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9917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规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中医院魏继兵,中医认为女性妊娠期间脏腑、经络的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因此整个机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的特点,而有“产前一盆火”之说。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冲脉气盛,肝气上逆,胃气不降,则出现饮食偏嗜、恶心作呕、晨起头晕等现象,一般不严重,经过2040天左右,症状多能自然消失。另外,妊娠早期,孕妇可自觉乳房胀大。,12周末:胎儿身长9cm,体重20g。所有内脏器官形成,四肢长出,外生殖器已发育。B超可见四肢可活动。,妊娠3个月后,白带稍增多,乳头乳晕的颜色加深。妊娠45个月后,孕妇可以自觉胎动,胎体逐渐增大,小腹部逐渐膨隆。妊娠6个月后,胎

2、儿渐大,阻滞气机,水道不利,常可出现轻度肿胀。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先露部压迫膀胱与直肠,可见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现象,一、端正言行,孕妇要端心正坐,清虚和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径,目不邪视,耳不邪听,口误邪言,心无邪念无邪卧,无横足。应谨守礼 仪,端正行为,目不视邪物,耳不闻邪音,口不出邪言,以修心养性。,二、调养饮食,孕妇在受胎之后,应该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并根据妊娠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营养以逐月养胎。“妊娠一月始胎,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多食酸则伤肝,多食苦则伤心,多食甘则伤脾,多食辛则

3、伤肺,多食咸则伤肾,故孕妇宜均衡饮食,少食辛酸煎炒肥甘生冷。,哪些食物含叶酸多?,深绿叶蔬菜 水果 干果和坚果 动物肝脏 鸡蛋,三、调畅情志,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稳定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以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应居舒适、优美、静雅的环境,以保持心情舒畅,气机调和。,四、起居有常,在生活起居方面,孕妇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随其时序而适其寒温,避免环境、天气等造成的损伤。提倡静养,勿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慎起居,适度活动,以促进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和日后宝宝身体的灵活程度,减轻孕妇分娩时的难度和痛苦。另外,妊娠早期及7个月以后,应谨戒房事,以免损伤冲任、胞脉,而引起胎动不

4、安或堕胎、小产或病邪内侵。孕期劳逸适度,行动往来,使气血调和,百脉流畅,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和分娩。勿登高,勿临深,勿越险,勿负重。,五、谨慎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有妊娠疾患必须选用时,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六、分期保健要点,(一)早期养胎气。在此时期,胎未有定形,不宜服食药物,重要是调心。孕妇要做到: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吐傲言,心无邪念,心无恐怯等身心的调养。饮食方面要注意饥饱适中,食物要清淡,饮食要精熟,宜清热、滋补而不宜温补,否则导致胎热、胎动,容易流产。,(二)中期助胎气。受孕中期,胎儿成长迅速,要调养身心以助胎气,孕妇要动作轻柔

5、,心平气和,太劳会气衰,太逸会气滞,多晒太阳少受寒,少穿露脐露臀装。饮食方面要注意美味及多样化,营养丰富,但不能太饱,要多吃蔬果利通便。此期阴血常不足,易生内热,宜养阴补血。(三)后期利生产。怀孕后期,多数孕妇会脾气虚,不能制水出现水肿,及阴虚血热,胎热不安,出现早产。此期孕妇衣着要宽松,不能坐浴,要行走摇身,心静不可大怒。,七、异常情况注意,(一)妊娠呕吐妊娠早期,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属于早孕反应范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保健方法达到减轻、缓解的目的。严重者应及时转诊。,1含服少量鲜姜片、乌梅、陈皮等缓解或减轻妊吐,或可以连苏饮啜饮频服,若服

6、中药即吐者,可以热汤药熏鼻以止呕。2生活上调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鼓励进食,少食多餐,可适当食疗。3麦冬洋参茶:取麦冬、西洋参泡水代茶饮。4蔗姜饮:甘蔗汁1杯,鲜姜汁l汤匙,将两汁调匀加热,趁温服之。5取橘皮2O克,或柚子皮9克,洗净入砂锅中,去渣取汁,代茶饮。6佛手、苏梗各15克,粳米3060克,白糖适量。先将佛手、苏梗分别清洗干净,水煎取汁,与粳米共煮成粥,放入白糖少许,每日1剂。,(二)妊娠血虚,中医认为妊娠后血聚于下以养胎,故孕妇“血感不足,气易偏盛”。临床常见面色淡黄,或少华。适时适当增加营养,注意休息,也可食疗。严重者应及时转诊。1阿胶粥:阿胶10克,糯米5

7、0克,红糖适量。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沸12次,加入红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个疗程。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2山药山萸粥:山萸6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前2味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三)妊娠便秘,妊娠期妇女易出现便秘,久之易诱发痔疮或使原有痔疮加重。便秘未予改善,导致排便时孕妇腹压增大,易致胎动不安。妊娠便秘以预防为主,包括以下内容:1孕妇平素应多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可多食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2保持适当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四)胎动不安

