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西游记》导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西游记》导读.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游记,故事渊源,1,作者介绍,2,主要情节,3,思想意义,4,艺术成就,5,目录,Contents,一、故事渊源,故事渊源,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
2、一时。,故事渊源,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故事渊源,唐太宗贞观二年,玄奘历尽艰辛,费时七年,经历百余国,到古印度取回经书65
3、7部,整理写成大唐西域记,稍后,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明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故事逐步成型,明代吴承恩进一步加工创作成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二、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吴承恩,生于1499年,逝世于1582年,活了81岁。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的家庭,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两次乡试的失利,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生活困顿,父亲去世,他需要操持
4、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三、主要情节,主要情节,该书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结伴西行取经的故事。前七回描写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等故事,塑造了一个叛逆的英雄形象。八至十二回,交待了取经故事的缘起,为取经前奏。十三回至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猴王初问世,大闹天宫,收白龙马,传艺玉华州,错坠盘丝洞,夺宝莲花洞,三调芭蕉扇,天竺收玉兔,误入小雷音,智激美猴王,径回大土 五圣成真
5、,师徒四人形象分析,为人正派,有同情心,信仰坚定,缺点是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反抗的叛逆性格,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神通广大,变幻莫测的本领。,性情憨直,也勇于与妖魔勇猛战斗,但他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贪图安逸,善奉承诌媚。,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四、思想意义,思想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小说大笔勾勒出一个井然有序的天上世界,一片神圣庄严的西天佛图和一批格局形态的神魔形象。像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明显的反映出现实社会统治者的某些特点:色厉内荏、千方百计的镇压、欺骗反抗自己的人。取经途中经过九个人间国度,其国君大都昏庸腐朽、丑恶冷酷。妖魔鬼怪的描写虽然只有几笔漫画,依然轮廓清晰,这些形形色色的“大王”、“将军”,或潜伏水府,或盘踞山洞,或幻化人形,大都称霸一方,残害生灵,使人联想到封建社会中的土豪恶霸。,热情歌颂了斗争精神,对孙悟空与神佛妖魔、艰难险阻顽强战斗的斗争精神进行了热情歌颂;批判了唐僧对恶势力屈服妥协所表现出的软弱无能。,五、艺术成就,艺术成就,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完整而严谨的结构,善于运用讽刺手法,使文章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