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70428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1第一个实录是听课中留下印象最深的:伍文杰老师的负荆请罪。作为体裁为剧本的课文,他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经得起推敲。实录后再品读一下,依然回味无穷。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执教者: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伍文杰执教时间:08年11月10日执教背景: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实录者: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顾洁)课前交流:让学生推荐南京游览名胜、特色小吃一师: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生:负荆请罪师:“荆”后鼻音,再读生:读题师:一起读生:齐读题师:课前预习了课文,那么你知道课文说的是谁向谁请罪?生:廉颇向蔺相

2、如请罪师:我们来写一写他们的名字(板书),注意廉这一横大家特别容易丢掉,大家请注意,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主人公的名字二师:这个故事呢曾经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呀,它是用剧本的形式来呈现这个故事。说到剧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公仪休拒收礼物,大家还记得读剧本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生:要注意舞台提示,它告诉了我们人物的神态与动作。师:舞台提示告诉了我们许多的表演信息,那么,在剧本当中舞台提示除了写在括号里,还有一种舞台提示呀,写在剧本呢的开头,来大家打开书25页,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剧本开头的提示生读师:很好,谢谢这位同学,通过她的朗读我们知道蔺相如的身份是生:上卿。师:这

3、是一个职位很高的官,所以呢,他的住的地方才能称为府邸,那韩勃是什么身份?生:蔺相如的门客师:什么是门客知道吗?生:就是师:读剧本时还要注意什么?生:还要注意人物的台词师:剧本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台词,就是通过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剧本还有许多,比如说:潜台词,戏剧冲突,把握住了剧本主要的冲突就把握住了戏剧关键。三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段,想一想,韩勃和蔺相如在讨论什么问题?快速读生:在讨论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的车子,韩勃说蔺相如怕廉颇师:他自己认为怕不怕生:不怕师:韩勃师说怕,蔺相如说不怕。这就是第一幕的主要的戏剧冲突,那么蔺相如到底是怕还是不怕,再读读,勾画主要句子。生:蔺相如

4、并不怕,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的时候,他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跟秦王斗,所以他根本不怕。师:那谁来读一读蔺相如不怕的句子生读师: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秦王怎么厉害?生:秦王兵多将广生:秦王拥有城池很多师:秦国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生:秦王霸气十足师: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现在你就是蔺相如,你来说一说蔺相如的这句台词生说台词师:你听出了你不怕生说台词师:你听出了你不可能怕齐说台词师:你说得很好,你注意到了前后文的联系,那我们从蔺相如自己的话说我们也能看出他不怕韩勃,可是韩勃却说:我真不明白,韩勃为什么要这样说生:看到蔺相如给廉颇让路生:因为书上介绍“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这也说明了韩勃认为蔺相

5、如怕廉颇。师:出示这句台词:生读师:蔺相如怕到什么程度了?生:不敢上朝了。师:朝也不上了门也不出了,真是怕到极点了。一起读生齐读师:韩勃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去关注这些台词生:方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要是我呀,才不让他呢师:注意到了没有?蔺相如怎样避让的?师:谁来读生:有意生读师:有意避让的,一起读生齐读师:还从哪里让韩勃觉得蔺相如怕?生:上卿比大将军的职位高师:你来读这句台词生读师:蔺相如是赵国的生上卿,师:对,是上卿,不是老百姓,是比廉颇职位高的上卿,再来读生读师:(范读)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这么怕他呢?一起读师:蔺相如对廉颇一让再让,让韩伯觉得蔺相如对廉颇分明是怕,那么,廉颇一再挡

6、蔺相如的道,目的是什么?生:他分别是想羞辱蔺相如生:想侮辱师:难怪韩勃会生读师:我听出来了,你生气了,还有比他更气的吗?生:再读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还有谁也生气的,一起读生齐读师:还有什么地方看出蔺相如不怕廉颇?生:蔺相如在前面就说了我不会怕他,然后后面又解释了说秦王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蔺相如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就是,秦王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2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辑对联,评述人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片断一:交流描写蔺相如的对联生:“唇枪舌剑斗秦王,

