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标解读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思品课标解读讲稿.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生活 课程标准解读,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 李彩霞,一.解读课程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热爱祖国
2、,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知识1初
3、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二)课程改革的性质和及设计思
4、路1课程结构理念:倡导课程综合化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2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轮课程改革是整体设计12年课程体系,但是,在设计时分两个阶段。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二解读教材-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一)品德与生活1.什么是品德与生活 思品
5、与生活是小学1-2年级开设的,在原有的思品、自然和活动课的基础上经整合生成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2、它具有如下特征:(1)是其内容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罗素说: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2)是本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3)是本课程是开放型的综合课程。(4)是本课程是过渡性课程。,3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2)在教学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3)在实践感悟基本的道德要求。,(二)什么是品德与社会 1什么是品德与社会 本课程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小学思品、自然
6、、社会等分科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生成的,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小学3-6年级使用的综合课程。2特征:品德与社会具有社会生活性、交叉综合性、教育基础性和延续发展性等特性。,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2)以教育的基础性和实效性为课程的追求。(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活动过程为课程重要的教育方式。(4)以师生共同创生和开发课程为教学方案的开发者。,三思品课及相关课程设置与实施现状1、课程设置状况 品德课程与社会课程、科学课程与生活课程在内容上分别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生活教育不被重视,致使生活课程很少开设或
7、形同虚设2、课程实施状况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强调学生对教条式内容的识记,忽视了学生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四新课标的“新”认识与实践思考 新课标的“新认识”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关注教学观念的改变 1.整合教学与学科课程。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3.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4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二)、关注教学资源的变革 主要途径:(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 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制定参考性
8、的践行计划。(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三)、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四)、关注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 1.参与性教学(全员性、差异性、潜在性)2.合作性教学(积极互赖、个体责任、交互作用、社交技能、小组加工。3.启发式教学(指导、激励、启发)杨振宁教授:中国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长于依葫芦画瓢而短于独辟蹊径。,走进新课标的实践思考(一)、你是否走进新课标?1、你是否关注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2、你是否关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9、、均衡性和可选择性?3、你是否关注学生的生活逻辑、成长规律、学习兴趣和生活经历.?4、你是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教学过程中你是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认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6、你是否关注发展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过程?,(二)、教师角色-与新课标同行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3、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4、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5、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6、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三)新课标强调什么样的学习方式?1、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主要特征: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独立性。
10、-表现为:我能学。个别性。-表现为:我会学。体验性。-表现为:我爱学。问题性。-表现为:我有发现。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自我 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特征:自定目标、自定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设计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追求情感投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自我调控。,(四)面对新课标,到底怎么上课?1、课堂上您真的关注学生了吗?2、你是教学生还是引导学生?3、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吗?4、你的教学环节是否过于饱满?5、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五)如何理解课程资源。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
11、、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六)课改与发展性评价。1 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2 基本理念。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3 发展性评价的特征 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4 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反馈调节 展示激励 反思总结 记录成长,五.如何应对小学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标变化(一)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1、树立新的教师观,在思想上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2、树立新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3、树立新的课程观,努力实现师生共同创造与开发课程。4、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二)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标,切实掌握新课标所阐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标准和教育实施建议,深刻领会其要求、含义,做到心中有数。(三)充分认识“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一综合课程的特征,加强自身文化知识与教学业务的学习,提高文化与教学水平,做合格的教师。,谢谢大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