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9437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一轮复习第9课.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6:DDDBCA 712:ABBADC.13.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正确认识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建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四川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川立足本省实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全国考纲考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本课历来是高考的考查重点,高频考点集中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

2、盾和次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点。从考查的形式上看,试题考查有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兼顾,非选择题分量比较重;知识的单独细化考查和综合全面考查结合,选材涉及古今中外,漫画、引言、典故等;对知识的准确调动和对信息的准确解读要求比较高。,考情分析:,本课时结构:主要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为主线,立足矛盾概念,分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立足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分析了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矛盾分析法。,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的表现形式,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两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研究

3、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而矛盾的观点则从深层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含义时注意:哲学中讲的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还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辨别区分1.逻辑学中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逻辑学中所讲的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指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而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

4、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2.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是指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注意: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1)区别:同一性的含义、表现 斗争性的含义(2)联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5、”政治用语中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而同一是有条件的。,共性,个性,概括、总结,具体体现,深化理解:斗争性,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深化理解,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以下名言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

6、一性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斗争。,矛盾的基本属性的方法论深化拓展: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横向),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

7、有矛盾(纵向),指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方法论,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第一,“事事有矛盾”并且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且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材料一“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

8、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热情欢迎。同时,一些西方媒体的曲解之声也不绝于耳,“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被西方媒体热炒。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为帮助欧洲盟友,同时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盟国经济援助重建方案。马歇尔计划以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为先决条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目标;由美国一家主导,西欧国家总体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对计划几无发言权。“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的确复兴了西欧,但也在欧亚大陆上构筑了东西方对抗的冷战经

9、济铁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不管怎么特殊,都包含着普遍性。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参与国和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具有本质区别。,4.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2)表现:三种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

10、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方法论,(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办?,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如何把握矛盾特殊性)?,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这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要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要具体分析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特点,在运动中把握事物及其矛盾。要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不同侧面,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复杂事物中,要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内容:(1)相互区别普遍性:即共性(个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共同点、共同性,或叫“共

11、同本质”;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2)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3)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而否认特殊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方法论:要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特殊普遍特殊)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马克

12、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关键词:典型、试点、总结、借鉴经验等,拓展延伸: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多数与少数是事物数量上的差别,而不能说多数存在于少数之中,少数包含多数。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质,也不能说整体寓于部分之中。,常见的成语、名言:,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

13、否认矛盾的普遍性。,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内容:(1)区别:支配地位、决定作用(2)联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特别提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不等于在时间上先解决主要矛盾,有时还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内容:(1)区别:支配地位、主导作用、规定事物的性质(2)联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既要全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8.

14、坚持两点与重点论相统一,(1)原理依据(2)区别: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3)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特别提示:“两分法”、“一分为二”不是指把事物分成两部分,而是说要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两点也不等于就是优点和缺点。,1事物都有两点,即优点和缺点。说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说明: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说明: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

15、关系。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5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因为各种事物内部存在矛盾。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说明: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随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矛盾。人为地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地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易混易错点,1事物的性质由主要

16、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无关。说明: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也受矛盾次要方面的影响。2、当务之急,急需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说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是要求我们花大力气集中解决的矛盾。从紧迫性的角度讲,是我们要集中力量急需解决的矛盾;但当务之急,急需解决的矛盾不一定就是主要矛盾,它可能是在时间上比主要矛盾的解决要早一点,但在地位上并不起决定作用,是属于次要矛盾的范畴。3、主要矛盾是固定不变的。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原来的矛盾解决了,或基本上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矛盾就会突出起

17、来,成为主要矛盾;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这也说明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4.坚持两点论就是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是抓重点。说明:坚持两点论体现了全面地看问题即抓全面。认为坚持重点论就只是抓重点是片面的。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5.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会迎刃而解。说明: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因而主要矛盾的解决,对次要矛盾的解决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主要矛盾并不是唯一的矛盾,它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因而我们在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也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6.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说明:简单事物只有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有主次方面。并不是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