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70377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知道》教学课件.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们知道教学课件 我们知道教学课件11、识字5个,写字6个,了解词语“颤动”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续写小诗。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准备:课前请综合课老师指导孩子制作风筝、风车等。第一课时一.你们在生活中看见过风吗?风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知道风来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变抽象的为具体。)二.叶圣陶老爷爷有一首写风的小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出示多媒体课件:71页诗全文和图画)无音节配上音乐,老师朗读全部。三.识字教学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2、1)初读课文,你有什么学习生字的方面要提醒大家。(孩子自由汇报,有的是读音要注意翘舌读准,有的是怎么记住字型的。老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加强记忆。(2)“微”字比较复杂,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微”:又人旁像两个人,他们去爬山,要到山顶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很舒服。(3)现在咱们把生词请回课文中,一块儿来读读这首小诗。(发挥主动性,自己学生词。抓信难点,识记“微”字,使识字教学更有实效性,既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四、整体感知1、刚才咱们读了这首小诗,谁能说说诗中到底写“我们知道”了什么?2、我们是怎样知道的?请孩子们迅速拿出铅笔,勾出相应的句子来。3、勾完了吗?

3、请对照大屏幕检查一下。4、合作朗读:我读前面没看见风的句子,你们读后面怎么知道风来了的句子。5、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看见树叶轻轻颤动、林木微微点头,河水泛起波纹时,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呢?第二课时一、自由朗读,把小诗读通读顺。二、精读品悟多么舒服的风啊,像妈妈的小手抚摸着我们的脸。你最喜欢三节小诗中的哪一小节的内容,美美地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自由汇报。1.我喜欢第一处的风。(1)说说为什么?你就是微风中颤动的小树叶,能比比动作吗?理解颤动。(2)假如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树叶,金色的阳光洒在向上,我们轻轻地摆。小树叶们,此时你最想做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3)老师小结:无论是

4、什么样的小树叶,我们都喜欢。谁来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体现出来。生读互相评价。2.除了第一节的微风,你还喜欢哪一节的?a.一生读二小节,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你给他的提什么建议?微微点头,怎么样才能读好?b.你们就是这片林木,看到林木微微点头了吗?再读读。3.你还喜欢哪一处?为什么喜欢第三节?引导:你想河水在做什么游戏呢?看画面。(课件:是一幅大海的水花是那么美,再读。老师适时范读。三、回顾整体刚才欣赏了三处风,带着你的体会读全文。再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共同尝试着记,背全诗。第三课时一、复习生字,扩词训练二、写字练习1、孩子们是写字的小能手,今天有几个字娃娃等着你们书写。2、重点指导“微”

5、字,一看二写三对照。3、老师范写,请孩子们先描再写。三、复习背诵小诗我们共同学习了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在心灵深处,我们又积累了一首朴实而优美的小诗,一块儿来背背吧。四、拓展性学习:1、你们想和风做什么游戏呢?那我们一块儿和风做游戏吧。(转风车,赛跑、飞飞机、唱歌、跳舞等。)2、和风做了游戏快乐吗?是不是又有了许多独特的感受啊?谁愿意当小诗人,来续编这首小诗?例: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佳佳的裙子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风车在转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在跳舞了。我们知道教学课件2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看不见,摸不着,听它

6、来了。(放风的声音)猜出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风。)的儿童文学家叶圣陶爷爷也很喜欢风,还写了一首很美的诗,题目是:我们知道(大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这首诗不长,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3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2.师:同学们在认字时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请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3.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课件:认字表5个字。)师: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向小组同学介绍你的识字好方法,哪个字难记,也请同学帮帮你。四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小组:“纹”可以读半边。“戏”利用熟字“找”和“划”记。4.

