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70344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1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2、注意培养学生

2、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二、 在教学中存在的

3、不足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今后努力方向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2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

4、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任务和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三、教材分析八年级上

5、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四、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

6、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继续担任实验班的历史教学,实验班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7、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六、教学进度1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新授2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八国联军侵华 新授 3单元小结复习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授 5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授 6历史人物小传活动7单元小结、五四爱国运动新授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新授 9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新授 10期中复习11期中检测12期中讲评、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新授13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址、遗迹考察活动、单元小结活动 14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新授 1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小结 新授16民族工业的曲折

8、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授 17近代科技之星、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新授 18期末复习 19期末复习 20期末检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3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良好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共有70人,其中八年级(一班)34人,八年级(二班)36人。该届学生总体水平不高但比较平。初二历史是中考内容,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应该比较强,八年级学生课堂纪律应该比较好。但综合文化水平

9、比较低,缺乏综合归纳能力,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八年级的内容是从鸦片战争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共27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

10、、以每课时的具体知识为依据展开教学。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第四、认真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

11、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进度本套课本以课为单位。每课教学一课时。第一周(8.27-31):第1课 鸦片战争。第二周(9.3-7):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周(9.10-14):第4课 洋务运动。第四周(9.17-21):第5课 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第6课 戊戌变法第五周(9.24-28):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六周(10.1-5):国庆长假第七周(10.8-12):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八周(10.15-19):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立第九周(10.22-26):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十周(10.29-11.2): 复习、中考第

12、十一周(11.5-9):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十二周(11.12-16):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十三周(11.19-23):第15课 北伐战争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十四周(11.26-30):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十五周(12.3-7):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十六周(12.10-14):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十七周(12.17-21):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十八周(12.24-28):第23课内战爆发第十九周(12.31-1.4):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5课 经济和社

13、会生活的变化第二十周(1.7-11):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一周(1.14-18)第27课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第二十二周 (1.21-25)期末考试总结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葛行山2018-8-20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去年一年的教学,我发现三班学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历史这一科重视不够,学生认为不是主科,课下利用时间少,虽然上学期总体成绩还行,但差生人数相对较多。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书分七个单元,叙述我国近代时期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共22课,另设有5节活动课,每一课包括导入框,动脑筋,正

14、文,小字,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内容。三、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下: 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3、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 4人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6、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7、

15、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8、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11,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什麽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14难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15宁为站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泸沟桥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16血肉筑长城台儿庄战役中共七大的召开17内

16、战烽火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18战略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原因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0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有线电报,电话,及照相机,和电影的传入社会习俗的变化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2 / 4(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典型事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22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三教学方法与措施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将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认真备课,上课,对于

17、每节新授课做到收集资料一定要充分,可以从网上收集详细资料。2需要用到课件的用课件讲课。3加大练习量,每学完一课,每学完一单元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复习,做适量的练习题,达到巩固的目的,通过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巩固记忆的过程和阶段,4每月进行一次测试,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优生的分数进行分析,尤其是那些分数不高的优生。加大对他们的关注。5平等对待每个学生。6教学课件中加入视频音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兴趣。 7加大检查力度。8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 9认真批改学生作业。10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活动。 四教学进度时间授课内容课时备注3 / 4第一、二周1-3课3 第三、

18、四周4-7课4 第五周8课对一,二单元小测2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八周9-12课4 第九,十周13-15课第四单元小测4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6-17课2 第十三周复习前五单元2 第十四、五周18-21课4 第十六周22课2 第十七周小测前五单元4 第十八周年级组织考试 第十九周复习阶段迎接期末考试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5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

19、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20、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说明欧

21、洲封建社会的影响。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三、教材主要内容概

22、括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四、课时安排及措施: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改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