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13377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7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县小学科学的教学仍停留在教师用教材上课,学生用课本做作业上,学生做科学实验,搞问题探究,动手制作很少;教师动手少,指导引导更少,一定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从教师做实验、动手制作开始,引导学生做实验、动手制作,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全县科学教学。下面是专家马锐的培训辅导材料,敬请全县带科学的教师学习借鉴,领会要旨,改进教学。周焕成,科学实验与小学制作,马锐,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或生产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法。,从性质上看,实验

2、具有目的性(以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探索性(实验始于问题,问题的解决在于探索)和现实性(是一种现实的感性活动)。从结构上看,实验由三大要素构成:实验主体(实验者-人)、实验客体(实验对象-自然事物)和实验手段(实验仪器、工具、装置和科学方法)。从作用上看,实验是联结实验主、客体的中 介,沟通实验客体与认识的桥梁,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一、小学科学实验的地位与作用,1、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必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然后与研究者现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碰撞,由研究者提出合理的假说,再通过科学的演绎建立逻辑自

3、洽的理论,然后这一理论还必须通过实验的检验才能称为科学的理论,否则,还得重新回到观察和实验中去。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一方面为实践服务,另一方面它还要在实践中发展。,科学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1)、科学实验是联结认识主题(小学生)和认识客体(客观物质世界)的中介。在科学认识中,学生和学生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就必然通过“中介”环节来实现,这个中介就是实验。,小学科学实验是实验的主体(小学生)按照一定研究目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指导,凭借一定的实验仪器、装置和各种工具,采取特殊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方法,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作用于实验客体使之发生某些

4、变化。学生作用于实验客体进行科学实践的同时,观念上也受实验对象的影响,从而掌握和反映客观事实。这正是科学实验具有中介地位的原因。(2)、科学实验是沟通科学对象与科学认识的桥梁;(3)、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认识从一级上升到另一极的环节;(4)、科学实验是实现科学教育三大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2、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1)、实验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目的。(2)、实验能从多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实验问题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验设计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验观察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处理实验结果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3、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5、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小学科学实验 分为下面几类: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探索性实验与 验证性实验;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对 照实验与模拟实验。,、演示实验的目的: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完成的,它的目的主要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进行示范。、学生实验的目的: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经历,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构建科学知识。,、自然实验的目的:自然实验就是指在通常的自然环境中对实验对象进行考察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

6、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三是引导学生把对自然的观察从随意性提升到有目的的主动性过渡,逐步学会对自然的科学的观察和研究;四是拓展学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实验室实验的目的: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室里,通过设备和仪器,人为的控制或者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条件,考察与研究实验对象的一种实践活动,由于可以对实验对象的各个因素进行相对严格的控制,因此试验的精确度相对比较高。,、探索性实验的目的: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它是小学科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探索的方法,包括学会如何利用已知的因素去扰动研究对象,看试验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新的现象,产

7、生什么新的结果;在多个变量存在时如何进行变量控制,从而发现各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作用等等科学研究的方法。,、验证性实验的目的: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指对于研究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或者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者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设计验证实验,怎样具体地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和假说,同时通过这种科学实验活动初步形成认识源于实践,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的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目的:定型试验是用来判断研究对象具有那些性质,某种因素是否存在是否起作用等等;定量实验是指为了深入了解物质和自然现象的量的特征,揭示各个因素之

8、间的数量关系,确定某些因素的数值而进行的实验。定性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儿童逐步学会通过控制量变的有无来解决“有没有”、“是不是”、“起不起作用”等问题,它往往作为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前奏,作为系列探究实验的预实验。定量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儿童逐步学会通过对有关变量的量的控制来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让学生逐步了解如何探究量变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初步学会表达这种关系。,、对照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又叫比较实验,是通过对照来揭示对象的某种属性或者某个因素对对象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对照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对比方法,认识对比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形成用客观的比照替代主