7、全班交流: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没有认为难记的字呢?颤:可提示“页”字旁表示与什么(头)有关,所以是“页”字旁,可组词记:颤动,理解颤动怎么动。微:可组词记:微微点头,理解微微点头怎么动。泛:三点水旁的字与水有关。5.指名带读难记字,学生自己解决的字,老师抽卡片让大家读。三、巩固识字师:现在游戏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吧。1.掷色子。今天老师教大家玩儿一个新的游戏:掷色子(色子是泡沫塑料切成的正方体,在六个面分别贴上认字表的字,颤比较难记,所以多贴一个。)先说游戏规则:组长负责扔色子,大家轮流拼读朝上一面的字,并组个词,如果哪个同学不会,小组同学帮帮他,抓紧时间,看哪个组玩的次数多。2

8、.闯关。小狗先生给我们设了三关,谁愿意来闯关?指名闯词句关,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如果读错了,请你帮帮他。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风来了,它吹了一口气,生字宝宝全回到课文中了。1.这首诗有三个小节,请你自己读一遍课文,选出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学生自读诗歌,选出喜欢的小节后回答。)2.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节,为什么?你怎么知道风来了?(以学生选的顺序为准。)(1)一段:指名读,大家评,老师范读,大家评,老师介绍读时要想象就能读出语气的方法。大家照着练习。(2)二段:指名读,大家评,学生说出读的好的方法,大家照着他的样子读。(3)三段: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读。3.这首诗这么美,你们愿

9、意把它背下来吗?1-2组读一节,3-4组读二节,5-6组读三节,大家一起边读边记。4.我们一起背课文吧,老师背每节的前两行,大家背后两行,如果你还背不下来,可以照书读。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诗句?(学生读收集的描写风的诗句。)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描写风的诗句,大家一起读一读。让学生积累语言,渗透识字。3.这么多美的诗句,都是描写风的,你们想不想也写一首诗呀?那就让我们向叶圣陶爷爷学写诗吧。在写之前,咱们先看一段录像,你能不能在里边找到风的影子。4.除了在录像中找到了风,你在生活中还通过什么找到风了,按照这个格式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帮助修改。指名说,大家评议。说完后写下

10、来。小组合作一首诗,向大家汇报。5.下课后可给你写的诗配上画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贴在墙报上展览。六、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知道教学课件3一、把握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词句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如果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还不理解的话,就谈不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王老师采取随文识字,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教学方法。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生字,并通过把字放在词语、句子中识认的方式,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字、词、句(自读、同桌互查读、开火车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读音、字形,熟悉课文。随后,让孩子们自己调动自己的识字经验来说说生字的易错处

11、,更进一步掌握字形。在品读课文时,王老师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颤动”、“波纹”、“游戏”等深入体会词义。如:用比手势来理解“颤动”,“波纹”则请同学上台用线条表示,老师再画一条起伏较大的线条,帮助学生辨析波浪与波纹。让同_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游戏”,风会和我们做什么“游戏”。“走”字的体会则通过换字法,把“走”换成“跑”或“吹”,同学们大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微微”表示风是慢慢走过的,而不是跑,从而体会拟人写法的生动。二、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让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还可以锻炼想象、联想能力

1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此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王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问孩子们:“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激发他们顿悟辞发、自读自评,然后再进行互评师导。师:现在就让我们和生字朋友一起手拉手走进诗歌里吧!同桌一起读读,看生字是否都认识了,课文是不是读的更流利了。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合作读等等。2.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让我们也喜欢这一段

13、。(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第一小节:从树叶在枝头的微微颤动感受到了风,体会当时发现的高兴,激动,欣喜,兴奋、带有感情的朗读。第二小节:从林木微微点头感受到风,教给孩子运用想象当时情景的方法进行朗读,体会风刮过时树木点头的情景。第三小节:从河水泛起微波体会到风,通过风来游戏感受到风的顽皮、可爱、有趣、活泼、带着孩子的活泼、富有朝气的语气读课文。3.从诗中找到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带着对风的喜爱练读课文,参加朗诵比赛。4.朗诵比赛,大家做评委评一评,说一说。整篇以读代讲,通过自读、赛读、分组读等朗读形式来帮助学生体会诗意和语言文字的优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自主学习。运用适当的音乐渲染又让

