型,且在监测区内尽可能均匀分布。6.2.1.4利用GPS对样点中心进行定位,并进行样区描述性记录及实时拍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样区筏式养殖种类、养殖方式/规模、生长周期、预计收获时间及拍摄时间等。在各个样区内选取面积不等

12、的各类型筏式养殖区单元,总量不少于20个,利用手持GPS沿养殖区外边界进行实地踏勘一周,获取实测养殖区单元外边界范围(参见附录A)。6.2.2数据质量要求6.2.2.1选取与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相近的时段进行调查,外业调查数据定位误差不超过1个像元。6.2.2.2对数字测绘成果及电子图的相关要求,按照GB/T18316执行。64遥感影像处理6.3.1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需经过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图像融合、影像镶嵌与裁剪等预处理,其质量要求按照GB/T15968执行。6.3.2区域网平差在进行影像校正时,运用多源遥感数据自动处理系统,通过区域网平差自动选取陆地及海上控制点。控制点选取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

13、,可弥补传统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的不足,有效解决海上养殖区随着离岸距离增大偏移越大的问题,有效提高养殖区提取精度。6.3.3海陆分离利用海岸线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掩膜处理可实现海陆分离,也可以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进行海陆分离。根据多期遥感影像的NDWI值,如果NDWl大于零,则为水体区域。NDWl计算公式为:NDWI=RGs-RN,RRGreen+RNIR式中:RGrE绿光波段反射率;Rmk近红外波段反射率。7养殖区信息提取71基本要求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信息提取工作流程包括建立解译标志、遥感解译、各类型筏式养殖区信息提取及面积统计、动态监测。对矢量数据的拓扑检查,应保证面状矢量数据无重叠。

14、73建立解译标志7.2.1遥感影像解译前,应根据监测内容、遥感影像特征(分辨率、时相、色调等)、外业调查结果等建立遥感解译标志。7.2.2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色调、亮度、纹理、形状等)与地物间的相关关系,结合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养殖区分布数据,建立解译标志(参见附录B)。7.2.3遥感解译标志应具有代表性、稳定性,且尽量覆盖所有筏式养殖区类型。71信息提取7.3.1养殖区类型划分近海筏式养殖区主要分为藻类筏式养殖区和贝类筏式养殖区,藻类筏式养殖区主要养殖海带、紫菜等,贝类筏式养殖区主要养殖扇贝、牡蛎等。7.3.2养殖区提取方法常用的养殖区提取方法有目视解译、面向对象分类法及深度学习算法等,详见附录C

15、。7.3.3各类型养殖区提取7.3.3.1筏式养殖区识别通过形状、颜色特征可区分筏式养殖区与网箱、围海养殖区,筏式养殖区一般表现为暗黑色长条形图斑,分布范围较大;而网箱养殖区为圆形、色调较亮的图斑,一般呈现较为规则的方形排列;围海养殖区面积较小、连通海域,呈现浅暗色斑块。7. 3.3.2藻类筏式养殖区提取藻类筏式养殖区与贝类筏式养殖区的形状、纹理特征相似,光谱特征差异不明显,应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按照养殖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区分。藻类筏式养殖区根据纹理、形状等特征,可以区分海带养殖区(条带状)、紫菜养殖区(方块状)。8. 3.3.3贝类筏式养殖区提取去除海水背景及藻类筏式养殖区,即可得到贝类筏式养殖

16、区分布范围,贝类筏式养殖区中不同养殖种类的空间分布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判断。9. 4动态监测10. 4.1动态监测内容筏式养殖区遥感动态监测内容应包括:面积变化量、面积变化速率、各类型筏式养殖区新增与腾退情况等。11. 4.2监测周期根据监测区养殖情况确定监测周期,对于重点监测区域,推荐每1年2年开展一次变化监测;对于养殖活动较稳定的区域,推荐每5年开展一次变化监测。12. 4.3动态监测方法13. 4.3.1面积变化速率用一定时期内养殖区面积的年均变化百分比来表示养殖区的变化强度,即养殖区面积变化速率。计算公式为:ARCmn=100%(2)式中:ARat)一一监测时段内,养殖区面积的年均变化速率

17、;4一一监测年养殖区的统计面积;A11本底年养殖区的统计面积。7. 4.3.2养殖区时空变化分析提取监测时段内筏式养殖区分布矢量数据,运用叠加分析工具,获取各类型养殖区新增与腾退区域,运用统计工具,计算新增与腾退面积,并绘制各类型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分布遥感监测图(参见附录D)。8数据复核与精度评价ft1数据复核内容数据复核内容按照DB37/T4518执行。R5数据复核方法及要求8. 2.1可采用现场人工复核或无人机航拍的方式,利用移动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实地调研、拍摄照片等方式进行现场核查并做好记录(参见附录A)。8. 2.2筏式养殖区面积及分布范围等可通过搜集实地调查的历史统计数据、年鉴资料进