9、观的想象来做出判断的科学态度。、模拟试验的目的: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实验,这时人们就可以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模拟实验。,二、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因此,每个学校必须建立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标准中的科学专用教室我们可以理解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科学实验教室。,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作用如下:1、它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2、它是儿童学习科学知识重要场所;3、它是对儿童进行科学世界观培养的 重要场所;4、它是儿童形成科学实验技能的主要 场所;

10、5、它是儿童进行科学交流的重要场所;6、它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三、小学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指导,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探索根的吸水作用 实验器材:广口瓶、直细玻璃管、软木塞(泡沫塑料块)各2,橡皮泥、生长旺盛 的植物幼苗(如凤仙花,要求 根系发达完整)、红墨水、植物油等若干。,实验步骤和现象:1、在广口瓶(较大的药瓶)中注入清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摇匀,以便观察。2、将软木塞劈开各抽两条槽、夹住植物幼苗的根、茎交界处,把根系放入瓶中,固定。在另一槽中插入直细玻璃管。3、用橡皮泥或石蜡封口,以免水份蒸发。4、调整直细玻璃管液面高度,使其略高于木塞上端面13厘米,并滴入植物油一滴

11、,封住液面。5、在直细玻璃管液面处做一标记,以示高度,装置妥然后,移至太阳光下。实验现象:半天后直细玻璃管液面高度_了。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_了。,实验提示实验目的:探索根的固定作用实验器材:白菜籽若干,大小、质地相 同的花盆2只,喷壶1只。,实验步骤:1、取细土和木草灰以2:1拌和,装盆拍实后浇透水。2、在甲盆中均匀的播下白菜种子10粒左右,乙盆中播下种子20粒。3、带萌发后子叶展平时,取喷壶淋浇,观察比较甲、乙两盆中幼苗的倒伏倒伏情况。4、分别小心地挖出两盆中小苗若干株,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根有_作用,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植物的茎内有导

12、管,导管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无机盐)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1株、三角烧瓶1只、小刀 一把、棉花。,实验步骤和现象:1、把稀释的红墨水倒进三角烧瓶中适量。2、把根系洗净的凤仙花插入三角烧瓶中,瓶口用棉花固定。3、将该装置移到太阳下晒12小时,观察凤仙花叶面的颜色变化情况。4、将凤仙花取出,用清水冲洗一下。横切凤仙花的茎,用放大镜观察切面,可以发现_。5、用小刀纵切凤仙花的茎、观察,可以发现_。6、讨论,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出茎中也有_。实验结论:植物主要靠体内的_运输水分,同时也 运输溶解在水里的由根部吸收来的_。,用放大镜观察雌蕊和雄蕊的构造,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雌蕊和雄蕊的构造

13、,认识花粉、柱头、子房、胚珠及 其特点。实验器材:完全花 23种,镊子、单面刀片、放大镜各一,废物盒。,实验步骤和现象:1、左手轻轻拿住一朵花,先用镊子撕去花瓣,再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和雌蕊,雄蕊有_枚,雌蕊有_枚,雄蕊的数量比雌蕊_。2、用手指轻轻碰一下雄蕊顶端,观察指面有一些粉末状的东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原来是_沾在手指上了。3、用放大镜观察雌蕊顶端,上面是_的,用雌蕊顶端去接触收集在纸上的花粉,结果_。可以推断雌蕊顶端有_。4、找到雌蕊基部,微微膨大的部分是_,把它小心纵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看到有极微小的颗粒状东西,那就是_。5、用同样方法观察另外的完全花,归纳雌蕊、雄蕊各具有哪些

14、共同特点。观察结论:雄蕊顶端产生_,雌蕊顶端有_;花粉落到雌蕊顶端,就会被_;雌蕊基部的子房里有_。,作身高变化曲线图,作图提示 作图目的:根据资料制作和分析曲线图 作图材料:小林、小红身高变化统计表(8岁15岁)1张,32K白纸1张.作图工具:铅笔、刻度尺.,作图方法:1.确定用横轴(水平方向)表示年龄,用纵轴(竖直方向)表示身高,再根据小林、小红身高变化统计表中的年龄数和身高数,分别将横、纵轴等分成相应的份数.2.在横轴等分点处标上年龄,在纵轴等分点处标上身高(等分点要超过最大年龄、最高身高的数字).3.在横轴等分点处作横轴的垂线,在纵轴等分点处画横轴的平行线,使之成为方格图.4.根据小林

