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70394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

2、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五、借助

3、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2.学生自读整首诗。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4.师生配乐合作读。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2.给诗配画。3.李白还写过哪些

4、诗,找一找,读一读。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2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录像。(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宿”和“寺”字。(齐读课题)3、你在哪儿见过“宿”这个字?“寺”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需要注意的是什么?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乱糟糟的,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二、初读古诗:1、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5、想想你听懂了什么?(师范读)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4、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师生共读)5、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6、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孩子读。三、品读古诗: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2、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吗?(危楼高百尺星辰高声恐惊天上人)3、(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

6、(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示课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

7、么读?(危高)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4、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强调右半边的“古”字)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8、!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夜静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三、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危楼高百尺:这座

9、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四、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

10、进行朗读。(5)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五、背诵古诗: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

11、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六、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七、布置作业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八、板书设计:夜宿 山寺夜静 星朗、山高 楼危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

12、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在把文学欣赏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文化知识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设计特色挖掘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情境,引起共鸣。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领学生自主、生动地走进文本。教学目标学会诗中的4个生字和3个认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从哪里看出山寺很高。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认读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山寺很高。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3、。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危”及两个“高”字的意思。在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引领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中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几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行吗?(师生对诗)2、对话导入:大家会背这么多的古诗,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你们愿意吗?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刚才我们一起背诵了一首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的图片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令人感动。人们都爱读。故此,人们称他诗仙。2、揭示课题这一天,诗仙来到一座大山前,

14、他抬头一看,啊!好高的山,一眼望不到顶,如插入云里一般。此时,天色已晚,李白决定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中。他奋力向山顶爬去。爬到了山顶,呀!眼前竟然是这样一番景象,于是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成了一首古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读准字音,读准题意师:(给宿注音)夜宿山寺中“宿”,就是住的意思。寺就是庙宇,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李白在诗的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夜晚住在山上的寺院之中,点出了时间、地点,多巧妙呀!手指板书:时间夜宿、地点山寺)来,再读一读,把题目中的意思清清楚楚地读出来。(教师可以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准重音、停顿)接下来,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

15、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把这称为学习古诗的“秘诀”。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个“秘诀”,试着去理解其中一句。三、新课1.师:李白在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来学习古诗。2、出示古诗,读准字音,认识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古诗,看谁读的正确、流利。(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方式:以学生读做为检查的方式,达到正确、流利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想读读古诗吗?指名读评价:正确(出示课件诗中的这几个生字,他读得多准确呀!你们也像他这样看准拼音,再读一读!)读音不准(哪个字音还不准确,你们也再练一练)

16、再指名读,评读:你最欣赏他哪里?你再读一读!(结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情况,适时提问:尺高百尺(尺,长度单位同学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米和厘米,用手比一比米有多长?厘米有多长?老师告诉你一尺有这么长!那高百尺有多高呢?在古时候可真得是太高了!)星辰摘星辰(星辰是指什么?诗中说可以摘到什么?来,大家做一个摘星星的动作。(瞧,有的同学手伸得可高了,看样子,要摘到天上的星星可不容易!)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写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美。 2、培养幼儿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7、理解故事的内容及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美。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配乐朗读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唱歌曲小星星。2、提问:星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呀它在哪里呀它们高不高你们够不够得到星星呀为什么抓不到3、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和老师比一下高矮呀黑板高一点还是凳子高一点小朋友们知不知道天上的什么很高4、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什么东西又高又大这是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又高又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诗人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时写的,所以诗名字叫做夜宿山寺。(教读题目) 二、新授1、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好不好(放朗读)2、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呀寺庙在什么

18、上面啊山已经很高了,寺庙还在山的上面,寺庙高不高啊所以诗人说“危楼高百尺”3、表演“危楼高百尺”。这句是是什么意思呢(山上的楼有百尺高) 4、老是要读第二句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有问题要问哦“手可摘星辰”。小朋友们想一想描述图上会有什么呀(星星)还有什么呀?(人)这个人在干什么呀星星离他这么近他摘得到星星吗教读。5、小朋友们想不想摘星星啊你们怎么摘星星呢(表演教读)这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6、出示图片:这幅图上有什么呀图上有几个人啊他们在干什么么图上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再大声有说有笑,另一个小和尚给他比了这个动作(嘘),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呀(让他不要大声说话不敢高声语)敢不敢大声说话呀 7

19、、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表演表演不敢大声说话是怎么样啊(表演)8、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呀天上出现星星是什么时候呀晚上大家都要干什么呀住在天上的人呢所以我们敢不敢大声说话呀9、谁来学一学非常害怕是什么样子的天上的人是睡在哪里的天在哪里呀(表演朗读)10、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什么古诗啊老师来给大家读一次好不好(表演) 11、教学生表演。 12、多种方式读古诗。 13、唱古诗。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5一、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2、复习词语,并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出示课件一)3、这篇课文,大家一致认为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 出示齐读:(出示课件二):“嗯,长年

