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昆虫学复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昆虫学复习资料.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林植物昆虫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彭凡,什么是昆虫?昆虫的近亲有哪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绪 论,园林植物昆虫学,一、昆虫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1、体躯由若干体节组成,这些体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期还有两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消化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5、有变态现象。即从卵孵出的幼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四翅、六足、体分三段,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园林植物昆虫学,二、昆虫纲的特点 1、种类繁多 2、数量
2、大 3、分布广泛,园林植物昆虫学,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第一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林学与园林学院 彭凡,本章节内容,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 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胸部 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体壁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蝗蝗,蝗虫体躯侧面图,背板,侧板,腹板,一、昆虫的体躯身体左右对称,具有外骨骼(体壁)的躯壳,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集合成昆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二、昆虫的头部,1 头部的基本构造1)头部的分区:顶、额、颊、唇基、后头5部分,2 头式:根据口器着生位置不同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3 昆虫的触角(antenna),3.1 触角的基本构造(1)柄节:为触角
3、连接头部的基节,着生有肌肉,触角的活动主要由此节来决定。,(2)梗节:为触角的第2节,一般比较细小。,(3)鞭节:为梗节以后各节的统称,有感受器,司嗅觉、触觉功能,触角类型:,丝状(蟋蟀、天牛)刚毛状(蜻蜓、蝉)念珠状(白蚁)锯齿状(芫菁)栉齿状(雄绿豆象)羽状(大蚕蛾)膝状(蜜蜂、象甲)具芒状(蝇类)环毛状(雄蚊)球杆状(蝶类)锤状(郭公甲)鳃叶状(金龟子),触角的形状随昆虫的种类和性别而有变化,其变化主要在于鞭节。,3.3 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1)鉴别昆虫的种类 昆虫分类,2)鉴别昆虫的雌雄,3)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侧单眼,4、昆虫
4、的眼,1.眼的功能,2.眼的类型,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复眼,单眼,一般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造像功能,一般3个,也有12个或无单眼的。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和颜色。感光功能,背单眼,5、口器(mouthparts),口器的类型,咀嚼式,吸收式,嚼吸式,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取食液体食物。,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如蜜蜂。,刺吸式:蚜虫锉吸式:蓟马虹吸式:蛾蝶舐吸式:蝇类,1)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昆虫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
5、的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状,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2.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3.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4.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2)嚼吸式口器(chewing-lapping mouthparts)膜翅目蜜蜂总科成虫特有上颚发达 咀嚼花粉、筑巢和御敌下颚和下唇特化成临时的喙 吮吸液体食物,刺吸