15、和小红的身高统计表描点、连线:,小林和小红身高统计表(1)小林的身高变化用实线表示,小红的身高变化用虚线表示.(2)按表中小林的身高分别描点(如:8岁身高123.8厘米,就在8岁那条垂直线上,找到123.8厘米处描圆点).并用实线顺次把相邻的两点连成一条曲线,再在各点旁适当的位置标明数字.(3)按表中小红的身高分别描点(方法同上),并用虚线段顺次把相邻两点连结成一条曲线,再在各点旁适当的位置标明数字.5.检验图、表数据相符后写上图名,画好图例.,年龄(岁),身高(厘米),空气存在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证明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实验器材:塑料袋1只、小降落伞1个(可用手绢做)、扇子1把、水槽

16、1只(内盛清水)、杯子1只、干砖头1小块(或粉笔头).,实验步骤和现象:1.“空”玻璃杯竖直倒扣在水槽里,当玻璃杯一歪时,发现有_跑出来.2.用塑料袋“兜捕”空气,扎紧袋口,发现原先瘪的塑料袋现在_.3.将干砖头块或粉笔头沿水槽壁慢慢放入水槽中,看见有_从砖头或粉笔里跑出来.4.把降落伞抛入空中,下降时,看到降落伞撑得_.5.搧扇子时,头发会_,脸上有_拂过去的感觉.实验结论:我们周围到处有_.,溶解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认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实验器材:烧杯(或透明玻璃杯)、试管、药匙、玻璃棒(或筷子)、食盐、细砂、灰 锰氧、白糖、碱面、洗衣粉、粉笔 灰、煤灰、酒精、醋、食油.,实验步骤

17、 1.观察溶解现象.(1)取烧杯1只,盛2/3清水.(2)向水里放进若干粒灰锰氧,静静观察其变化.2.观察溶解和不溶解的对比现象(1)取两只烧杯,各盛相同的清水.(2)用药匙盛细砂和食盐各一匙,分别倒入两只烧杯里.(3)用玻璃棒或筷子,分别在两杯中搅动.(4)观察其结果.,实验现象和结论 1.灰锰氧在水中_散开,最后灰锰氧小颗粒_了,而杯子里的水变成了_.说明灰锰氧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_,_分散在水中,这种现象叫_.2.食盐在水中_,砂子在水中_;说明水能_食盐,_砂子.3.溶解了食盐的水,叫_溶液.,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找出物质溶解快慢与哪些 因素有

18、关?实验器材:烧杯(无色透明的玻璃瓶)6只、玻璃 棒(筷)1根、小刀1把、三角架、酒 精灯各1只、白糖2份(各20克)、食 盐2份(各20克)、同样大小的肥皂块 2块.,实验步骤 1.快慢与物质大小的关系(1)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肥皂将其中的一块直接放入一只烧杯中,将另一块肥皂切成碎屑倒入另一只烧杯中.(3)将两只烧杯放在一起,做完实验(步骤3)再观察.实验现象1:放入切碎的肥皂屑的一杯溶解得 _,入入一整块肥皂的一杯溶解得_.实验结论1:物体溶解快慢与_有关.,2.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份颗粒大小一样,数量相同的白

19、糖分别放 入两只烧杯中.(3).将其中的一只烧杯在酒精灯上加热(或浸入热 水中).(4).观察两只烧杯中的白糖溶解快慢的情况.实验现象2:加热的一杯白糖溶解得_.不加热的杯,白糖溶解得_.实验结论2:物质溶解快慢与_有关.,3.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1)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份颗粒大小相同,等量的食盐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3)在其中一只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另一只不搅拌.(4)观察两只烧杯中食盐溶解快慢的情况.实验现象3:经过搅拌的一杯,食盐溶解得_.不搅拌的一杯,食盐溶解得_.实验结论3:物质溶解的快慢与_有关.,水的蒸发、沸腾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蒸发和