20、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师徒编写本草纲目很辛苦。3、过渡:让我们回忆一下,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李时珍和徒弟所承受的那一番“苦”,感受李时珍的高尚品格。二、品味苦(一)走得苦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课文1-7自然段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在各方面吃了许多苦?课前你们用直线画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体现他们走得苦的语句?(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课件三)2、你是从哪里体会出走得苦的?(走了好几个月了时间长;安徽、河南

21、、湖北等地路程长,几千里路)点拨:全靠两条腿走呀!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3、白天,他们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走的都是虎狼出没的山林。几个月来,几千里路,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让我们把这种行路奔波的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二)住得苦 课件四1、白天要行路,夜晚要住宿,因为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他们住的是一座(指着黑板说:古寺)那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找到体现他们“住得苦”的语句了吗?课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指读)2、当你跟随李时珍走进去,看到这一幕,

22、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古寺怎样?追问: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教师相机评价)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非常危险;3、同学们,古寺墙壁有的已经倒塌,地上满是残砖剩瓦,上面爬满青苔,神像上蒙着厚厚的蛛网,透露着一种荒凉、阴森的气息。这种景象就叫“破败”。(课件点击)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语言文字,一起读出这种环境的恶劣。(课件五)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没有一丝犹豫。出示齐读: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

23、夜吧!”5、过渡: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住在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晓行夜宿”。(板书)他不仅走得苦、住得苦,还吃得苦,文中体现他们“吃得苦”的句子是哪一句?(三)吃得苦 课件六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1、你从哪里体会到“吃得苦”?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2、“啃干粮”为什么能说明吃得苦?“啃”是什么意思?(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干粮:预先做好的食物,如:炒米、炒面、馒头、烙饼等。装在袋子里,时间长了,又干、又硬。)3、你体

24、会得真到位,辛苦一天,师徒二人饿得饥肠辘辘没有可口的饭菜,只有啃那冰冷、干硬的,难以下咽的干粮,渴得嗓子冒烟才喝几口山泉水。这就是文中所说的“饥餐渴饮”(板书),他们生活是多么的苦啊!除了“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想一想,还有哪些词可以描述他们吃的苦的呢?(风餐露宿 栉风沐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尘仆仆东奔西走)4、这样的生活,是一天、两天吗?是一个月、两个月吗?(长年累月)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到现在快50岁了,真的是长年累月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边读还要边想象,就能读出词中蕴含的画面,体会到他们承受的那一番辛苦! 出示一起读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

25、宿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5、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李时珍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出现了 课件七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6、听着同学们真情的描述,老师不免要问,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撑着李时珍能吃这么多苦呢?因此,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对徒弟说-课件八(出示齐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

26、点苦也是值得的。”7、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表情如何?(笑着说)明明这么苦,而且比家里苦多了。可他还笑着说,说明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不怕吃苦乐观 以苦为乐) 这种精神真令人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他的不怕吃苦,而且以苦为乐。(齐读)8、记录苦 (课件九)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纸砚,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课件十四、体会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课件11 1:“鸡肠草?庞宪?生嚼无涎?”,生读句子,谈感受。师:同学们,李时珍为了获取准确的资料,亲自品尝药材,不能有半点马虎,(板书:尝)从这里你又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认真严谨)你能把这种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读出来吗?谁来试

27、试?(读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再洪亮些会更棒。)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的药材不仅味苦,而且还有毒,李时珍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他究竟为了什么?从师徒俩的对话中就能找到答案。老师想和大家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咱们换换身份,我当徒弟,同学们当师傅,怎么样?我起个头,李世珍笑着问徒弟,开始。课文中那些语句还写了他们长年累月的奔波?(生读一段)当时有飞机可乘吗?有马车可坐吗?靠的就是两条腿走路,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这种行走苦不苦?(板书:走)可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板书:万民得福)你能把他这种为民造福的精神读出来吗?男生女生分角色读。(1)教师引

28、读:听,寺外,生读: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师:抬头望望,圆盘似地月亮,生读:慢慢移到了中天。(2)这是课文结尾一段,为什么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圆圆的月亮呢?这是个有难度的问题?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记得课前我们的谈话吗?说错了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能勇敢地站起来。(3)师小结:风啸鹰叫说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说明也已经很深了,可他们仍在研究草药。这样写更加衬托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形象,这种写法可以尝试着在作文中运用。 (4)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编写成的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谁来读一读这段资料。(你读得真流利,真棒!)四、结合板书 总结全文李时珍用了整整27年把本草纲目编写成功了,李时珍用他一人的苦换来了万民的福,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老家湖北建立了李世珍纪念馆,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怀念这位科学的巨人。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