6、式口器主要特点:A、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称为口针 B、下唇延长成管状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C、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3)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这类口器为吸食植物汁液或动物汁液的昆虫所具有。如半翅目、同翅目及双翅目蚊类等的口器。,危害状:1.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2.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3.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4.传播病毒病常见昆虫:蚜、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剂。,(二)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性
7、在害虫防治上的意义1、根据为害状来判断害虫的种类;2、针对害虫不同口器类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咀嚼式口器可用触杀剂和胃毒剂;刺吸式口器内吸性杀虫剂;舔吸式口器用胃毒剂+蜜糖类;虹吸式口器液体胃毒剂,如糖醋液等。熏蒸剂不选择昆虫种类。3、根据为害方式,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机。某些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须在尚未钻入或造成卷叶之前进行防治。,三、昆虫的胸部,1.胸足的构造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是各节活动的部位。,2、胸足的类型和功能 昆虫的足大多用来行走,有些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胸足构造和功能发生了
8、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一般可分为:1)步行足 如蚜虫、蝽、瓢虫、叶甲(适于慢行);步甲的足等(适于快行)。2)跳跃足 如蝗虫和蟋蟀的后足。3)捕捉足 螳螂和猎蝽的前足。4)开掘足 如蝼蛄、金龟子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的前足。5)游泳足 如龙虱、松藻虫、仰蝽、负子蝽等的后足。6)抱握足 雄性龙虱的前足所特有7)携粉足 如蜜蜂的后足。8)攀援足 为虱类所特有。另有:停息足 仅适停息,如蚊子的足。,3边,3角,4区,(三)翅的基本构造与类型,2、翅的类型 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用作飞行。但是,各种昆虫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翅的功能有所不同,因而在形态、发达程度、质地和表面被覆物发生许多变化,归纳
9、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昆虫翅的基本类型A.膜翅 B.缨翅 C.毛翅 D.鳞翅 E.复翅 F.半翅 G.鞘翅 H.平衡棒,四、昆虫的腹部 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幼虫的腹足(prolegs)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鳞翅目幼虫通常有5 对腹足,着生于第3第6和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又称为臀足(anal leg)。腹足构造简单,呈筒状,末端具趾钩(crochet)。膜翅目叶蜂的幼虫从第2节开始有腹足,一般6 8 对,有的多达10 对,腹足末端无趾钩,可与鳞翅目幼虫区别。,五、昆虫的体壁,控制体内水分的蒸发;特殊的结构与化学组成能阻止异物侵入,起保护性屏障作用;决定并支撑虫体体形,保护内脏,内陷形成的“
10、内骨骼”可供肌肉着生;着生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是内外信息交流的屏障;营养成分的贮存库。,担负皮肤和骨骼两种功能,称为内外骨骼,(一)体壁的构造,孔道与蜡道,1、色素色:化学色,(三)昆虫体壁的色彩,2、结构色:物理色3、混合色:色素色和物理色相混合而形成,1、体表的结构:体表的微毛、小刺、鳞片等不易黏附药剂;体壁的蜡层药剂不易通过。2、种类和龄期:体壁坚硬和蜡层厚的昆虫,药剂不易穿透;幼龄比老龄体壁薄,抗药力较差。,四、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3、虫体的部位:口器、触角、跗节、毛窝、节间膜和气孔等,是药剂进入的虫体的薄弱环节。,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增节变态(anamorphosis)表变态
11、(epimorphosis)原变态(prometamorphosis)半变态(hemimorphosis)变态类型 不全变态 渐变态(paurometamorphosis)过渐变态(hyperaurometamorphosis)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2.1 昆虫变态(metamorphosis)的类型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生活习性上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做变态。,不完全变态与完全变态区别,1.完全变态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上差异较大;2.不全变态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若虫与成虫差异小,外部形态
12、与生活习性几乎无差异。,(二)幼虫(若虫)期,龄期stadium,前后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2.2.1 幼虫的类型l)原足型,2)多足型 躅式,拟躅式,3)寡足型 幼虫具有发达的胸足,但没有腹足。a.蛃型:三对胸足和一对尾须,前口式。如步甲。b.蛴螬式:三对胸足,呈“C”弯曲。c.蠕虫式:体细长,前后宽度相似。如金针虫。,4)无足型,(三)蛹(pupa)期:从化蛹时起发育到成虫所经过的时间。1、离蛹(exarate pupa)又称裸蛹。特点是附肢(触角、足)和翅等不紧贴主体,能够活动,大多数或全部腹节也能活动。如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蛹。,2、被蛹(obtect pupa)蛹的附肢和翅紧贴于