20、沸腾现象,理解 蒸发沸腾的意义.,实验一: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湿布1块、盛有温水的水槽1只 实验步骤:1.用湿布在桌上写一个水字,并观察水迹的变化.2.把手浸在温水中并感觉一下冷热.3.将手离开温水轻甩几下直至水干,同时闭目感觉一下手上的冷热变化.实验现象:桌上的水迹和手上的水慢慢地_了,手上同时感觉到有点_.实验结论:水慢慢干了的现象叫做蒸发.其实质就是液体形态的水变成了气体形态的_蒸发到空中去了.水蒸气是一种没有_、没有_、没有_透明的气体.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 _.,实验二:水的沸腾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试管架各一、烧杯2只(1只盛有半杯清水).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

21、入1/3的清水,倒水时试管略倾斜,水顺壁流下.2.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上1/3处,夹时先用拇指和食指捏开夹子,然后将试管底部穿过夹孔至离管口1/3处夹好,放在试管架上备用.3.点燃酒精灯.4.加热.加热时手握试管夹的柄,大拇指不要捏夹子.试管略倾斜,管口朝无人方向,先在火上预热(左右上下移动几次),然后固定在火焰的外焰处(注意跟踪火焰),把水烧开.5.把试管放回试管架,同时熄灭酒精灯.,实验现象:水烧开前先听见_声,慢慢能看 见底部有细小的_上升,并且 越来越_越来越_,当它迅 速冒出水面_,并在试管口有大 量“白气”往外冒时水被_了,试管 里的水逐渐_了.实验结论:水烧开了,就叫水沸腾了.水沸

22、腾时变 成大量的_迅速地蒸发到空中.,雾、露、霜、雨成因的模拟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模拟雾、露、霜、雨的形成.实验一: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器材:烧杯、冰块 实验步骤与现象:1.在烧杯里装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2.把冰块放置在烧杯的上面.3.观察到水面与冰之间有大量的_.实验结论:水蒸气受冷变成无数的小水点悬浮 在空中就变成_.,实验二:模拟露、霜的形成 实验器材:烧杯2只(杯口用胶布贴一圈),深色搪瓷杯(或碗2只,体积为3立方厘米的冰块20块,温度计2支(50),搅棒2根.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各装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2.将冰等分在两只搪瓷杯里,一只内加少许水,另一只内加5克左右的盐并

23、同时搅拌.3.把两只搪瓷杯同时分别放在两只烧杯口上,并同时测量两只搪瓷杯内底部的温度.4.把搪瓷杯置于烧杯口上5分钟后观察两只搪瓷杯外侧底部.实验现象:冰水混合物的杯底温度是_;搪瓷杯的外侧底部有_;冰盐混合物的杯底是_;搪瓷杯的外侧底部有_.实验结论:水蒸气受到_的冷环境会凝结成_,水蒸气受到_的冷环境会凝结成_.,实验三:设计并实验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烧杯1001003mm玻璃片或搪瓷盘、石棉网、三脚架.实验步骤:请自行设计 实验现象:“白气”碰到冷玻璃片后凝结成许多_,小水珠越聚越多相互凝聚成_落了下来.实验结论:雨是由高空中的小水点相互碰撞凝结成的_,小水珠继续受冷相

24、互碰撞越聚_,越聚_,直至空气托不住时_而形成的.,反冲实验(一),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通过自制反冲教(学)具认识常见的 反冲运动.实验器材:废毛笔杆(锯成5厘米长)、中号气 球、玻璃漏斗、弯成直角的玻璃管(一端拉成尖嘴形)、乳胶管(长3050 厘米)、废易拉罐、大号 缝衣针、棉线4段(10厘米的一段、20厘米的三段)、盛满清水的烧杯(200毫升)、盛水盆、剪刀各一.,实验步骤和现象:1.吹、放气球(1)把气球套在毛笔杆上,用短棉线把气球扎紧在笔杆上,使之不漏气.(2)通过笔杆向气球内充气,使气球胀大,顺手用大拇指堵住笔杆口.(3)把笔杆口对准某一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在松开大拇指的