7、宽容大度让廉颇。”对待秦王,寸步不让,而对廉颇,一让再让,蔺相如知道这样做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所以我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心为国”。生:我写的下联和朱莹一样,但上联是“机智果断就赵王”,横批是“胆气大胸怀广”。生:我写的与他们差不多,上联是“针锋相对与秦王斗,宽容大度把廉颇让”,横批“忠心为国”。师:有韵味,读起来感觉不同。生:我写的是:“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横批“针锋相对”。生:“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横批“汗马功劳”。我这副对联概括了蔺相如的功绩。生:王亚的这副对联非常好,既点明了事实又交代了蔺相如封官的原因,尤其是“封”和生用的非常恰当。不过,横批用“步步高升

8、”是否也可以?师:王亚写得好,你评的妙。好,就这样有什么说什么。生:我写的是“寸步不让对付秦王,温文尔雅说服韩勃”,横批“智勇双全”。对付强大的秦王他寸步不让是勇者,对待门客他和蔼谦虚是智者。师:对联不错,说明更精彩!生:我的对联比他们的精彩,概括了蔺相如的高尚品质,是这样的:“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横批“宽广胸怀”。你们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都讲了蔺相如为了国家,不顾生死名利。而且,我对得工整:“心系”对“不计”,“国家”对“个人”,“利益”对“得失”。师:确实不错。生:我只写了上联,下联没想好,请大家帮我对一对。上联是“渑池会以死护国面”。师:大家想想,帮帮他。生

9、:我来对。下联可以对“小巷遇以心感将军”。生:不行,姜海明的上联有个“以”,下联又对个“以”不恰当,而且“将军”与“国面”不对。生:“小巷遇凭心感将军”。生:我对的是“小巷遇凭德感将心”。师:“国面”对“将心”可以,“感”字不顺。生:“小巷遇凭德动将心”。生:“小巷遇凭德换将心”。生:“赢将心”怎么样?师:到底哪个更妥呢?生:我感到“换”更好,既有感到的意思,又与上联的“护”更对称。片断二:交流描写廉颇的对联生:我写的是“心怀不服骂相国,得知事由负荆条”,横批“可叹可敬”。廉颇心胸如此狭窄,公开骂蔺相如,实在可叹;知道事情真相后,堂堂大将军居然会背着荆条跪着请罪,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真是可敬!师

10、:横批绝了。生:我感觉“负荆条”不大好,我是这样写的:“心存妒忌欺相如,待知此事夸上卿。”一欺一夸,判若两人。生:我给廉颇写的是“老迈昏庸小巷相遇向前冲,翻然悔悟相府门前跪请罪”,横批“勇气可佳”。师:嗬!这副对联最长,大家评一评。生:我觉得“相府门前”改成“相府再见”与上联的“小巷相遇”才对,“向前冲”和“跪请罪”不是太相对,但我又想不好。生:横批“勇气可佳”不妥,只能说明下联。我认为可改成“痛改前非”。师:提醒得对。另外,还有一些不错的对联:出生入死做前卒屡立战功封大将横批:英勇善战争名夺利心不甘处处侮辱挑事端横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服气顶撞车轿顿省悟负荆请罪横批:知错就改本领高强屡立

11、战功人人夸心胸狭窄争名夺利个个骂横批:可惜,实在可惜片断三:评议描写蔺相如、廉颇两人的对联我先让学生将描写两人的对联写在黑板上:相如有功升上卿廉颇不服闹矛盾横批:将相不和为了赵国不计较听人提醒来请罪横批:文武和好痛痛快快饮酒亲亲密密交谈横批:友好交往廉颇不让相如相如宽待廉颇横批:天壤之别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王横批:齐心协力师:请同学们评价评价。生:“痛痛快快饮酒,亲亲密密交谈”这副对联好,很好懂,如果横批改为“心心相印”更好。生:“廉颇不让相如,相如宽待廉颇”人名重复,是不是将下联改为“上卿宽待将军”?生:我觉得不改好,一改读起来不顺口。生:原来的对联象个顺口溜,还是改了好。师:大家说得

