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70686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广角》教学课件.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广角教学课件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1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2、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

3、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

4、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

5、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数学广角教学课件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师:这两个你们喜欢吗?那你们喜欢谁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师:这样吧,我们调查一下,如果你喜欢松鼠的就用水彩笔把你的姓名写在红色纸片上,如果你喜欢熊的,就把你的姓名写在绿色纸片上,如果你两个都喜欢,你可以在两张上都写上你的姓名。师:写好了吗?师:为了方便,我们调查一个组好不好,请第二组的同学把你写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如果你

7、两个都喜欢的话,可以把你的两个姓名分别贴到他们的下面。2、 学生上来贴图3、 观察黑板上贴的情况,问:你发现了什么呢?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师:那么,喜欢ZIP和ZOOM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说(可能有人说12人也可能有人说其他的数)二、探究:1、 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喜欢ZIP和喜欢ZOOM的人数。师: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呢?(如果还有意见,就让一个学生站起来,给全班同学数数,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确定12人。)师:那么,实际是12人,可是计算出来是其他的呢?原因在哪里?生回答师:哪些同学重复计算了,谁上来给大家找一找?请学生上来找出重复的人数,(师:

8、贴哪里?)学生贴师:重复的有6人,算了两次,而实际应该算一次,所以我把他重叠起来。(教师说着把这6人的纸片重叠起来)师:刚刚,我们把他分成两类这样贴,很容易出错,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一些图、表或者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把这份名单再整理一下,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喜欢ZIP的有哪些人?喜欢ZOOM的有哪些人?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能不能?生能师:那这样吧,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合作之前给大家几点合作建议:出示合作建议:(1)四人小组讨论:说说打算用怎样的图或表来表示?(2)四人小组动手在纸上画出方案。2、展示并介绍方案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都已经有了方案,那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

9、们的成果呢?注意,展示的时候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1) 请学生上来展示成果,并介绍方案。(2) 重点介绍集合圈图3、看着集合圈计算总人数。师:那么,现在你知道喜欢ZIP和ZOOM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生报一遍三、巩固练习:1、把下面的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说几个)那他是怎样行动的呢?那么,这些动物是怎样行动的呢?(课件出示)请你按照他们的行动方式把他们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师:先请同学们说说怎样填,既快又不会错?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师:那你是怎样填的呢?问:这部分表示什么?这部分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2、

10、 计算三(1)班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师:刚刚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喜欢动物的情况,下面,我们走进三一班去了解以下他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请看这里。(1) 出示名单(2) 根据表格画出集合图师:先请你根据这表格,画出集合图。先让学生画出集合图。教师边巡视边说:怎样画既快又对?(3) 展示集合图:(4) 放手让学生计算人数(5) 汇报,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3、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可以举例说一说吗?4、我家招待客人,这些客人喜欢吃糖果的有4人,喜欢吃花生的有6人,喜欢吃花生又喜欢吃糖果的有2人,那么我应该准备花生多一点还是准备糖果多一

11、点?(1)说说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2)提高:计算我家到底来了几个客人。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反思: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在老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一、精心安排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本课时是学习集合思想方法,通过学习集合图的画法去接触、了解集合的意义,并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给学生讲解集合的意义、集合的表示法、什么叫交集、并集、集合的元

12、素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真是雾里看书“朦朦胧胧”。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集合的意义、集合的图示法,并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上课开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关于对松鼠和熊喜欢的调查活动,接着用这个话题组织了一次分类图示法探讨活动。然后进行了对动物活动方式和三(1)班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活动的调查活动,最后安排了帮老师解决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的实际问题。在一节课里组织三次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明确,层层深入,解决方法得当。第一次活动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次活动目的是认识集合,正确画图;第三次活动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完了,学生学意未尽,

13、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研究解决。学生兴趣来了,一切问题就好解决。二、创设问题辨析机会,培养探究能力。精心安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提问争论,为学生创造问题辨析的机会,在辨析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提高。在教学开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平衡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学习过程。本节课以“喜欢熊和喜欢松鼠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解答,当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出现分歧时,再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表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生设计各种图表示喜欢动物的集中情况时,

