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9855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1.4 奥氏体晶粒长大 及其控制,1奥氏体晶粒度 2奥氏体晶粒长大原理 3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2,奥氏体化的目的是获得成分均匀和一定晶粒大小的奥氏体组织。多数情况下希望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有时也需要得到较大的奥氏体晶粒。因此,为获得所期望的奥氏体晶粒尺度,必须了解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掌握控制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3,Hall-Petch公式,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4,1奥氏体晶粒度,可以用奥氏体晶粒直径或单位面积中奥氏体晶粒数目来表示奥氏体晶粒大小。为了方便起见,实际生产上习惯用奥氏体晶粒度来表示奥氏体晶粒大小。,5,奥氏体晶粒度级别N与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关系为,

2、式中,n为放大100倍视野中每平方英寸(6.45cm2)所含的平均奥氏体晶粒数目。奥氏体晶粒愈细小,n就愈大,N也就愈大。奥氏体晶粒度级别N通常分为8级标准评定,l级最粗,8级最细,超过8级以上者称为超细晶粒。,6,表9.3 晶粒度级别对照表,7,起始晶粒度:珠光体刚刚转变成奥氏体 的晶粒大小。实际晶粒度:热处理后所获得的奥氏体 晶粒的大小。本质晶粒度:度量钢本身晶粒在930 以下,随温度升高,晶粒长 大的程度。,奥氏体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此时,奥氏体晶粒度在58级者称为本质细晶粒钢,而奥氏体晶粒度在14级者称为本质粗晶粒钢。,

3、8,本质晶粒度只是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与实际晶粒度不尽相同。例如,对于本质细晶粒钢,当加热温度超过9501000时也可能得到十分粗大的实际晶粒。而对于本质粗晶粒钢,当加热温度略高于临界点时也可能得到比较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但在一般情况下,本质细晶粒钢热处理后获得的实际晶粒往往是细小的。,9,图9.10 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10,钢的本质晶粒度示意图,11,单位面积内的奥氏体晶粒数目n与I和G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式中,K为系数。可见,IG值愈大,n就愈大,即奥氏体晶粒就愈细小。这说明增大形核率I或降低长大速度G是获得细小奥氏体晶粒的重要途径。,12,2奥氏体

4、晶粒长大原理,为了减少总的晶界面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奥氏体晶粒会发生相互吞并而使晶粒长大的现象。所以,奥氏体晶粒长大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自发过程。奥氏体晶粒是晶粒长大动力和晶界推移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13,(1)晶粒长大动力,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动力是奥氏体晶粒大小的不均匀性。理想状态的晶界如图9.11所示。晶粒呈六边形,晶界成直线,三条晶界相交于一点并且互成120o角,在二维平面上每个晶粒均有六个邻接晶粒。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14,实际上,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是不均匀的。因此,直径小于平均晶粒直径的晶粒,其邻接晶粒数可能小于6;而直径大于平均晶粒直径的晶粒,其邻接晶粒数可能大于6。

5、为了保持界面张力平衡,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晶界应互成120o角。,15,因此,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由于界面张力平衡作用,凡邻接晶粒数小于6的晶粒的晶界将弯曲成正曲率弧,使晶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升高。而为了减少晶界面积以降低界面能,晶界有由曲线(曲面)变成直线(平面)的自发趋势,因此,将导致该晶粒缩小,直至消失;而邻接晶粒数大于6的晶粒的晶界也因界面张力平衡而弯曲成负曲率弧,同样为了减少界面面积,降低界面能,该晶粒将长大,从而吞并小晶粒。,16,聚集再结晶,进一步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大晶粒将继续长大。所以,奥氏体晶粒长大就是这种无数个小晶粒被吞并和大晶粒长大的综合结果。这种长大过程称为奥氏体的聚

6、集再结晶。,17,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驱动力F与晶粒大小和界面能大小有关,可用下式表示,式中,为单位面积晶界界面能(比界面能);R为晶界曲率半径,若晶粒为球形时R即为其半径。可见,若比界面能愈大,晶粒尺寸愈小,则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驱动力F就愈大,即晶粒长大的倾向性就愈大,晶界愈容易迁移。,18,(2)晶界推移阻力,在实际材料中,在晶界或晶内往往存在很多细小难溶的第二相沉淀析出粒子。推移中的晶界遇到第二相粒子时将发生弯曲(与第二相界面保持垂直,界面力平衡),导致晶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升高,因此这些第二相粒子将阻碍晶界迁移,起着钉扎晶界的作用。如图9.12所示。,图9.12 晶界移动时与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

7、用示意图,19,在第二相粒子附近的晶界发生弯曲,导致晶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升高。弥散析出的第二相粒子愈细小,粒子附近晶界的弯曲曲率就愈大,晶界面积的增大就愈多,因此界面能的增大也就愈多。这个使系统自由能增加的过程是不可能自发进行的。所以,沉淀析出的第二相粒子的存在是晶界推移的阻力。,20,第二相粒子对晶界推移的最大阻力Fm与粒子半径r及单位体积中粒子的数目f之间有如下关系:,可见,当第二相粒子的体积百分数一定时,粒子尺寸愈小,单位体积中粒子数目愈多(即分散度愈大),则其对晶界推移的阻力就愈大。,21,由上述可知,在有第二相粒子存在的情况下,奥氏体的长大过程要受到弥散析出的第二相粒子的阻碍作用。随

