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70500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1【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读准长相思: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3、读懂长相思: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4、小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

2、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1、想象上阕的情境: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画面)3、对比引读: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

3、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4、小结: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齐读长相思。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1、质疑问难: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2、互文印证: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

4、: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3、回归课文: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4、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2【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

5、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一)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二)读准长相思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

6、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三)读懂长相思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

7、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四)小结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一)想象上阕的情境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

8、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三)对比引读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

9、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四)小结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学生自由发言):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一)质疑问难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

10、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二)互文印证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三)回归课文师:纳兰性德

11、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四)小结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设计思路】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三、语文课程具有人

12、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做到引领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本课教学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1、切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自由朗读: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

13、,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3、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4、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1)用不同的语气范读题目,让学生感知味道(2)学生试着读全词5、感知词意: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6、品味词意: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14、(山海关外、关内、路上、高山上、船上、营帐里)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故乡、故园)7、小结: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8、读词: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1、师配乐朗读,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2、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画面。(身在征途的画面)3、引导第二次

15、想象: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 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4、品味“碎”字,读出词情: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板书: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5、导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

16、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扣住“碎”字,让学生借助想象走进了作者情感世界。按理说,课上得这一层面已很到位了,但王老师却并没就此收笔,继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三、互文印证,

17、读透词心。1、学生问作者: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要从军、为什么不用心打仗)2、引文拓展: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3、亲人发问: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妻子、父亲、儿子、哥哥)4、作者反问: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

18、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5、升华: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6、导读结课: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4(一)教材分析

19、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二)设计理念: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地读词,理解词意,真切体悟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的乡愁。2拓展词句中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受到熏陶。教学重点:读懂词意,体悟乡愁

20、。教学难点:展开想像,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1组际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2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长相思,与纳兰性德共弹一曲思乡曲吧教学策略及意图:背诵思乡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拨动学生思乡之琴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品读词文,感知词意1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地读词。课件出示读词要求:仔仔细细读4遍,读前2遍的时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2遍,注意把它念通顺,念得有板有眼。课件出示配

21、乐长相思,学生自由读(可与同学合作,可邀请老师参加)。指名读,引导纠正“更”“聒”的读音。师生合作,给词标上节奏线。师范读(缓慢而深情的)生试着读出词的意味。教学策略及意图:读通是读懂的前提。因此,先让学生试读,适时辅以教师的范读,或学生的赛读,力求读通的同时,读出情感。2学生述说读词后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和感觉。3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再读词,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句的意思。想一想,词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乡愁。生自由读词,按要求思考问题。交流表达词人乡愁的字词。根据学生

22、的回答,板书“碎”字,随后问学生,词人的什么“碎”了。小结:一个“碎”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风雪之夜无梦的心碎;一个“碎”字,令我们感受到了词人缠绵的长相思。带着这种感觉再读长相思。教学策略及意图:让学生借助注释,以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思考来取代统一的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找词,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三展开想像,品悟词情1结合“碎”字,感悟乡愁。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作者在哪里心碎了?生结合词句,自由描述,师相机点拨。(山一程,水一程,亲人送行路上的心碎;身向榆关那畔行,出征路上的心碎;夜深千帐灯,夜宿军帐的

23、心碎。)课件出示出征路上夜宿帐篷的画面,生配乐朗读。提问作者身在何方,心在哪儿?生自由述说。板书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2憧憬故园,反衬乡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展开想像,词人处在一个什么环境里?师生交流。故园无此声的故园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心里,用笔描述他心中的故园。生写话,交流。3小结多温馨的画面,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碎在征途上,碎在风雪中,碎在心坎上,谁再来读长相思?(带着心碎的感觉读)教学策略及意图: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像,才能让干瘪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围绕“心碎

24、”,引领学生在吟咏中放飞想像,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身”“心”分离的情感。语言和精神得以同构,在想像中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1既然身在征途,心系家园,感觉那么心碎,那为什么还要参加边塞军旅生涯?(引导学生明白好男儿心系故园,更爱国家。)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风雪聒耳,吹不断我的思乡情。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教学策略及意图:尽情地美读,心灵的回想和生命的追问,以语感能力为阅读教学的目标,情感想像和生命意义造就诗意的课堂。五板书设计 长相思思念故园 热爱祖国碎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5【教

25、学过程】一、以诗引题(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二、学生初读词1、要求: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三、初读后想象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

26、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四、悟词意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者的“身”在那里?作者的“心”在那里?3、学生再谈体会。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五、想象画面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3、练习朗读。4、写片段: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5、再读。六、课堂延伸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教学反思】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梦美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想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