14、每一个图学生都想到一些新问题,都会去评价别人的成果,提高大家的欣赏力、辨析力。尤其是对知识的重难点,在辨析中很好地解决了。活动就让学生动手做、开口讲,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的全过程,自主学习、自悟领会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从个方面来看,这样做能真正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三、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解题意识。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在爱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真正高明的大师,就是把高深的理论和知识,用最通俗的方法和语言告诉别人,使别人很容易接受。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讲集合论,的办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解决。本课题创设了很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中悟出

15、道理,总结方法。例如: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从喜欢熊和松鼠谈论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研究了很多问题,总结出集合图的正确画法和使用方法,学生很快地联想到周围生活中很多事情与今天学生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与生活关连起来,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节课在练习安排上,我选择了有关动物这一学生喜欢的题材。通过看动物电影时出现的重叠数学问题的解答,动物园入住动物的总数的解答,让学生通过多层次联系,进一步学会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答这异类数学问题。在本节课最后,我还安排了让同学们举一 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然后引

16、出一个“我家请客应该准备糖果多一点还是准备花生多一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顺便让学生计算我家一共请多少人,作为本节课的提高题。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根本目标。数学广角教学课件3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

17、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

18、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

19、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

20、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

21、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

22、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

23、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五、教法和学法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六、教学过程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

24、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

25、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2.教学新课(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

26、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

27、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

28、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的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9-72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理解,进一步明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件计算时的计算法则和方法步骤。2.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运用这一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在练

29、习中注重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教学难重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习纸、练习用文具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这节课咱们来练习、交流一下吧!2.学生自由发言。(1)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自己整理一下注意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2)组内交流 ,补充完善。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

30、同学一个同学地展示期总结内容,其他同学补充。(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提示学生注意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计算此题是一道基本计算练习题,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订正。交流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简便算法。如计算 ,教师可渗透运算律,先算 ,再减 ;计算 和 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同分(2)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解方程(此题世界方程的题目,既巩固解方程

31、的知识,也起到分数加减法的变式练习的作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方法)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1)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20XX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长江水系水质情况如下:三类及三类以上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四类及四类以下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出示综合练习第8题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并称为世界三大羊毛生产国。2003年三国羊毛生产情况如下:这三个国家的羊毛产量一共占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比中国与新西兰的产量之和多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3)出示综合练习第10题据国家粮食基础数据库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各类粮

32、食产量情况如下: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这三个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内容丰富,有教育意义。练习时出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外,教师应充分运用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好教材的教育作用。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1)出示综合练习第5题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你有什么发现?此题是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内容的拓展,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然后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体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加法运算中同样适用。(2)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本题是对上一练习题规律的巩固练习,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计算。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同

33、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课的学习,你能熟练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吗?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1.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运算法则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样适用整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2.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分数的通分依然很重要。3.注意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能使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教学重

34、点】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

35、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二、整理(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方法2:用秤称一称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

36、秤称一称。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1)指导使用盘秤。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 称盐验证质量(2)指导使用天平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

37、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称硬币验证质量(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较轻。(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1. 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2.提出问题“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3.检验关系(1)怎

38、样验证这个关系呢?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 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 (或写成) 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

39、柿。 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兰兔宝宝 红兔宝宝 粉兔宝宝 西红柿(个) 5 8 138想一想:哪个兔宝宝买的西红柿质量最多?你是怎样想的?细心的小朋友都知道,每个兔宝宝都买回1千克西红柿,所以质量是相等的。为什么质量都是1千克的西红柿个数不同?感受:都是西红柿,个大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多,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少; 个小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少,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多;2.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1)下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常用的、喜欢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质量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第一层:比较不同质量单位的物体。1克邮票比1千克画报质量少,1千克画报比1克