13、蛹体,不能活动,大多或全部腹节也不能活动。如蛾、蝶类的蛹。3、围蛹(coarctate pupa)实际上是一种裸蛹,由幼虫最后脱下的皮包围于裸蛹之外,形成圆筒形硬壳。如蝇类的蛹,(四)成虫(adult)期l、羽化(emergence)2、补充营养3、性二型(sexual dimorphism)和多型(polymorphism)现象,三节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一、昆虫的世代昆虫从卵的胚胎发育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一个世代或一化。一年发生1代的昆虫,称为一化性(univoltine)昆虫。一年发生两代及其以上者,称为多化性(polyvoltine)昆虫.凡是以幼虫、蛹或成虫越冬于次年
14、继续发育的世代,都不能算当年的第一代,而是前一年的最后一个世代,称之为越冬代。,二、昆虫的年生活史昆虫的生活史(life history)又称生活周期,是指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年生活史包括越冬虫态、一年中发生的世代数,越冬后开始活动的时间、各代及各虫态的历期、生活习性等。,(一)世代重叠(generation overlapping)多化性的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中,而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同时出现的现象。,(二)局部世代(partial generation)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发生不同代数的不完整世代的现象,有些多化性昆虫在一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
15、存在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四)休眠和滞育1、休眠(dormancy)昆虫的休眠是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或低温)所引起,一旦这些不利因素消失,昆虫几乎立即可以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休眠可发生在一定的虫期,如东亚飞蝗在卵期,小地老虎在江淮流域幼虫和蛹均可越冬休眠。2、滞育(diapause)昆虫的滞育主要受光周期(昼夜光照、黑暗时数的节律)的控制。滞育是种在遗传性上较稳定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利的环境条件远未到来以前,昆虫就进入滞育了。,四节 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昆虫的活动和行为,是建立在神经反射活动基础上的一种对外来刺激作用所作的运动反应
16、。了解害虫的生活习性,是制定害虫防治策略和方法的重要依据。一、活动的昼夜节律1、日出性昆虫2、夜出性昆虫3、弱光性昆虫,四、群集(aggregation)临时性群集、永久性群集,三、假死性(feign death)昆虫收到外界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死亡状,稍停片刻即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二、趋性(taxis)趋性有正和负的区别,趋向刺激源称为正趋性。反之,背离刺激源即为负趋性。按刺激物的性质可分为:趋光性、趋温性、趋化性等。,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叫扩散、蔓延或传播。根据引起扩散的原因可分为:主动扩散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原因,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
17、范围的空间变化;被动扩散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的空间变化。扩散常使一种昆虫的分布区域扩大。,五、扩散(dispersal),一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通过飞翔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发生地的现象叫迁飞。迁飞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环境所形成的遗传特性,是一种种群行为。迁飞多发生在成虫的生殖前期,并常与季节的变迁有关。,六、迁飞(migration),第三章 昆虫分类学,1、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2 口器剌吸式、虹吸式、锉吸式、舐吸式-5 2、前后翅质地相同均为膜质-3 前翅皮革质或角质,后翅膜质-4 3、前后翅形状、大小、脉纹均很相似,有翅鳞,无连锁器-等翅目 前翅
18、大,后翅小,以翅钩连锁-膜翅目 4、前翅为皮革质,后翅膜质,前足开掘足或后足跳跃足-直翅目 前翅角质,后翅膜质-鞘翅目 5、口器为剌吸式-6 口器为虹吸式或锉吸式或舐吸式-7 6、前翅质地均一,口器从头后方生出-同翅目 前翅基半部角质端半部膜质,口器从头前方生出-半翅目 7、口器为虹吸式,前后翅为鳞翅-鳞翅目 口器为锉吸式或舐吸式-8 8、前后翅为缨翅,口器为锉吸式-缨翅目 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双翅目,双项式检索表,翅、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等,一、直翅目 Orthoptera(一)目的形态特征 1、体中至大型,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具23个单眼(多数具3个单眼,无翅的种类缺单眼
