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0324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章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物质世界运动规律意识能动,认识规律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与第一章的逻辑关系,第一章,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识论,体 现,认识的基础和本质,认识的 运动过程,真理与 价值,本质论,过程论,目的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章的逻辑结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方法论,第1节 认识的本质第2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 第3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 验标准第4节 真理与价

2、值的辩证统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事物能否成为客体,取决于实践的需要,第1节 认识的本质,2、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提出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好奇心,求知欲不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原因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是认识发展动力,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是认识的来源 人通过实践接触事物,产生认识实践变革事物,使认识深化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4、实践是检

3、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主体,客体,认识,实践,新的实践,指导,制约,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1、认识的相对独立性 认识是主体的精神活动 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不完全统一:可以落后、超前、同步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理论的性质不同对实践的影响不同认识使实践活动具有自觉性坚定性预见性,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由认识和实践的本性决定,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与先验论:,1、唯物主义反映论:主张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认识路线,原则上正确,但忽略了认识的能动性。墨子说:“知者,以其过物而能貌之。”,红花!,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形而上学

4、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离开实践考察认识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 体,客 体,主 体,实 践,客 体,孟轲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2、唯心主义先验论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表现为:“生而知之”;天赋观念 神的启示。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原则上错误,但也看到了认识的能动性。,、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

5、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2、不可知论(怀疑论、相对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是人类无法回答也无权提出的问题。代表人物:庄子;休谟;康德。实质:是夸大了感觉的主观性相对性,庄子,休谟认为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而且人心也不能经验到这些感觉与物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外界物是否存在?它是怎样的?这是我们无法知道的。,康德的“不可知论”:我们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能被我们认识的。,康 德,、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创立及意义:1、扬弃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2、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

6、关系。3、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直观性、被动性,实现了认识史上的变革。,1、反映具有摹写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 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插播黑猿灭火 能反映现在、追溯过去、预测未来“能创造客观世界”,(四)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的反映性与创造性是统一的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为基础,考研题精选(单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的对立: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选 D,第2

7、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 理性认识的飞跃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3、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实践,第一次能动飞跃: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前提和基础),第二次能动飞跃: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目的和归宿),认识过程两次能动飞跃的关系,一、从实践到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一)感性认识(perceptual knowledge)1、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 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特点:直接性、具体形象性,一、从实践到认识,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

8、,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理性认识(rational knowledge)1、含义:人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概括而形成的 关于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水果,鸟,鱼,2、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推理,判断,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鲸用肺进行呼吸鲸不是鱼类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鸭子长羽毛鸭子是鸟类动物,(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对立: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层次不同 墨子:“知者,接也。”“虑,求也。”,2、统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9、相互依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插播怪坡之谜,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A 主体已有的理性认识制约、渗透于感性认识B 感性认识要借助于理性形式来表达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扬弃;理性认识借助于感性材料来说明,4、反对经验论(empiricism)和唯理论(rationalism):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有唯物唯心之分,在实践中分别表现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掌握丰富并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运用理性思维方法。十六字诀 发挥想象、直觉、灵感等思维方式的作用,(五)认

10、识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意识,认知情感意志,逻辑因素,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非逻辑因素,1、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选择认知对象;规范处理信息;形成理论解释;进行合理预见;指导人的知行。,盲从与无序,理性与有序,2、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习惯本能、幻想、想象、直觉、猜测、灵感。其作用是:(1)对认识的发展有激活与驱动作用(2)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有参照作用 筛选信息 调控情感发挥能动性,(3)对认识过程有调节作用:促使思维定势形成和解除思维定势。,(4)幻想、想象、直觉等能使对象简化、纯粹化有利于创造性构思。直觉思维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考研题精选:凡亲眼

11、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答案要点: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二、由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第二次能动飞跃)(一)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 1 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 2实践本身的要求: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3 检验、发展理性认识的需要,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十月革命,毛泽东,开国大典,(

12、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和途径 1 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 物质条件 3 理性认识要为实践主体所掌握,才能变成物质力量 4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如调查研究,试验等,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与无限发展(一)认识发展的总过程1、含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 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选集卷一P296-297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 从形式上看;从内容上看,(二)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的原因 受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受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条件的限制 受主体因素的影响:生理条件、社会条件和主观条件从人类认识的总体来看,认识的发展是无限的。,2008-18题:18.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选 a b d,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由实践的具体性历史性决定的2、主观与客观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