18、行复核。14. 2.3应综合考虑信息提取成果重要程度、分布等因素,采用抽样方法选取复核样本。复核样本应包含信息提取成果中的全部类型,并应在空间上分布均匀。15. .4复核样本的数量要求按照DB37/T4518执行。现场熨核要求按照DB37/T4518执行。fi1精度评价根据公式(3)(5)计算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I)和产值(PreCiSion和ReCall的调和平均数),各指标值不小于85%为合格。若达不到规定精度,可通过补充负样本(海水)来不断提高精度,直至达到精度要求。Precision=TP(TP+FP)(3)Recall=TP(TP+FN)(4)F=!Pre

19、cisionRecall)/(Precision+Recall)(5)式中:TP一一正确提取的养殖区像素数;FP未被提取的养殖区像素数;FN被错误识别提取的养殖区像素数。9监测产品制作O1监测产品内容监测产品以专题图及监测报告表示筏式养殖区监测结果。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专题图包括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各类型筏式养殖区分布信息以及监测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海域概况、数据来源、现场调查、精度评价、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分析、附表和附图。O3制图叠加海洋陆地面/遥感影像、海岸线、注记等编图要素,加载公里格网、坐标、比例尺等地图整饰信息,图廓整饰内容按照GB/T15968执行,形成监测区

20、筏式养殖遥感监测专题图(参见附录D)。Q4统计采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监测区各类型筏式养殖区面积进行量算统计,面积以kg?为单位,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OA监测报告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制监测报告。报告格式和内容参照附录E。附录A(资料性)现场调查/复核表表A.1样点现场调查/复核表序号所在位置解译结果调查/复核结果市县镇村经度纬度类型类型照片编号备注注1:经纬度坐标,采用度分秒形式,精确到0.001。注2:备注填写其他重要信息。填表人:核查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表A.2筏式养殖区样区现场调查/复核表序号所在位置解译结果调查/复核结果备注市县镇村起点经度起点纬度类型面积类型面积实

21、测路线编号照片编号注1:经纬度坐标,采用度分秒形式,精确到0.001。注2:面枳单位km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注3:备注填写其他重要信息。填表人:核查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录B(资料性)筏式养殖区主要类壶及其解译标志(X月)序号养殖区类型影像数据源影像特征解译标志合成波段现场照片照片拍摄日期附录C(资料性)养殖区提取方法C.1目视解译利用养殖区野外实测范围,结合调查者经验,运用目视解译,确定养殖区边界。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区域较小的情况,解译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C.2面向对象分类法根据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形状、纹理及邻近关系等,构建具有相似特征的影像对象,并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目标地物的识别和

22、分类。面向对象分类主要包括影像分割和分类、对象层次结构、分类规则和信息提取,而分割阈值的设定是地物分类提取的关键。由于监测区海水背景的复杂性,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阈值,以提高分类精度。C.3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包括创建样本、模型训练、目标提取及后处理等流程。其优势在于,无需按照水域情况以及养殖区的生长状态对整个监测区域进行预先划分,只需要正确标注养殖区样本,即可自动学习对象的特征,通过计算机迭代训练实现养殖区的自动提取。附录D(资料性)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专题图XXXX年XX海域(XXTtJ)筏式养殖区分布情况制图单位:制图时间:XXXX年XX月xx122o30f122o33I22o36,1

23、2239122o42,122o45.Fzx -ZiE .6 一。ZXA-IE-d图DJ X X海域(XX市)筏式养殖区分布情况(XX年度)XX海域(XX市)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情况2230,12233,1223612239*122o42,I22o45,制图单位:XXXX制图时旧:XXXX年XXJXX口苔。篇 -6 一。AE 2hE S 一。P;图D.2XX海域(XX市)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情况(XXXX年XXX年)附录E(资料性)筏式养殖区遥遥测报告格式与内容E.1文本格式E.1.1文本规格监测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IOmm297mm)oE.1.2封面格式监测报告封面格式如下。第一行书写:XX

24、X海域(XX市)(居中);第二行书写: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报告(XX年度)(居中);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居中);第四行书写:XXXX年XX月(居中);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各行间距应适中,保持封面美观。E.1.3正文格式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E.1.4表格格式宋体,五号,单倍行距。E-2监测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海域概况、数据来源、现场调查、精度评价、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分析、附表和附图、问题及建议。E.2.1概况包括监测区位置描述,所属设区市、县(市、区),筏式养殖种类及方式。E.2.2数据来源E.2.2.1遥感影像包括影像数据源、成像时间、传感器、空间分辨率。E.2.2.2其他数

