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村庄清洁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07160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 村庄清洁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丽乡村 村庄清洁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丽乡村 村庄清洁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 村庄清洁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 村庄清洁规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丽乡村村庄清洁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美丽乡村村庄清洁的基本原则、清洁要求和长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美丽乡村村庄的清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口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21城市污水再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25180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要求GB/T38353农村公共厕所

2、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8836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38837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GB/T38838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513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43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DB34/T2636美丽乡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规范DB34/352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3基本原则3.1 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村民意愿,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培养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坚持地方为主,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3、。3.2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本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合理设定村庄清洁目标,科学确定村庄清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3.3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从农民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先行整治,坚持少花钱或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渐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3.4 教育引导、移风易俗。坚持环境整改与转变观念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农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4清洁要求4.1 河塘沟渠清理4.1.1 无农户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现象。4.1.2

4、 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有害水生植物等。4.1.3 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自然河沟渠塘不宜过度开挖和围填,无侵占河道行为。4.2 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4.2.1 应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并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置:a)对于病死畜禽尸体应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b)对于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投入品包装物应交由回收点进行回收;c)对于废旧农膜、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宜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4.2.2 有条件的村庄,可设置农业生产废弃物集中堆放点,规范村内农业生

5、产废弃物堆放。4.2.3 村庄畜禽宜圈养。也可划定散养区域,规范畜禽散养行为。规模化养殖污染物应经过处理,并符合GB18596的要求。4.3 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清理4.3.1 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道路、广场、草坪、岸边和村巷道等公共区域的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物品,包括但不限于:违章建筑、私搭棚架、私接电线、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建筑垃圾、农机具等。4.3.2 对于违章建筑、私搭棚架、私接电线等违章、危险行为,应立即制止,及时拆除。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宜下地,以架空方式为主的,杆线排列整齐,无违章交越和搭挂现象。4.3.3 对于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建筑垃圾等中有用的物品,应予以废物利用、

6、整齐有序堆放。4.3.4 对于农机具、农用车等,可由村建设农机大院进行集中停放或在农户院内停放。4.4 废旧放广告牌清理4.4.1应及时清理张贴在墙壁、门口、电线杆、路标上的非法小广告、乱涂乱画等。1.1 4.2应及时清除影响村庄风貌、与环境不协调的墙体广告、违规牌匾、废旧广告牌等。4.5 无功能建筑清理应及时拆除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等。4.6 不良生活习惯改变4.6.1应加大卫生防疫、卫生厕所使用、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但不限于广播、会议、标语、文化长廊、宣传栏等。4.6.2应将村庄清洁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提升村民清洁卫

7、生意识。4.6.3应建立积分制、清洁卫生评比、门前三包制度、红黑榜等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村民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4.7 生活垃圾治理4. 7.1宜充分利用农村地区消纳途径和环境容量,根据当地政府财力、运输距离和处理设施负荷等因素,合理选择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科学配置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设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符合DB34/T2636的规定。5. 7.2应按照村庄面积和人口,设置适应村庄保洁要求的村庄保洁员岗位。村庄保洁员比例不宜低于村庄常住人口的2%,且每个自然村应不少于1人。生活垃圾作业时间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收集频率宜根据分类垃圾的性质和排放量确定。6. 7.3有条件的地区

8、宜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生活垃圾分类应符合GB/T51435的要求,资源化利用应符合GB/T25180的要求。4.8 生活污水治理4.8.1 应根据农村所处区位、人口规模、人口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气候特点、风俗习惯及排放要求,结合当地规划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污水治理和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应符合GB/T51347的要求。4.8.2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无违法破坏污水处理设施的行为。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应符合DB34/3527的规定。4.8.3

9、 生活污水处理后宜进行资源化利用,出水水质要求应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确定:a)排入渔业水体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b)用于农灌或排入农田灌溉沟渠应符合GB5084的要求;c)用于其他景观水体应符合GB/T18921的规定;d)用于其他用途的,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应的水质标准要求。4.8.4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产生的污泥应根据工艺类型及运行管理要求进行排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处置,宜资源化利用。4. 9厕所改造4.1.1 宜按照进院入室、一宅一厕的要求进行卫生改厕,村庄卫生厕所基本普及。4.1.2 村庄卫生改厕应符合GB7959、GB19379的卫生要求。4.9.3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和运维应分别

10、符合GB/T38836和GB/T38837的要求,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应符合GB/T38838的要求,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应符合GB/T38353的要求。5长效管理5.1 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5.2 建立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机制,可通过建立“门前三包”制度、村规民约、积分制度、清洁评比制度、农村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公开电话或投诉信箱等,引导农民参与村庄清洁、维护环境卫生。5.3 建立村民自查、政府定期检查和第三方企业巡查的检查考核机制。5.4 定期开展第三方村民满意度调查,及时公开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