12、有道理,不过,这是对联,而且是高级对联,它叫“回文对”,读起来非常有韵味,大家再读读体会体会。(生读)感谢李平,帮大家又长了见识。生:“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王”对联中两个“王”,读起来不顺,我建议将“赵王”改成“赵国”。生:“秦王”对“赵国”,不行!不行!生:“秦王”对“赵王”也不好啊!生:我觉得可以把“赵王”改成“赵主”,你们看怎样?师:太棒了!大家一起读读。生:(齐)“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主”。师:同学们,我突然发现这副对联还有一个妙处。(生读了仍不解)想想我们曾学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句,推敲推敲。生:噢,对了,相如斗秦王也是保赵主,廉颇保赵主也是斗秦王,横批“齐心协

13、力”真是恰当。师:看来我们的水平真的提高了。读着一副副精彩绝妙的对联,看着一张张因成功而兴奋的笑脸,我不禁思索这课堂的亮点:首先是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实践活动将理解、积累、运用巧妙的整合在一起。要想编好对联必须深入地读课文,揣摩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其间,咬文嚼字,思辩推敲,学生大大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唇枪舌战”、“宽容大度”、“深明大意”、“负荆请罪”等等词语推敲选用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对联的魄力,提高了文化品味。其次是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详读什么,选读什么,品味什么,个体决

14、定。默读,朗读,浏览读书方式,不加限制。思维方式,开放自由:多角度评述蔺相如、廉颇,可以总体概括,可以细节描绘,可褒扬可贬抑。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题关系,谁都可以认同,谁都可以提出异议,自由评定,思维飞扬,呈现出价值的多元化。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3今天,我教负荆请罪,上课的一刹那,突然想起一个词放手。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给他们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学:自己读生字,自己读词,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词,自己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会的可以来问我,可以问同位,也可以下位与别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去查阅手头的资料,可以去问不开口的老师二十分钟左右,

15、汇报开始,我想,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只要一开口,字音的问题就可以随机解决了。抛出来了砖,引来的是学生了玉了,我这样想。生:(一位同学率先站了起来)我向大家汇报“府邸”这个词的意思,“府邸”就是指当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生:我来补充一下,“府邸”不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生:大财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师:你们这一说,老师心里明白了,“府邸”绝对不是茅草房,那种连大门口都挂着灯笼,都卧着石狮子,都站着门卫的人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生:我知道“针锋相对”就是“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生:我知道“宽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宽广。生:“宽容大度”

16、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撑船。生:“宽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生:“昏庸”就是耳聋眼花老糊涂。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生:“上卿”大概相当于宰相。生:就像国务院总理,像外国的总统。生:“惧怕”就是害怕。生:跟害怕还不一样,“惧怕”是说内心很恐惧,非常害怕。生:我弄懂了“门客”就是指家里的佣人。生:是跑堂的。生:不是,“门客”是蔺相如出钱供养的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师:对,门客可不是佣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门客可是谋士啊!生:我知道“负荆请罪”就是背着带刺的荆条到别人的家里去请罪。生:“负荆请罪”就是指登门谢罪。生:“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司

17、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还是一个成语,比喻诚心诚意地道歉。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大家却仍沉浸在交流的氛围里。负荆请罪反思负荆请罪是一部历史小话剧,如何抓住话剧这一独特的体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呢?课堂上,我和学生商量着要把第二幕排练成小品,学生们是个个跃跃欲试。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熟悉着台词,他们自编、自演、自导,读时还不由自主地加上动作。学生们为了成为最佳男主角,他们兴致盎然,争分夺秒。记台词之后,学生四人一小组,推选“蔺相如”、“廉颇”、“韩勃”、旁白四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皆是导演和评委。学生在演一演、评一评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到了人物的

