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0103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第二节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掌握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第四节 审计依据,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一、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一)审计准则的涵义 审计准则,是审计主体执行审计工作,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从审计主体看,审计准则可划分为民间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二)审计准则的作用 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中介。审计准则是完善内部管理的基础。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审计准则还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为审计专业教育和职

2、业继续教育确定了努力目标。,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2006年2月15日经财政部批准,中注协发布了48项执业准则(其中拟定22项,修订26项),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则届时废止。这48项准则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顺应国际趋势大同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执业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和相关业务的专业标准。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两类,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其中鉴证业务准则按其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准则,审计准则是整个

3、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在对外宣传时,我们有时将执业准则简称为“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48项)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47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项)鉴证业务准则(45项)相关服务准则(2项)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项)执行商定程序 代编财务报表 审计准则(41项)审阅准则(1项)其他鉴证准则(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2006年2月15日经财政部批准,中注协发布的,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48项执业准则分别是:1、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4、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管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1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1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2、中国注册会计师

5、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1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1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1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1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1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1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1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2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2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22、中国注册会计

6、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2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2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2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2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2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2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2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3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3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3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

7、号比较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3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3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3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3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3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3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3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4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41、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4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4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44、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45、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审的审核46、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47、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 48、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编号,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编号由4位数组成,其中:千位数代

9、表不同类别的准则:“1”代表审计准则;“2”代表审阅准则;“3”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代表相关服务准则;“5”代表质量控制准则。百位数代表某一类别准则中的大类:以审计准则为例,将其分为六大类,分别用16表示:“1”代表一般原则与责任(11011152);“2”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12011231);“3”代表审计证据(13011341);“4”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14011421)“5”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15011521);“6”代表特殊领域审计(16011633)。十位数代表大类中的小类。个位数代表小类中的顺序号。例如:第1311号(存货监盘),千位数的“1”代表审计准则;百位数

10、的“3”代表审计证据;十位数的“1”代表获取审计证据的某一小类;个位数的“1”代表某小类审计程序的序号。,三、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专业服务包括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1、鉴证业务(Assurance Service),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2、相关服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的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报表业务,以及其他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提供相关服务时,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三、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业务涉及

11、的关系人不同。鉴证业务涉及三方关系人,即: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和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涉及二方关系人,即:客户和注册会计师 业务关注的焦点不同。鉴证业务关注的焦点是鉴证对象信息的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对信息质量某种程度的保证;相关服务关注的焦点是信息的利用,通常会形成一系列的建议。工作的结果不同。鉴证业务的工作结果,是注册会计师以书面形式对鉴证对象信息提供某种程度的可靠性保证;相关服务的工作结果,不对信息提供可靠性保证。独立性的要求不同。鉴证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鉴证业务的其他两方;相关服务不对独立性提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不同。鉴证业务中承担的责任大于相关业务中承担的责任。,第二节 鉴证业务

12、基本准则掌握,一、鉴证业务涵义及种类(一)鉴证业务涵义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鉴证业务的分类,按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所获取,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二是直接报告业务。(1)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

13、期使用者获取。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评价或计量)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即为责任方的认定,该财务报表可为预期报表使用者获取,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这种业务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鉴证业务的分类,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例如:在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从管理层(责任方)获取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报告(责任方认定

14、),或虽然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该报告,但预期使用者无法获取该报告,注册会计师直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并出具鉴证报告,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该鉴证报告获得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鉴证对象信息)。这种业务属于直接报告业务。,鉴证业务的分类,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区别主要体现如下四个方面:预期使用者获取鉴证对象信息的方式不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预期使用者可以直接获取鉴证对象信息,而不一定要通过阅读鉴证报告;在直接报告业务中,可能不存在责任方认定,即便存在也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在基于责任方

15、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可能是责任方认定,也可能是鉴证对象;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无论责任方认定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能否获取该认定,注册会计师在鉴证报告中都直接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鉴证业务的分类,责任方的责任不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应当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也可能对鉴证对象负责;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无论注册会计师是否获取了责任方认定,鉴证报告中都不体现责任方认定,责任方仅需对鉴证对象负责。鉴证报告的格式不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鉴证报告通常提供责任方认定的相关信息,进而说明执行的鉴证程序并提出鉴证结论;在直接报告业务中,说明鉴证对象、执行的鉴证程序并提出鉴证结论,鉴

