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9963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文帝改革之史料大全版.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公元315年拓跋部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拓跋珪像,北魏疆域图,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

2、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通典 边防典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宋书谢灵运传,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采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北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孝文帝5岁即位,因年幼,由其祖母冯太后辅政。冯太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是北魏西城郡公汉人冯朗的女儿。史称太后“性聪达”、“猜忍,能行大事”。冯太后以汉人身份而成为北魏女主,因而十分重视用汉族封建文化教育拓跋皇族子弟。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及其深邃丰富的内

3、涵,十分敬佩和仰慕。,北魏冯太后,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孝文帝受到汉文化的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刘、石、苻、姚与夫慕容,虽曰种类不同,然皆久居中国,其豪杰好恶之情,犹与中国不甚相异。独拓拔氏,则以真胡入主中原,纯用胡俗,以变华人。”叶适旧学纪言,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实行汉制、移风易俗,北魏前期百官无俸禄,高允从太武帝到文成帝,为中书侍郎27年

4、“时百官无禄,允常使诸子樵采自给”,那些无所顾忌的鲜卑镇将刺史则不同,他们在任上,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马,返时从车百辆”。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背景:官吏原无俸禄,贪污成风,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经济收入,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内容:实行俸禄制:“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魏书高祖纪 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魏书高祖纪 官吏任期按照政绩好坏来决定意义:吏治得到改善;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为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局面,材料一 所谓“

5、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或死于干戈,或毙于饥馑,其幸而存者盖十五焉。”正可说明这扰攘的一百多年间,中原地区的农民不是在战争中大批地被屠杀,便是饥馁死亡,或弃去自己的田园逃往江南,以及漂流异乡,变为世家大族庇护下的“佃客”。这样,自然使中原地区许多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荒田。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

6、顷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内容: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影响:对地主:地主原有土地不变,官吏得到公田,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对农民:不准买卖土地、公开授田的规定,限制土地兼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国家:保证了国家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新租调制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两石。魏书食货志,三长制,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度,施行官俸制,整顿吏治,巩固统治,俸禄国家筹集;制定

7、惩治贪污办法;地方官任期规定,吏治有所好转减轻人民负担,推行均田制,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要承担一定徭役杂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行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减轻农民负担;国家税收大增,设立三长制,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邻长里长党长,健全基层行政体制;保证国家对人民的控制,保证了税收的征收,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伊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政治

8、: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继续深入改革经济: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军事: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南伐,北魏孝文帝,不行!兴师动众,半途而废岂不被人笑话!,陛下,雨太大了,还是暂缓南征,准备撤兵吧。,不南伐也可以,必须迁都洛阳,那那?那好吧,意义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迁都,后期:孝文帝主持,移风易俗,改籍贯,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通婚姻,将鲜卑人姓氏改为汉姓,改汉姓,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讲汉话,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易服装,移风易俗,措施,内容,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

9、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汉服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材料一: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材料二:(2006年12月4日新闻晨报)中

10、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吴友富认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会让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中国应改换新的形象标志。,你认为材料一的观点是否正确?你同意吴友富的观点吗?以上两则材料给我国今天的改革以哪些启示?,材料一的观点是片面的。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改革也有不足之处,不加选择,全盘汉化,割裂了本民族的文化,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启示:改革要有扬弃;不能割裂本民族的文化。,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4、注意策略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