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0295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供水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XX水务集团有限公司XXXX供水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XX省安全生产条例(20XX年5月1日)、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X政办字(20XX)36号)等编制依据,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第三条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

2、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第四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确

3、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公司的危险源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第五条公司主要风险点的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第六条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4、。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第七条风险点辨识的方法1、以安全检查表法(Se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1-1)。表1-1设备设施清单专业:NO:序号设备名称所在部位备注12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技术员、设备

5、员、值班员、检修员、安全员等。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Q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1-2)相应内容。表1-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N0:序号主要危险源潜在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后果管控措施可能性(L)产重程

6、度(三)风险度(R)风险等级分级管控各注12分析人员:分析日期:2、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1)作业活动的划分按作业区域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分。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2-1)。表2-1作业活动清单NO:序号作业区域作业活动作业类别备注12辨识每一作业活动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参照表2-2)。表2-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作业区域:NO:序号作业活动危害或潜在本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管控措施可能性(L)产重程度(三)风险度(R

7、)风险等级建我改正/控制措篇分析人:分析日期:按照第六条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第三章安全风险的评价分级第八条风险度(危险性)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第九条风险评价分级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第十条风险矩阵法(LS)一、本方法的风险度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R=LXS1.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R代表风险值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5级,分别是:1级(很高)、2级(高)、3级(中)、4级(低)、5级(很低)

8、。二、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表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

9、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3-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10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重大国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50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1320D160

1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2橙色160D7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3黄色70D20轻度危险,需要注意。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培训,定期检查。4蓝色D20稍有危险或可忽略的。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5蓝色第四章安全风险的控制第十二条风险管控要求风险管控原则如下:5级:稍有危险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4级:轻度危险,需要注意。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3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公司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部门具体落

11、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2级: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稽查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1级: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

12、治理措施。第十三条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I)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第十四条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和可靠性;(2)先进性和安全性;(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第十五条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

13、素;(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第五章风险管控执行程序第十六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定期对风险点进行辨识及评估,并分解落实至各岗位。第十七条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eL)评价表”,经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第十八条风险培训办公室、安全稽查科应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第十九条风险信息更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3)新建、改建、扩建项目;(4)事故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