40、邮票质量多; 1千克螺母比1克云豆质量多,1克云豆比1千克螺母质量少; 引导概括: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1千克比1克质量多,1克比1千克质量少。第二层:比较相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比较两个体积有较大差别的物体: 1千克螺母和1千克面包哪个质量多?提示:用处不同,颜色不同,螺母一小堆,占地方小;面包占地方大;可它们的质量相看来:要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能仅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观察,而要实际称一称。(3)拓展思考皮皮:我从电视中看到宇宙飞船里的物体还会飞呢?我有个问题:就说这两袋面包吧,它们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一样么?小朋友:你也有同样的问题吗?建议小朋友们去问爸爸、妈

41、妈,去问老师,去查一查书上是怎样说的。(四)引导学生学会估计实际物品的质量玲玲是个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千克与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1.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报亭旁看到晨报报纸特写,泡:多重?小区门口看到一学生的卡通水壶水壶的特写,泡:多重? 上语文课查小学生字典字典特写泡:多重? 程序:(1)选择质量单位;(2)实物联想;(3)估测质量;(3)实际质量小结:小朋友们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它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一项能力。当估测物体质量时,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实际物体作参考,帮助你进行估测。2.描述物体的质量(1)整体呈现上述物体的质量 这是玲玲感兴趣的物体

42、的质量。 (2)请你把这些质量分类; (3)描述物体的质量。方法:以某种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为依据描述物体的质量。 怎样解释500克质量是多少呢?如:水壶相当于500个2分硬币的质量。(五)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 )里填上“”、“(1)2克( )2千克 (2)1909克( )2000克(3)3千克( )3000克2.在( )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1)雪饼1( ) (2)橡皮13( ) (3)方便面100( )(4)白糖500( ) (5)火腿肠250( ) (6)大米5( ) 怎样思考?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做参考,正确选择质量单位。3.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从图

43、中你能知道什么?(1)1只鹅比1只鸡质量多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观察天平,天平平衡,你想到什么?解释质量相等。 (3)筐中1只羊与8只鹅由不平衡可知:1只羊比8只鹅质量少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4)筐中1只羊与7只鹅。天平平衡(5)一只鸡重2千克,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6)3只鸡重23=6(千克)(7)1只鹅重6千克(8)67=42(千克)7只鹅重42千克,因为1只羊=7只鹅 1只羊重42千克。4.怎样买最便宜?(1)250g4元(2)100g2元(3)要买700克瓜子,可以怎样买?比一比,怎么买最便宜? 第一种买法:(1)100g(2)出齐7包(3)27=14(元) 第二种买法

44、:(1)250g(2)出齐3包(3)43=12(元) 第三种买法:(1)250g的2包,100g的2包(2)42=8(元)22=4(元)8+4=12(元) 比一比:(1)三种买法的图;(2)每种的钱数;(3)两种12元买法的图,注出12元。 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强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三、实际应用 1.小强的早餐1杯牛奶,2片面包,1个鸡蛋;问题:小强早餐要吃的这些食品的质量一共有多少克? 2.小强的体重芳芳(卡通头像) 小强 小华 体重 (22)kg 25kg (40)kg 身高 128cm 133cm 135cm 胸围 56cm 60

45、cm 73cm (1)认识表格;(2)理解25kg的意义(3)推测小芳与小华的身体质量,说明思考过程。 (4)提出数学问题;(5)与标准体重相比,有什么建议。3.小强的登山计划出示香山图片,介绍香山:主峰海拔557米,路可陡了人称“鬼见愁”。 暑假中,小强打算在暑假中跟他最要好的小伙伴芳芳和小华举行一个三人的爬山比赛,看谁最先登上“鬼见愁”。(1)要是在山上吃午餐,你会建议他们带哪些食品?(2)在没有秤的情况下,你能估计出每个人要背的食品的质量有多少吗?小朋友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的问题,相信你们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人人成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小小数学家。作业:1.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 2. 统计你一天要喝掉多少质量的水。 3.课改教材P64P66页上的练习。数学广角教学课件4一、教材分析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因为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