25、同时放开(不是抛出)拿气球的手,观察气球飞行方向.发现气球飞行方向总是与杆口喷气方向_.2.后退的玻璃管(1)把玻璃漏斗、乳胶管、直角玻璃管(尖嘴在外)组装.(2)从漏斗上方倒入清水,观察水流从尖嘴中喷出的方向和玻璃弯管后退的方向,发现这两者的方向始终_.,3.旋转罐(1)取一空易拉罐,把罐盖端面剪掉,在罐壁上端成三等分圆周状,钻三个小孔.用3根长棉线通过小孔系住易拉罐,调节3根线长,使罐口呈水平状,然后在线上端打结.,(2)在罐壁最下端,用大号缝衣针,使针与罐壁顺同一方向成相同角度(小于90,不能成90),且间距相等地钻上一连串小孔(大小使缝衣针能穿过为宜).,(3)一人拎着罐上端的线,另一

26、人一手扶罐,使罐不动,另一只手用烧杯往罐中注满水.观察水流喷出方向(时间不要太长).然后松开扶罐的手,观察罐转动方向.发现罐转动方向和水流方向_.注:步骤1(1)、3(1)(2)也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结论:当气体或液体从物体中喷出时,物体将向 _方向运动的现象,叫_运动.,使用酒精灯,练习名称:使用酒精灯 练习步骤:1.检查.先看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既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太少).打开灯帽,竖放在灯旁,看灯芯顶端是否完好?如不平或已烧焦,要剪去少许,使 点火后火焰大小适当.2.点燃.一手扶住酒精灯,另一手把点着的火柴自右下方斜向上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点燃后,火柴应用手轻轻甩灭后放入

27、废物罐内.3.加热.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4.熄灭.酒精灯用完后,一手扶住灯,另一手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下盖灭火焰,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用嘴吹,以免引起事故.,注意事项:1.酒精不够用时,要把灯熄灭后才能添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2.点燃时,绝对禁止拿一盏酒精灯到另一盏灯上去点火.,3.不用时灯帽要盖上.4.使用时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酒精泼在桌上燃烧起来,应该用湿抹布扑盖或用泥砂扑灭,不要惊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实验目的: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大烧杯各一,红水、酒精、煤油、冷水、热水适量.,实验步骤:1.烧瓶内注满

28、红水,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待红水升到细玻璃管内后,在液面处做一记号(在玻璃管后附一白纸,或在玻璃管上套上乳胶管剪成的小圈).如图 2.将以上装置放在盛热水的大烧杯里,观察液柱升降情况.3.将烧杯里的热水换成冷水,烧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液柱升降情况.4.再用煤油、酒精分别更换烧瓶中的红水,重复该实验,方法同上.实验现象:烧瓶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过一会儿玻璃管里的液面会_;放入冷水杯里,玻璃管里的液面会_.实验结论:说明液体(水、煤油、酒精)具有_的性质.,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气体(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一 实验器材:烧瓶、单孔橡皮塞、中间弯成“

29、V”形的直角玻璃管各一,颜色水少量.实验步骤:1.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孔中(也可由教师事前准备好).2.在靠近橡皮塞的管口处往“V”形玻璃管处滴几滴有色水,使有色水靠近直角拐弯处.,3.将带“V”形玻璃管的橡皮塞慢慢地塞紧烧瓶口.4.用双手捂住烧瓶,观察玻璃管内有色液柱移动情况.注意:当液柱移至“V”型管底部时,双手即应松开,以免液柱冲出管外.(如图)5.放开双手,观察管内液柱移 动情况.实验现象:双手捂住烧瓶,瓶 内气体受热,管内液柱向_ 移动;放开双手,瓶内气体冷却,管内液柱又_移动.实验结论:说明气体(空气)具有 _的性质.,实验二 实验器材:烧瓶、水槽、气球各一,线、热水、冷水适量.实验