25、据包括统计年鉴、海域使用权属数据、养殖区公开数据集及现场调查数据。E.2.3现场调查E.2.3.1监测区域与范围E.2.3.2监测样区、样点布设E.2.3.3监测内容及结果E.2.4精度评价包括养殖区提取方法、精度评价方法及结果。E.2.5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分析E.2.5.1藻类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分析E.2.5.2贝类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分析E.2.6附表及附图附表1:XX海域(XX市)现场调查/复核表附表2:筏式养殖区主要类型及其解译标志(X月)附图1:XX海域(XX市)筏式养殖区分布情况(XX年度)附图2:XX海域(XX市)筏式养殖区时空变化情况(XXXX年XXXX年)E.2.7问题及建议E

26、.2.7.1存在问题E.2.7.2建议参考文献1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IL2 GB/T14950-2009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3 GB/T40766-2021数字航天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4 DB37/T3243-2018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技术规程棉花5刘岳明,杨晓梅,王志华,等.基于深度学习RCF模型的三都澳筏式养殖区提取研究J海洋学报,2019,41(4):119-130.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送审稿)编制说明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2023年5月目录1项目背景182工作简况192. 1任务来源193. 2协作单位214. 3

27、主要工作过程212.4标准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23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245. 1标准编制原则245.2 标准的主要内容255.3 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254主要试验(或验证)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和预期经济效果324. 1综述326. 2技术论证及实证分析334.3预期经济效果395标准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说明40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407与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408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419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41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41H参考文献42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28、送审稿)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海水养殖为我国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近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凸显,如缺乏对水产养殖区的有效监测,难以识别灾后损失,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王庭刚,2019)。利用遥感影像对海水养殖区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动态监测,已成为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筏式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方式,实现筏式养殖区的动态监测,对于高效开发利用沿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掌握海洋灾害承灾体信息意义重大。山东省为落实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鲁政办字(2021)120号)中提出了“积

29、极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动养殖区域布局科学化、景观化、景区化”及“健全完善海洋领域标准体系,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要求,并在山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鲁农渔字(2021)22号)中提出了“建立养殖容量管控机制、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为加强筏式养殖区的遥感动态监测,促进养殖区布局、规划的合理调整,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水产学会委托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牵头编制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长期以来,海水养殖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获取、逐级上报的方式,存在统计数据不可靠、精度不高的问题。这也导致世界粮农组织(FAO)在每两年出

30、版一次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回顾中,认为中国的渔业产量统计数据可能偏高。准确掌握养殖区的空间分布与面积等基本信息,一方面可以对当年的水产养殖产值进行估算,有利于政府对养殖产业的规划与调整;另一方面便于调查管理,以应对突发性的水质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筏式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筏式养殖分布分散,不仅在近海区域有分布,在海洋上离陆地范围较远的区域仍有分布,整体覆盖面积大,人工实地调查难度大。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开展筏式养殖区的动态监测,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大量的人力工作,及时掌握养殖区的动态变化情况,还可以辅助分析周围水环境的变化,为相关海洋灾害的产生

31、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于沿海区域的科学管理和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迄今为止,筏式养殖区的遥感监测工作主要是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来开展,仅有养殖海筏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可供参考,但该标准并未规定对各类型筏式养殖(藻类、贝类养殖区)进行分类提取和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流程。因此,为科学掌握各类型筏式养殖区的时空变化情况,合理规划养殖布局,制定针对各类型筏式养殖区遥感动态监测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并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示范效应好的监测技术标准来指导各类型筏式养殖区的遥感动态监测及养殖区布局规划调整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2工作简况2.1 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17部

32、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标委联(2022)6号),以团体标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山东标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山东水产学会于2022年12月30日下达了筏式养殖区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订项目立项的通知,本标准位于附件团体标准制定项目汇总表序号7(图1)。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提出,由山东水产学会归口。山东水产学会山东水产学会关于贝类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规程等九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依据山东水产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经立项查新和专家评审,瑞定对“贝类中克金属的环境风险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规程”等9项团体标准予以立项

33、。请起草单位抓紧落实项目计划,广泛听取行业意见,保证标准编制质量和水平.对该标准项目存在异议的单位或个人.请在通知之日起7日内以书面形式将意见反馈至山东水产学会.联系人:李晓爱电话;0531-82959468M箱:sdscxh07附件团体标准制定项目汇总表序号中文名称编制牵头单位完成时间1贝类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规程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12月2鱼类肌肉组织中喳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规程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12月3单环剌蜷底播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2023年12月4日本对虾工厂化滤床健康养殖技术规范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2023年12月5中国对虾