18、精神品质。这时,再选另外一组学生再演一演,这时候的表演,可谓是水到渠成,四位学生的精彩表演传递着他们对人物语言和角色性格的理解,课堂上高潮叠起,掌声不断。 由此看来,学生在评价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了人物的品质,体悟了语言的独特魅力,真正做到了以演促悟、以悟促演、以演促读。读演法,重在让学生“读中有悟”,引导学生以读为核心,创造性地把读与演有机的结合交叉,这样的课堂,才能营造琅琅的读书声,飘逸出浓浓的语文味。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4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3

19、、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

20、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3)结果怎样?2、默

21、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

22、、宽容大度”。(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6、知道分角色朗读。三、作业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第三课时一、复习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二、精读剧本第一幕1、

23、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4、指名说。(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三、分角色朗读。四、学生质疑。五、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5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24、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二、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音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2、体会话剧的文本特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二、教学

25、目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整体感知剧本特点,了解每一幕的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剧本特点1、直接板书课题,负荆请罪2、齐读课题,据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3、大家进行了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4、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说说怎样阅读剧本。5、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弧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据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楚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

26、解人物性格特点。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文中的四字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正音:“赵、唇”是翘舌音,“廉、韩、唇”是前鼻音;“庙、卿”是后鼻音。辨析字形:惧俱廉庸(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三、整体感知课文1、想一想:这两幕剧奖了什么?2、小结四、学习写字1、观察字形,了解生字的比划、笔顺和结构。2、重点指导“廉”:不能丢掉“兼”字的第一横上面的点和撇。“惧”:右边“具”字有三横,不能少一横。“唇”:半包围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3、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

27、、指导。4、展示、评议。作业设计一、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精读剧本第一幕,初步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2、排练第一幕话剧三、教学过程:一、指名板书,复习导入1、指名上台板书“负荆请罪”2、根据上节课学习回答:课文写谁向谁“负荆请罪”?3、过渡: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我们一起到第一幕当中找找原因。二、精读剧本第一幕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和廉颇是怎样的人?提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2、分组讨论3、指名读A体会主要人物蔺相如B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

28、会出现什么结果?C指导朗读这几句话。提示:注意小括号中的内容,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读课文。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可以自己动笔补充动作、神情的提示。4、分角色朗读第一幕三、排练第一幕话剧分小组排练第一幕1、讨论:排练好这幕话剧要注意些什么?人物分工:揣摩人物表情,模仿人物动作、语言;在课文记叙的基础上争取有创新;适当利用道具。2、分组排演,教师巡视。四、课堂小结通过朗读课文和话剧表演,我们明白了成语“负荆请罪“的来历,也对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精读剧本第二

29、幕,读懂廉颇和蔺相如的精神品质2、完整地表演话剧负荆请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在剧本第二幕中,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梳理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3、抓重点词句讨论:(1)廉颇:没穿上衣、背着一根荆条、赶忙跪下、老迈昏庸、紧紧地拉、亲密地交谈(2)蔺相如:快请、取、扶、披、紧紧地拉、亲密地交谈(3)

30、观察课本插图,想象当时两人不同的神态和心情:廉颇满面羞愧、满心悔恨,蔺相如满面惊讶、满心欢喜。(4)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理解“深明大义、宽宏大度”4、小结: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廉颇勇于改过、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和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宏大度的性格特点。他们两个人都能为了国家利益顾全大局。5、练习排演第二幕话剧(1)自读第二幕剧,体会圆括号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其心情。(2)说话前面没有圆括号内容的,小组内讨论补充内容恰当。(3)根据圆括号中的这些提示,体会怎么表演,小组内分工练习表演。6、完整地表演两幕话剧7、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小结。三、总结课文1、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对于这样的两个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对于剧本的特点,我们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齐读词语廉颇:负荆请罪知错就改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作业设计一、按要求改写句子1、按要求改写句子改为陈述句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蔺将军吗?2照样子,改写句子例:刘星今天没来参加活动,是因为他生病了。刘星因为生病了,所以今天没来参加活动。秦王不敢侵犯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三、阅读故事将相和板书设计5负荆请罪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爱国廉颇:负荆请罪知错就改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