30、步骤:1.将气球连续充、放气数次,使气球皮变得松软后,套在烧瓶口上,在瓶口处用线扎紧气球,不要漏气.2.在水槽中倒入半槽热水.3.把套好气球的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浸泡.4.观察气球.5.把烧瓶从水槽中取出,让其冷却,再观察气球.实验现象:受热时,气球慢慢地_并_起来;遇冷后,气球又_下去了.实验结论:(略),用温度计测温度,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学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 能用摄氏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表示.,实验步骤:1.测量热水的温度.(1).在一只烧杯(玻璃杯)内倒入大半杯热水.(2).手持(三指)温度计的上端,使温度计与烧杯 内液面基本垂直.(3).使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

31、中(液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4).观察温度计内液柱的情况(视线应与液柱 顶端相平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手不能拿烧杯).,(5).待温度计内液柱停止移动后再读出温度.实验现象:当温度计液泡浸入热水后,温度计内的液柱_.实验结论:测得杯内热水的温度读作:_,写作:_.2.测量冷水的温度(1).在另一只烧杯内倒入大半杯冷水.(2).照前面的方法,用温度计测量杯内冷水的温度.实验现象:当温度计液泡浸入冷水后,温度计内的液柱_.实验结论:测得杯内冷水的温度读作:_,写作:_.,观测和记录一周的气温,观测提示 观测目的: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作记录;学会制作图表并分析一周的气温特点.观测步骤:1.将

32、温度计固定在室外通风处,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到温度计上,也不要让雨水淋到温度计上.2.每天上午8:00、中午12:00、下午5:00定时观测气温并作记录.3.将一天观察三次的气温用(a+b+c)3方法求出一天的平均气温再填表.4.记录气温时,采用标准写法.例如15摄氏度记作:15,零下1摄氏度记作-1.,5.填表 _年_月_日_日一周气温统计表,6.画出一周气温变化趋势图 _年_月_日 一周气温变化趋势图,403020100-10-20,星期1 星期2 星期3 星期4 星期5 星期6 星期日,7.根据本周的气温统计图表分析:(1).本周平均气温是_.(2).本周气温的特点是_.(3).本周气温变化

33、的趋势是_.(4).你预测下周气温变化趋势是_.,气体传声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实验器材:平底烧瓶、橡皮塞、图钉、线、酒精灯、铁 丝网、三脚架、火柴、小铃、抹布各一.,实验步骤:1.用图钉将系着小铃的线固定在橡皮塞底面.2.塞住橡皮塞使小铃垂到烧瓶中并使小铃不接触瓶底和瓶壁,晃动烧瓶(小铃不能碰瓶壁),是否能听到铃声.如图 3.取出小铃,在烧瓶内放入少量水,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几分钟,让瓶里的空气排掉一部分.如图 4.一手用干抹布包住烧瓶的颈,另一手把小铃垂到烧瓶内,塞紧橡皮塞,熄灭酒精灯,晃动烧瓶.注意听晃动烧瓶时小铃发出的声音的强弱有无变化?5.拔出瓶塞,取出小

34、铃,倒掉水.重复实验步骤2,注意听小铃发出的声音强弱是否有变化?实验现象:烧瓶内充满空气,晃动烧瓶时能_;排掉烧瓶内一部分空气后,再晃动烧瓶,铃声_,烧瓶内重新充满空气后,晃动烧瓶时_.实验结论:声音能在_中传播.,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认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10厘米15厘米)、玻璃片(10厘米15厘米)、直尺、铅笔、8K白纸各一,蜡烛2支.,实验步骤和现象 1.将平面镜垂直立于桌面上,先举起自己的右手,观察平面镜内的像是举的_手,然后举起左手,观察平面镜内的像是举的_手.2.将一张八开的白纸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对折一次后展开,并用铅笔沿折痕画出互相垂直的线段