19、),触角丝状;2、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3、后足腿节膨大,多为跳跃足(蝼蛄例外,前足开掘式);4、前翅稍硬,皮质,狭长,称为覆翅。后翅膜质宽阔,臀域大,常作扇状折叠,叠于前翅下;5、产卵器发达,呈矛状、箭状(蟋蟀)、刀状(螽斯)、锥状(蝗虫)。具尾须一对;6、雄虫一般具发达发音器,有翅种类多有听器。7、渐变态(不全变态),两性生殖。,二、等翅目 Isoptera 本目昆虫通称白蚁。又称白蚁目。一)目的形态特征1、体小至中型,柔软,为白色或暗色;营社会性群居生活;2、头部骨化较强,生殖蚁和工蚁头卵圆形或圆形;兵蚁头部极大,长方形,上颚极强大;咀嚼式口器;3、触角念珠状,有翅个体复眼发达,且有2
20、个单眼;工蚁和兵蚁常无复眼,且均无单眼;4、有翅或无翅,有翅者翅两对,膜质;前后翅的形状、大小、翅脉均相似。故为等翅目;翅具肩缝,翅常沿着肩缝处脱落;5、不全变态。,三、缨翅目Thysanotera又名蓟马。(一)目的形态:1、体微小而细长,0.5-2mm,最大14 mm,体黄褐色至黑色。2、口器锉吸式,左右不对称,下口式;3、触角6-9节,鞭状,上有刚毛(略呈念珠状),上有感觉器官(3-4节上);4、跗节1-2节,顶端常有可突出的泡或蹄状膨大物(端泡);5、翅二对,缨翅,前翅最多二条纵脉,脉上有鬃;6、过渐变态,四、半翅目 Hemiptera通称为蝽(一)目的主要特征 1、体小至大型,多为椭
21、圆形或盾形,扁平;2、触角线状,多为4节,亦有5节者,复眼发达,单眼2枚或缺;3、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喙自头部的端部伸出;4、前翅半鞘翅;静止时两前翅交叉平叠于体脊;5、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6、多数种类的胸部腹面有臭腺开口,能分泌臭腺,发出臭味;7、渐进变态。,五、同翅目Homoptera包括蝉、叶蝉、沫蝉、蜡蝉、粉虱、蚜、蚧等。植食性,刺吸植物汁液,造成生理损伤,并可传播病毒或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一)目的形态:1、体小型至大型;2、触角较短3、剌吸式口器从头后伸出,喙1-4节,多3节(后口式);4、前翅质地均一,革或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5、有无翅个体(蚜、蚧雌虫)
22、,雄介壳虫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六、鞘翅目,(一)目的特征 1、体微小或大形,体壁坚硬;触角具各种形状;2、复眼发达,一般缺单眼;3、口器咀嚼式;4、前翅鞘翅,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翅短或无翅;5、腹部10节,可见3-9节;6、全变态或有复变态。,七、脉翅目 Neuoptera,(一)目的特征1、头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2、触角细长多节,形状多样。3、前胸通常短小4、两对膜质翅大小、形状和脉序相似,翅脉多呈网状5、全变态,等翅目,八、鳞翅目主要为蝶、蛾类(一)目的特征:体小至大形,体肢覆盖鳞片;复眼发达,单眼2个,常为鳞片所覆盖;触角丝状、羽状、栉状、棒状等;口器虹吸式(除原始小蛾类外);完全
23、变态,幼虫蠋型,咀嚼式口器;,九、膜翅目Hymenopterodea,(一)、目的特征1、体小到中型,极少为大型;2、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3、触角多膝状,亦有丝状、栉状、念珠状;4、翅二对,膜质,多有闭室,前翅较后翅大,后翅前缘有翅钩列与前翅相连;5、腹部第一节常与后胸紧密结合,称为并胸腹节(广腰、细腰);6、雌虫产卵器发达,锯状或呈螫剌。7、幼虫除叶蜂类外无足;蛹为裸蛹8、全变态,膜翅目包括常见的蜂、蚁等。益虫种类多于害虫,第三节 螨类 螨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体分节不明显,不分成头、胸、腹三个体段。无翅。无复眼,但大多数种类有12对单眼,有足4对(少数2对)。螨类多
24、为两性生殖,一般为卵生,亦有行孤雌生殖的。发育阶段雌雄有别:雌螨经过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及成螨;雄螨没有第二若螨。螨类繁殖很快,年最少23代,多则2030代,以卵或受精的雌虫在树皮缝隙或土壤等下面越冬。,初期性害虫与次期性害虫,食叶害虫往往危害健康木,树木严重受害后,由于生理衰退,易引起小蠹、天牛、树蜂等一些以衰弱木为攻击对象的钻蛀性害虫及病菌的侵染而导致死亡,因此食叶害虫常被称作“初期性害虫”,后一类群则被称为“次期性害虫”。,第四章 昆虫生态学与园 林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园林植物昆虫学,一、本节知识点 1.气候因素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2.土壤因素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3.生物因素
25、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4.人类生产活动因素对昆虫的影响;二、本节重点 气候因素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 三、本节难点 生物因素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一)气候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最大。,一、环境因子对昆虫的影响,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土壤因子,第一节 昆虫生态学的基本知识,2)昆虫生长发育的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完成这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温度积累值是一个常数。即:K=N T(K为积温常数,N为发育日数,T为温度)由于昆虫必须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因此,式中的温度(T)应减去发育起点温度(C),即 K=N(T C)。昆虫完成