14、学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受到美的乐趣。我们知道教学课件4教学目标 :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情境和语言中受到熏陶。续编小诗,初步感知风的特性。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仿写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水儿见他皱眉,云儿见他就跑。你们知道它是谁吗?风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摸不着,也抓不到它?你们想知道它在哪都在做些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到叶圣陶爷爷的诗中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我们知道二、初读感知:1、创设情境,初读课文。出示课件,听老师范读。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出生字并解决生字困难。先自学

15、,然后小组长用卡片领读,最后在小组内以游戏的方式考一考。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以猜字游戏形式检查生字。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接读课文。大家生字学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读的更通顺,流利。自由练读。指名接读。其他学生听读,并画出描写风的语句。给读的同学做出评价。2、汇报交流指名读出描写风的句子:A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理解词语:颤动为什么枝头颤动,风就在那了。体会找到后的心情:激动、高兴、兴奋体会感情,练读课文。B 但是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体会词语微微点头,知道朗读方法:边读边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齐读课文。C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

16、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理解词语泛起波纹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有趣活泼带感情练读,指名读3、总结读文现在同学们都从文中找到了风,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可爱调皮变化多端伟大带有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1、叶圣陶爷爷在河面、在枝叶上找到了风,你们还在哪看到过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风。你能想文中这样来写一写吗?课件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2、小结: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春天的风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夏天的风给人们送来了阵阵凉爽,秋天的风吹响了丰收的号角,冬天的风带来了片片雪花。你还收集到哪些描写风

17、的好词好句了。学生汇报:词语和诗句今天大家和风成为了好朋友,学习这么累了,老师领大家大学习超市去逛一逛吧!课件出示:1)画风通过图画向大家展示风。/2)颂风有感情的背诵小诗3)写风当小诗人写写风。4)给大自然中其他自然现象写首小诗。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回家完成。我们知道教学课件5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发展感知能力。2.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3.培养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用手感知物体的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学准备: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笔,复印纸、纸板、砂纸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

18、动手触摸的兴趣。师: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肤,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引导说一说摸过的什么感觉,引导说完整句。)学生自由操作,并各自发表意见。二、引导幼儿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1.师:你准备的东西摸上去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捏捏毛巾和纸板有什么不一样?摸摸砂纸的正面和反面又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软硬、光滑、粗糙等词汇。师:我们能用手摸出软、硬、光滑、粗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2.教师继续提问:现在请你用手摸摸自己身上,说说你有什么感觉?3.再摸摸其他物品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种物品,说说它的特征。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物品,说一说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尝试

19、用几个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帮助学生从物体的多方面感知特征与表达。三、引导学生讨论,扩展经验。1.准备12个学生没有触摸过的东西。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些东西是冷的、热的、软的、硬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那么谁来试试?引导幼儿回答用手摸摸捏捏并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捏一捏,摸一摸。2.教师继续提问:你还摸过什么东西?他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告诉大家。四、活动延伸: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妈妈。我们知道教学课件6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眼睛、嘴巴来辨别各种液体。2、愉快的参与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教学准备:1、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2、黑色的液体(

20、咖啡、可乐、酱油)。3、气味较为浓烈的水果(苹果、柠檬、石榴)4、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带盖塑料杯若干。教学过程:1、老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个问答比赛,你们想参加吗?”请学生尽快举手回答问题:(1)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大象)(2)什么动物的鼻子像圆形?(小猪)(3)什么动物的鼻子最灵敏?(小狗)2、把实验材料(苹果、柠檬、石榴)放在桌上,让学生蒙住眼睛,闻闻气味。3、请学生说一说刚才闻的是什么,然后摘下眼罩验证。4、将三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放在桌子上,先请学生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请幼儿闻一闻,区分开水、酒精、白醋。引导学生发现鼻子对认知物体的作用。5、将三种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放在桌上,提问:“我们除了通过视觉、嗅觉来辨别各液体,还有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通过尝一尝来辨别各种液体。6、小结辨别物品的方法:闻、尝都是在观察。我们知道教学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