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10906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旧章节标对比.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分四个部分 前言部分由2001年版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

2、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恢复了它本质的数学定义,数学还是原来的数学。),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2001年版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

3、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2001年版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2011年版课标: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教学活动”,A、关于教学方式 2001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011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肯定了接受学习的作用),B、关于学习途径 2001版: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2011版: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C、关于教师的主导

4、作用2001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011版: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排斥教师讲授知识),“学习评价”2001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2011年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

5、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两者同等重要),“信息技术”2001版: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011版: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既要开发运用,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四、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

6、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课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课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六、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学段划分保持不变;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七、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课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7、概率、综合与实践,八、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2001年版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2011年版课标: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核心概念: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核心概念反应了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与实验稿相比,在这10个核心概念中,有一些是新增加的: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有一些是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

8、念;有一些是保持了原有名称,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符号感2001年版课标:“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2011年版课标:“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符号感主要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

9、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九、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2011年版课标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

10、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十、2011年版课标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2011年版课标结构上的变化:数与代数的变化:(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第一学段: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第二学段:增加的内容:,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

11、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调整的内容:,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图形与几何的变化:,第一学段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降低要求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

12、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增加“知道扇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

13、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第一学段: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

14、:,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这是2011年版课标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综合与实践的变化:,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