26、某一个发育阶段所需时间的倒数叫做发育速率(V),即V=1/N,代入上式,则得:T=C+KV,法则的应用:(1)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 N=K1/K(2)预测害虫发生期(3)控制昆虫发育进度(4)预测害虫的地理分布,2、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日本松干蚧,3、光对昆虫的影响 光对昆虫的作用主要决定于光的辐射热、波长和光照周期。最主要的是影响昆虫的活动和行为。,4、风对昆虫的影响风对昆虫的影响主要是昆虫的活动,特别是昆虫的扩散和迁移受风影响较大,风的强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其扩散和迁移的频度、方向
27、和范围。,(二)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食物,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各种病原微生物等。1、食物因子食物不仅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等,还明显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也影响昆虫种群和群落的特征。,植食性(phytophagous),肉食性(carnivorous),杂食性,腐食性,食物性质,单食性(monophagous),一种植物为食,一个科或少数近缘科植物为食,多个科的植物为食,寡食性(oligophagous),多食性(polyphagous),豌豆象,蚕,美国白蛾,植物抗虫性(plant resistance to pest),1、不选择性(nonpreference)昆虫不趋向其上栖
28、息、产卵或取食的特性2、抗生性(antibiosis)植物含有对昆虫有毒的化学物质、或缺乏昆虫生长发育所必要的营养物质,或不能为昆虫所利用,而引起昆虫死亡等的特性3、耐害性(tolerance)植物受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补偿能力,而不致在产量上有显著的影响,一、本章知识点 1.园林生态系的特点 2.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原理 3.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方法 二、本章重点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方法,第二节 园林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一、基本原理(根据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以归纳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5大类。,二、植物检疫,1、植物检疫严禁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
29、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2、植物检疫的任务和对象1)检疫性有害生物.2)检疫对象是每个国家或地区根据保护本国或本地农业的实际需要和病、虫、杂草发生的特点而制定的。经风险评估后,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3)划定疫区和保护区是封锁、扑灭和防范植物检疫对象的前提。,三、园林技术防治法,1、选育抗虫品种2、合理搭配树种与布局3、加强田间管理4、合理施肥与灌溉,四、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生物防治法不仅能直接大量地消灭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组成成分。,(一)合理利用天敌昆虫
30、1、保护利用本地天敌昆虫2、引进外地天敌昆虫3、人工繁殖与释放天敌昆虫,五、物理机械防治法,1、捕杀2、诱杀3、湿温度控制4、阻隔5、辐射法,2.1食物诱杀,2.2 潜所诱杀,2、诱杀,2.3 色板诱杀,3、阻隔法3.1 涂毒环、涂胶环,3.2 挖障碍沟3.3 设障碍物3.4 纱网阻隔,六、化学防治法,1、按来源和成分分类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2、按作用方式分类1)胃毒剂2)触杀剂3)内吸剂4)熏蒸剂5)忌避剂、不育剂、拒食剂、性引诱剂、昆虫生长调节剂,3、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缓释剂、种衣剂等4、园林植物常用杀虫剂敌百虫:胃毒兼触杀,鳞翅目幼虫乐果:触杀及内吸、
31、一定的胃毒,蚜虫、介壳虫等马拉硫磷:触杀、胃毒,蚜虫、吹绵蚧等溴氰菊酯:触杀,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灭幼脲: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胃毒兼触杀,抑制几丁质合成吡虫啉:内吸剂并具触杀和胃毒,蚜虫、飞虱、叶蝉,七、害虫综合治理,1、综合治理的概念一种管理系统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C(integrated pest control)应用生态学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系特点,以作物为中心,有机地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中有利因素的作用,限制不利因素的发展,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使经济损失和对环境有害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