8、奥氏体晶粒长大过程的进行,奥氏体总的晶界面积逐渐减小,晶粒长大动力逐渐降低,直至晶粒长大动力和第二相弥散析出粒子的阻力相平衡时奥氏体晶粒便停止长大。,22,在一定温度下,奥氏体晶粒的平均极限半径RLim取决于第二相沉淀析出粒子的半径r及其单位体积中的数目f,即,当温度过高时,阻止晶粒长大的难溶第二相粒子发生聚合长大或溶解于奥氏体中,失去了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奥氏体晶粒便迅速长大。,23,由于沉淀析出粒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晶粒长大的阻力亦是不均匀的,往往可能在局部区域晶界推移阻力很小,晶粒异常长大,出现晶粒大小极不均匀的现象,即所谓的“混晶”。由于混晶造成的晶粒大小不均匀,又导致晶粒长大驱动

9、力的增大,当晶粒长大驱动力超过晶界推移阻力时,其中较大的晶粒将吞并周围较小的晶粒而长大,形成更为粗大的晶粒。,24,总之,奥氏体晶粒长大是一种自发过程,其主要表现为晶界的推移,高度弥散的难溶第二相粒子对晶粒长大起很大的抑制作用。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必须保证钢中含有足够数量和足够细小的难溶第二相粒子。,25,3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形核率I与长大速度G之比值I/G愈大,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就愈细小。在起始晶粒形成之后,实际晶粒度则取决于奥氏体晶粒在继续保温或升温过程中的长大倾向。而起始晶粒愈细小,大小愈不均匀,界面能愈高,则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就愈大。晶粒长大主要表现为晶界迁移,实质上是原

10、子在晶界附近的扩散过程,它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6,(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将愈粗大,如图9.13所示。由图中可见,在每个温度下都有一个加速长大期,当奥氏体晶粒长到一定尺寸后,长大过程将减慢直至停止长大。加热温度愈高,奥氏体晶粒长大进行得就愈快。,保温时间,27,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u与晶界迁移速率及晶粒长大驱动力成正比,即,式中,K为常数;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Qm为晶界移动激活能或原子扩散跨越晶界激活能,为比界面能,D 为奥氏体晶粒直径。,(9.10),28,可见,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晶粒长大速度u呈指数函数关系迅速增大。同时,晶粒愈细小

11、,界面能愈高,晶粒长大速度u就愈大。但当晶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D增大(奥氏体晶粒直径),晶粒长大速度将减慢,这与图9.13的结果一致。,29,(2)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愈大,过热度就愈大,即奥氏体实际形成温度就愈高,奥氏体的形核率与长大速度之比值I/G增大(表9.1),所以快速加热时可以获得细小的奥氏体起始晶粒。而且,加热速度愈快,奥氏体起始晶粒就愈细小。,30,表9.1 奥氏体的形核率I、长大速度G与温度的关系,31,但由于起始晶粒细小,加之温度较高,奥氏体晶粒很容易长大,因此不宜长时间保温,否则晶粒反而更加粗大。所以,在保证奥氏体成分均匀的前提下,快速加热并短时保温能获得细小的奥氏

12、体晶粒。,悬挂式热处理生产线,32,(3)钢中碳含量的影响,在钢中碳含量不足以形成过剩碳化物的情况下,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随钢中碳含量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钢中碳含量增加时,C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及Fe原子的自扩散速度均增大,故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增大。,33,但是,当碳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由于形成未溶解的二次渗碳体,反而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在这种情况下,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二次渗碳体的数量增加,奥氏体晶粒反而细化。通常,过共析钢在AclAccm之间加热时可以保持较为细小的晶粒,而在相同加热温度下,共析钢的晶粒长大倾向(即过热敏感度)最大,这是因为共析钢的加热组织中不含有过剩碳化物。,34,

13、(4)合金元素的影响,钢中加入适量形成难溶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如Nb、Ti、Zr、V、Al、Ta等,将强烈地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显著升高。上述合金元素在钢中形成熔点高、稳定性强、不易聚集长大的NbC、NbN、Nb(C,N)、TiC等化合物,它们弥散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中,阻碍晶粒长大,从而保持细小的奥氏体晶粒。,35,形成易溶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如W、Mo、Cr等也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但其影响程度为中等。不形成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如Si和Ni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很小,Cu和Co几乎没有影响。Mn、P、O和含量在一定限度以下的C可增大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36,(5)冶炼方法的影响,用Al脱氧的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较小,属于本质细晶粒钢。Al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主要原因是钢中形成大量难溶的六方点阵结构的AlN,它们弥散析出,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但当钢中残余Al(固溶Al)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反而会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用Si、Mn脱氧的钢,因为不形成弥散析出的高熔点第二相粒子,没有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所以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较大,属于本质粗晶粒钢。,37,(6)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主要影响奥氏体起始晶粒度。一般来说,原始组织愈细,碳化物弥散度愈大,所得到的奥氏体起始晶粒就愈细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