16、证业务的分类,按鉴证业务提供保证程度的差异,可分为两类:一是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二是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例如:在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计后的历史财务信息提供高水平保证(合理保证),在审计报告中对历史财务信息采用积极方式提出结论。这种业务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鉴证业务的分类,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例如:在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中,要求注册会计师

17、将审阅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高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阅后的历史财务信息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有限保证),在审阅报告中对历史财务信息采用消极方式提出结论。这种业务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鉴证业务的分类,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目标不同。前者对鉴证后的鉴证对象信息提供高水平的保证,后者对鉴证后的鉴证对象信息提供低于高水平但是有一定意义的保证。证据收集程序不同。前者执行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后者有意识地限制审计程序,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方法获取证据。所需证据多少不同。前者获取的证据比后者更充分。鉴

18、证业务的风险不同。对重大错报风险而言,二者无差异,但对检查风险而言,后者大于前者。,鉴证业务的分类,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不同。前者鉴证后的鉴证对象信息比后者更为可信。提出结论的方式不同。前者以积极方式提出合理保证;后者以消极方式提出有限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大小不同。前者承担的责任大于后者。业务收费不同。前者收取的费用高于后者。,鉴证业务的分类,按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审计业务,二是审阅业务,三是其他鉴证业务。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的历史财务信息所进行的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对所审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

19、证,并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审阅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的历史财务信息所进行的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阅服务时,对所审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并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其他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其他鉴证服务时,要根据鉴证业务性质和业务约定书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二、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业务要素包括五个方面:三方关系 人;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要素之一:三方关系人鉴证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鉴证业务还会

20、涉及到委托人,但委托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一方。委托人通常是预期使用者之一,委托人也可能由责任方担任。三方之间的关系是: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或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二、鉴证业务的要素,注册会计师。是指承接各类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责任方。是指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并可能同时对鉴证对象负责的组织或人员;在直接报告业务中,对鉴证对象负责的组织或人员。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责任方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注册会计师通常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与委托人签订的协议识别

21、预期使用者。当鉴证业务服务于特定的使用者或具有特定目的时,如:企业向银行贷款等,注册会计师很容易识别银行为预期使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无法识别使用鉴证报告的所有组织和人员,尤其在各种可能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时,如: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等。,二、鉴证业务的要素,要素之二:鉴证对象 鉴证对象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能是财务或非财务业绩或状况、物理特征、系统与过程、行为等,不同鉴证对象具有不同特征;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例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形成财务报表

22、(鉴证对象信息)。再如:注册会计师按照适当依据(标准),直接对内部控制有效性(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出具鉴证报告,该报告反映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鉴证对象信息)。,二、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的形式 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当鉴证对象为财务业绩或状况时(如历史或预测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信息是财务报表;当鉴证对象为非财务业绩或状况时(如企业的运营情况),鉴证对象信息可能是反映效率或效果的关键指标;当鉴证对象为物理特征时(如设备的生产能力),鉴证对象信息可能是有关鉴证对象物理特征的说明文件;当鉴证对象为某种系统和过程时(如企业的内部控制或信息

23、技术系统),鉴证对象信息可能是关于其有效性的认定;当鉴证对象为一种行为时(如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鉴证对象信息可能是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或执行效果的声明。,二、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对象的特征 鉴证对象具有不同特征,可能表现为定性或定量、客观或主观、历史或预测、时点或期间。这些特征将对下列方面产生影响: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的准确性;证据的说服力。一般而言,如果鉴证对象的特征表现为定量的、客观的、历史的、时点的,评价或计量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证据说服力较强,提出的保证水平也较高;反之,则反。,二、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对象应具备的条件适当的鉴证对象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鉴证对

24、象可以识别;不同的组织或人员对鉴证对象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评价或计量的结果合理一致;注册会计师能够收集与鉴证对象有关的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提出适当的鉴证结论。不适当的鉴证对象应当采取如下对策:不适当的鉴证对象可能误导预期使用者,注册会计师可出具保留或否定的结论;不适当的鉴证对象可能造成工作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可出具保留或无法表示的结论;在适当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考虑解除业务约定。,二、鉴证业务的要素,要素之三:标准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标准的类型标准可分为两类:一是正式的规定,二是非正式的规定正式的规定,通常是一些“既定”的标准,