8、,妊娠期妇女若出现小腹不适或隐痛,伴腰酸,或阴道极少量出血,可能为胎动不安先兆,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产妇日常中医保健知识,一、产妇生理特点(一)阴血骤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产妇由于分娩时的产创出血、产时用力、出汗等,导致产妇处于气血虚弱、百脉空虚的状态,中医有“产后一盆冰”之说。容易出现虚弱、怕冷、怕风、多汗、微热等现象。若失于调养,容易罹患“月子病”(中医称之为“产后病”)。,(二)易发生瘀血阻滞现象。“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元气亏虚,运血无力,气虚血滞,易出现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等症状。(三)泌乳育儿。(四)子宫缩痛,排出恶露。,二、病理特点,产后病证种种,总以“虚”、“瘀”居多。无论何种

9、病机,其发病因素不外乎:一是产后生理变化;二是素体禀赋不足;三是产后摄生失慎。其中前者是必然因素,若这种异常变化,超过生理常态,则可发生疾病。,三、日常中医保健知识,重视“三审”,防病于未然。产妇之产后身体状况,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一)审少腹痛与不痛,辨恶露有无停滞。若腹痛拒按、下腹有块为瘀阻;无腹痛或腹痛喜按为血虚。(二)审大便通与不通,验津液的盛衰。大便干结、秘涩不通为津液亏损;若大便通畅,为津液尚充。(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寡,察胃气的强弱。乳汁量少、质清,乳房柔软不胀,纳谷不馨属脾胃虚弱;乳汁充足,胃纳如常,为胃气健旺。,四、产后养生须知,(一)寒温适度,起居有方根据气候

10、变化,恰当着衣,以免伤寒或中暑;居室既要避风,又要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汗出当风。睡眠充足,适当运动,避免过分屏气努责,防止恶露不绝、阴挺下脱(子宫脱垂)等病症的发生。,(二)饮食易清淡,有营养,好消化,产妇的饮食应注意:在保证足够的水分和均衡的营养的前提下,尊重产妇的饮食嗜好。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宜多食寒凉、生冷或过于辛热、煎炸、肥腻的食品。,(三)保持心情舒畅,创造安和的育儿环境(四)产后百日内,不宜交合。(五)谨慎用药与进补。哺乳的产妇用药或进补要谨慎,以免给婴儿带来潜在的风险。,产妇日常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产后经常出现下述症状

11、:产后乳汁蓄积或缺乳、腹痛、便秘、多汗等。以下是常用的中医诊断及保健方法。,一、儿枕痛(产后宫缩痛),(一)临床表现:产后三、四天内,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哺乳时加重,不伴有寒热,恶露无异常。,(二)适宜技术:,1饮食调理:(1)山楂肉30克,红糖15克(冲),水煎服。(2)益母草3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冲),水煎服。(3)红糖煮鸡蛋12个。2穴位按摩:可以选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等穴位按压。,二、产后乳汁蓄积,(一)临床表现:乳房胀痛、乳腺结块触痛,乳汁难出或有结块;但局部无红肿灼热感,不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二)适宜技术:1乳房按摩: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

12、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2外敷:(1)芒硝500克,分次纳布包内,敷于乳房处,芒硝结块后,更换。可以有效地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2)如意金黄散用米醋调开外敷;随干随换。(3)仙人掌去刺,捣泥外敷,一天23次。,三、产后缺乳,(一)临床表现:产后哺乳时,乳汁缺乏,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房,乳汁点滴而出。(二)适宜技术:1饮食调理:(1)猪蹄1只,百爪鱼适量,木瓜1只,共煮汤。(2)猪蹄汤:猪蹄2只(或用鲫鱼),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食猪蹄饮汤。(3)鲫鱼汤:活鲫鱼洗净、背上剖十字花刀。略煎两面后,烹黄酒,加清水、姜、葱等,小火焖炖20分钟。丝瓜洗净切片,投入鱼汤,

13、旺火煮至汤呈乳白色后加盐,3分钟后即可起锅。如根据口味和习惯,将丝瓜换成豆芽,效亦相仿。2穴位按摩:可以选用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分钟。,四、产后便秘,(一)临床表现:产后大便干燥,或解时坚涩难下,饮食如常,且无腹胀及腹痛呕吐等症状。常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二)适宜技术:1饮食调理:(1)蜂蜜饮:清晨空腹顿服蜂蜜一匙,然后再饮温开水一大杯,轻症者有效。(2)黑芝麻、胡桃、松子仁等分研碎,加白糖或蜂蜜适量,分次服用。2穴位按摩:用双手各一指以适当的压力按压迎香穴510分钟。,五、产后多汗,(一)临床表现:产后汗出过多,不能自止,动则益甚,时或恶风。(二)适宜技术:浮小麦3050克,煎水,代茶饮。,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