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70719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顺”等8个生字,理解“忿忿、不紧不慢、果然”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3、初步理解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丢失的骆驼的。4、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教学过程:一、音节引入,揭示课题1、拼读音节:lu tu2、学习生字:骆驼3、出示图片,请学生介绍骆驼由于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货,也能驮人,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所以骆驼一直享

2、有“沙漠之舟”的美誉。4、学习第一节(1)朗读第一节(2)商人的心情如何?从商人的哪些举动感受到他很着急呢?用圆点标出。(3)指导朗读5、揭示课题 (板书:找骆驼)二、学习1-9节,了解骆驼特点1、轻声读读课文,标上小节号2、用直线划出商人说的话,用曲线划出老人说的话。3、师生合作朗读对话,想一想: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1)读老人的三句话。(2)学习生字“跛、驮”(3)当老人准确说出骆驼的特点,但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里时,商人心情非常生气,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学习:忿、哄(4)指导朗读4、小结骆驼的特点5、过渡: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

3、,想想问题的答案。三、学习第10节,理解老人的分析推理1、读第10节,数一数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学习生字:啃、顺2、学习第二句话。(1) 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它是怎么想的?填空: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心想:如果骆驼的脚不跛, 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板书:脚印右深左浅)(2) 学习第三、四句话。教师引读:因为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想到我想到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是因为我看见(板书:左驮蜜右驮蜜)(板书:仔细观察)(3)学习第五句话。出示树叶图片,观察: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心想:要是这骆驼(板书:树叶上有牙印)3、

4、指导朗读“不紧不慢”。四、学习第11节,总结全文1、朗读第11节,理解“果然”2、老人给了商人什么指点?用横线划出来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老人要商人根据什么线索去寻找骆驼?为什么?3、小结全文:聪明的老人通过路边骆驼留下的点点线索,推测出骆驼的特点,还为商人提供了寻找骆驼的办法,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其中除了仔细观察之外,还必须会认真思考。(板书:认真思考)4、布置作业。板书: 找 骆 驼脚印右深左浅左驮蜜右驮米树叶上有牙印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

5、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胡子、背景音乐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的方法来解决。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3教师以游戏形式

6、检查认字情况。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学生通过自己,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2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交流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

7、读书、感悟的余地。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理解

8、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二、新课: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自由读)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商人此

9、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4.具体学习课文。(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指名分角色读。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5.小结。(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

10、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三)出示生字失 这 左 右 应 该(四)学习生字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失、左、右是独体字。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该是左右结构的字。2.先学习3个独体字。(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老师想

11、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组词(2)出示左、右两个字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学生汇报。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左字横短,右字横长。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生练写。(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出示这,指读。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

12、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2、 学习课文19自然段。(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2) 一个商人走失了

13、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3) 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5) 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商人怎么说?(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3、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

14、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2)“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15、。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6) 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而是另外起了个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

16、两个内容连起来?(7) 朗读这段话。4、作业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

17、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教学要求: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教法设计:*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18、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 ,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生字词2.*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讲读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2.引读第四段问:“果然”什

19、么意思?说明什么?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板书: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齿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引读“对话部分”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指名分角色朗读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4.学习第三自然段问:

20、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读读、划划、议议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板书:看见又看见还看见幻灯:出示一句(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脚印右深左浅出示脚印图片观察、思考、讨论: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幻灯: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1、那是因为_。幻灯:(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板书:左有蜜右有米用“因为所以”说话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幻灯:(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分组讨论: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树叶的牙齿印出示树叶图片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句式练习:(同上)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师:

22、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齐读第四自然段(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四)朗读全文。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一)检查字词。(二)处理课后作业 2、3题。(三)指导造句。详细1.理解“详细”这个词的意思(细密完备)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3.练习词语搭配4.练习造句(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