35、A-A,B-B,交点为O,得 状.3.把玻璃片立在B-B线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直立于白纸的A-A线上,并使烛的中心位置距玻璃10厘米处.,4.在暗室中,从蜡烛一方向玻璃片看过去,发现玻璃片中有蜡烛的_,当前后移动蜡烛时,_也作相应移动.5.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沿A-A线左右移动,使没有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此时用直尺分别量出两支蜡烛的中心位置到玻璃片的距离,并填入下表:,6.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11、12厘米处,重复实验步骤5.实验结论: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形状_,大小_,但左右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凸透镜聚焦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

36、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实验器材:凸透镜(老花眼镜)1块、火柴23根、白纸23张.,实验步骤:1.到阳光充足的室外,把白纸铺在地上,上面放一根火柴.2.手拿凸透镜,使镜面和光线垂直,让太阳光透过凸透镜落在火柴头上.3.沿着光线上下移动凸透镜,使亮点最小,亮度最亮,并落在火柴头上.注:观察凸透镜聚焦现象时,时间不要太长;千万不能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实验现象:小亮点照在火柴头上几分钟后,这根火柴会_,因为这个亮点集中了太阳的_和_,温度较高,这个亮点叫焦点.这种使光线变成一点的现象,叫_.实验结论:凸透镜有_的作用,我们叫_.反馈练习题 1.凸透镜的特点是_厚、_薄.2.做凸透镜聚焦实

37、验时,应该使_与凸透镜的_垂直.3.想一想:有人说用冰也可以取火,能成功吗?能成功的话应该怎样做才行?,热传导的实验(一),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1.了解物体是怎样传热的?2.了解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是否一样?实验器材:铁架台、圆铜板(厚约4毫米、直径约80毫米,圆心钻1小洞,边缘侧面加工3个螺纹孔)、酒精灯各一,铜棒3根(每根铜棒的一端均有螺纹、长约90毫米,直径约24毫米,5等分棒长并在棒上做好记号),铝、铁棒各1根(规格要求同铜棒),火柴、黄油或凡士林少许.,实验步骤:1.将铜棒分别拧在铜板边缘处三个螺纹孔内,并把铜板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圆铜板正好处在酒精灯外焰的高度上.如图 2.用黄油(或凡士

38、林)将火柴梗粘在铜棒上.从第二条等分线开始,每一等分线上粘一根火柴梗.3.点燃酒精灯,放在铜板圆心下方,然后观察铜棒上火柴梗的掉落情况.4.熄来酒精灯,待铜棒冷却后,用铁、铝棒替换下两根铜棒,照上述步骤重复实验,并观察火柴梗掉落情况.,实验现象:1.火柴梗按离酒精灯_的顺序掉下来.2.三种(铜、铝、铁)棒上,在同一等分线上的火柴梗掉下来的先后次序是:_棒上的最早,其次是_棒,最后是_棒上的.实验结论:1.热是沿着物体从_的地方传到_的地方.像这样热沿着物体传播的方式叫传导.2.物体的热传导本领是不一样的.铜、铝、铁三种物质中_传热本领最大,_传热本领最小.,热传导的实验(二),实验提示 实验目

39、的:证明物体是怎样传热的?实验器材:金属杆(可用粗金属丝),铁架台、酒精灯各一,凡士林(黄油、溶化 的蜡烛油)少许.,实验步骤:1.将金属杆固定在铁架台上,取几根火柴,用凡士林把它们粘在金属杆上.2.用酒精灯给金属杆的一端加热,(加热后不能用手接触金属杆,以免烫伤).如图 3.观察金属棒上的火柴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加热后,金属杆上的火柴依次_,次序是(对离酒精灯而言)_.实验结论:这表明热沿着金属杆从_的一端传到_的一端.,热传导的实验(三),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证明哪些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哪些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实验器材:铜棒、铝棒、铁棒、木棒、竹棒,纸棒(棒粗细长短相同,长约13