34、增殖放流种群生态安全评估技术规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23年12月6高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CR检测技术规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23年12月7篌式养殖区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2023年12月8冻蟆鱼、冻鱼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2023年12月9冻海水鱼片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2023年12月图1山东水产学会团体标准项目立项文件2.2 协作单位主持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协作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科技大学。2.3 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工作基础标准立项前,项目组己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外业调研,在藻

35、类筏式养殖区提取及标准编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2016年以来,项目组成员承担了“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藻类产业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项目,主持了“基于多源遥感的海带养殖区时空变化监测及环境效益评估”工作,并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项目组承担了海湾纳潮量数值模拟技术指南、滨海潮滩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已立项)及海域使用后评估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申报。标准起草人参与出版山东省藻类产业经济研窕威海市“海上粮仓”建设研究著作,申请近海海带养殖面积变化遥感监测系统海带筏式养殖固碳强度评估系统等软件著作权,授权一种无人机航测用设备悬挂装置一种便于维护的无人机

36、航测用设备防护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前期的工作积累为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标准立项后工作过程2022年12月30日项目下达后,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2023年12月,学习标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广泛收集相关标准及文献资料。为保证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充分收集了国内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20)、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O70)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HY/T147.7)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

37、范(DB37/T4217)等。掌握国内相关标准制定情况,进一步确定了标准编制的框架、内容和技术流程等。2023年23月,开展研讨,完成了标准专家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总结目前养殖区及海岸带遥感监测的经验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开展项目组内部讨论,充分吸收各方面经验,详细研讨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标准的基本内容、调查方法、技术流程及监测报告编制等,于2023年3月编制形成了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专家征求意见稿)及标准编制说明。2023年46月,征求意见、意见汇总。通过网络邮箱向19家单位的21位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专家单位包括监测机构3家、科研院所5家,高校2家,管理机构2家,

38、企业7家,征求意见单位情况见表1。共收到修改意见66条,其中58条采纳,4条部分采纳,4条未采纳。表1征求意见稿征求单位情况一览表序号单位类型和数量单位名称1监测机构,3个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临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科研院所,5个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3高校,2个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4管理机构,2个日照市国土空间数据中心日照市城乡规划服务中心5企业,7个海天地信资源勘查(山东)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安图数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海天地信科技有限公司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

39、公司山东海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斯坦德衡立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68月,标准修改。项目组根据部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修改完善工作,形成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送审稿),编写完成标准(送审稿)的编制说明,并提交“标准审查申请书:2023年912月,山东水产学会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议,根据会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文本。2.4 标准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编制人员有:孙贵芹,徐艳东、于宁、孙伟、朱金龙、王琦、孔冬贤、孔祥芸、冯晓一、杜冰青、刘宁、汪健平、魏潇、刘玮、王玉祯、冯银银、刘元进、卢中帅。表2标准起草单位

40、及起草人姓名单位承担的工作孙贵芹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主持、策划标准研制方案等。徐艳东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制定标准编写方案,收集资料,标准文本的起草和修改等。于宁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制定标准研制方案,收集资料、标准文本的起草和意见征求等。孙伟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标准研制方案,标准文本的起草和意见征求等。朱金龙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标准文本起草、意见征求等。王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标准文本起草、意见征求等。孔冬贤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资料收集、标准意见征求等。孔祥芸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等。冯晓一山东省国土空间数据和遥

41、感技术研究院参与资料收集,数据归纳整理等。杜冰青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参与收据收集及标准意见的修改。刘宁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经济促进中心参与数据归纳整理及标准意见的修改。汪健平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经济促进中心参与数据归纳整理及标准意见的修改。魏潇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经济促进中心参与数据归纳整理及标准意见的修改。刘玮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经济促进中心参与外业调查、数据归纳整理等。王玉祯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外业调查、标准意见征求等。冯银银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外业调查、数据归纳整理等。刘元进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外业调查、数据归纳整理等。卢中帅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数据

42、归纳整理及标准意见的修改统计。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3.1 标准编制原则标准编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制,标准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易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便于贯彻实施。标准中的术语、符号统一,与相关标准相协调。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原则,一是标准方法的适用性,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的筏式养殖区遥感动态监测;二是标准方法的可操作性,满足现场监测和时空动态监测的需要;三是标准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灵敏性,为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与指导。标准编制主要规范性引用文件如下: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GB/T1596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HY070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T123海域使用分类HY/T147.7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HY/T164海岸带制图图式DB37/T4217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DB37/T4518河湖水域岸线遥感监测技术规范3.2 标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