25、是由法律法规规定或经政府认可的专业团体公开发布的,如编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等。非正式的规定,通常是一些“专门制定”的标准,是针对具体业务“量身制做的,如单位内部制定的行为准则或确定的绩效水平等。,二、鉴证业务的要素,标准的特征对正式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不需对其“适当性”进行评价,而只需评价该标准对具体业务的“适用性”;对非正式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首先需要对标准本身的“适当性”进行评价。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相关性。相关的标准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作出决策;完整性。完整的标准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结论的相关因素,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可靠性。可

26、靠的标准能够使能力相近的注册会计师在相似的业务环境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中立性。中立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可理解性。可理解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的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二、鉴证业务的要素,标准的获取标准可以通过下列方式供预期使用者获取:公开发布;在陈述鉴证对象信息时以明确的方式表述;在鉴证报告中以明确的方式表述;常识理解,如计量时间的标准是小时或分钟。如果确定的标准仅能为特定的预期使用者获取,或仅与特定目的相关,鉴证报告的使用也应限于这些特定的预期使用者或特定目的。,二、

27、鉴证业务的要素,要素之四:证据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获取有关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充分、适当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对制定的计划、实施的程序、获取的相关证据以及得出的结论作出记录。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尤其在确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重要性、鉴证业务风险以及可获取证据的数量和质量。,二、鉴证业务的要素,要素之五:鉴定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含有鉴证结论的书面报告,该鉴证结论应当说明注册会计师就鉴证对象信息获取的保证。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他报告责任,包括在适当时与治理层沟通。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与直接报告业务“鉴证结论”的表述方

28、式 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的鉴证结论可以采用下列两种表述形式: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如“我们认为,责任方作出的根据标准,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这一认定是公允的”;直接提及鉴证对象和标准,如“我们认为,根据标准,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明确提及鉴证对象和标准。,二、鉴证业务的要素,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与有限保证鉴证业务“鉴证结论”的表述方式在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如,“我们认为,责任方作出的根据标准,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这一认定是公允”;或,“我们认为,根据标准,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29、。例如:第1501号审计报告提供的标准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鉴证结论表述:“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鉴证业务的要素,在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如,“基于本报告所述的工作,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责任方作出的根据标准,系统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这一认定是不公允的”;或,“基于本报告所述的工作,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根据标准,系统在任何重大方面是无效的”。例如: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提供的无保留

30、结论的审阅报告参考格式鉴证结论表述:“根据我们的审阅,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三、鉴证业务的承接,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鉴证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鉴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在初步了解业务环境后,只有认为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下列所有特征,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鉴证业务予以承接:(一)鉴证

31、对象适当;(二)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够获取该标准;(三)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四)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五)该业务具有合理的目的。如果鉴证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鉴证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一、质量控制涵义及其准则体系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控制政策,是指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采取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控制程序,是指为了贯

32、彻执行质量控制政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质量控制准则共2项,即: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前者是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规范,后者是针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单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二、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全文11章93条,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业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

33、度应当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一)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二)职业道德规范;(三)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四)人力资源;(五)业务执行;(六)业务工作底稿;(七)监控。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规范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在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的具体运用。,三、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全文8章35条,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质量控制。项目组应当实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中适用于单项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针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工作委派、

34、业务执行、监控等六个要素。,第四节 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的涵义及特征(一)审计依据的涵义审计依据,又称标准(审计判断标准),是指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标准可以是正式的规定,如编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可以是某些非正式的规定,如单位内部制定的行为准则或确定的绩效水平。,(二)审计依据的特征,注册会计师在运用职业判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时,需要有适当的标准。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1、相关性:相关的标准有助

35、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作出决策;2、完整性:完整的标准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结论的相关因素,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3、可靠性:可靠的标准能够使能力相近的注册会计师在相似的业务环境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4、中立性:中立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5、可理解性:可理解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的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二、审计依据的种类与效力(一)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依据1、国家颁布的宪法、法律和各种财经法规。2、地方颁布的财经法规和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财经法规。

36、3、规章制度。(二)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1、可比较的历史数据。2、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3、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三)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1、内部管理控制制度。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3、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依据的效力:理解审计依据的效力,必须首先弄清楚审计依据的特点:1、层次性2、相关性3、时效性4、地域性,三、审计依据的运用原则(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1、有法依法;2、无法可依从理;3、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二)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三)利益兼顾原则1、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兼顾;2、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3、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四)真实可靠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