40、厘米,直径0.2厘米,在棒长3厘米处做记号)、带孔的泡沫塑料圆板(厚约4厘米,直径约12厘米,板上钻6个孔,每个孔径不能大于0.2厘米)、搪瓷杯(直径不小于12厘米)各一,火柴梗、凡士林、开水适量.,实验步骤:1.将不同材料的棒分别插入带孔的泡沫塑料板上的圆孔内(棒长3厘米处的记号紧贴泡沫塑料板上面).2.用火柴梗(药头朝上)粘上少量凡士林,使火柴梗 分别直立在不同的”棒”上.如图 3.在搪瓷杯内倒入大半杯开水.4.将带有不同“棒”的泡沫塑料板轻轻竖直提起,并 盖在搪瓷杯口上.如图,实验现象:1.在下列物体名称下方的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填写火柴梗倒下的顺序.纸棒 竹棒 铜棒 铝棒 铁棒 木棒(

41、)()()()()()2.传热较快的物体有_;传热较慢的物体有_.实验结论:1.由实验可知,不同物体传热本领是_.2.传热较快的物体叫_,传热较慢的物体叫_.,制作电磁铁,制作提示 作品名称:电磁铁 制作材料:大铁钉1根(课前将其放在火上烧红,自然冷却)、漆包线或带塑料皮的 细导线1段,电池12节,大头针若干.制作工具:小刀1把或砂纸1块,胶带适量.,制作方法: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紧密 缠绕在铁钉上,线圈两端各留漆包线10厘米 左右,并用胶带或打结固定.2.记下线圈的匝数和绕制方向.3.用砂纸或小刀将漆包线(或细导线)的两头各 清除2厘米左右的漆.,实验方法:1.给线圈接通

42、电源,用铁钉的两端分别去接近大头针,你发现了什么?切断电源后,又发现了什么现象?2.根据下表要求,比较电池节数或线圈匝数与铁钉的磁性强弱有没有关系?,设计加大电磁铁磁性的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电磁铁的磁性是可以变 化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实验器材:2寸长铁钉1枚(事前将铁钉放在火上烧红 后自然冷却),1号干电池2节(新)、漆包线2.5米,大头针 若干,小刀或砂纸,6厘米2 厘米的硬纸板1块(中间打三 个小孔).,实验步骤:1.把铁钉穿在硬纸板的中间孔中成丁字形.2.用小刀在漆包线两端刮去2厘米长的漆.3.把漆包线一端穿过硬纸板一侧小孔约20厘米长,然后在铁钉上

43、按同一方向绕100圈后从另一侧小孔穿出.(如图)4.先用一节干电池接在漆包线两头,手拿住硬纸板用铁钉接近大头针.数一下能吸住大头针的枚数.然后用两 节电池串联后,接入漆包线两头,再用铁钉去吸大头针,把吸住的大头针枚数填入下表:加大电磁铁磁性实验,5.在铁钉上按步骤4中同一方向加绕线圈100匝后,按上述方法选用一节电池,后用两节电池再做实验,数一下能吸住大头针枚数,填入表中.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节数越多,电流_,电磁铁的磁性也越_.2.电磁铁上的线圈匝数增加,电磁铁的磁性也随着_.实验结论:加大电磁铁磁性可以通过加大_或增加_等方法.,放大镜的使用,练习提示 练习目的:学会使用放大镜 练习器材

44、:手持式放大镜、擦镜纸(洁净旧绸布).,练习方法与步骤:1.认识放大镜.放大镜的主要部分是一块凸透镜,容易磨损和碰伤,因此要保护好镜片.除了要妥善保管、避免与尖锐、坚硬物体接触,防止刻伤外,在擦试镜片污垢时要使用擦镜纸(或绸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无严格限定,一般为510倍.放大镜直径稍大的观察时较为舒适,直径稍小的便于携带.2.为使观察效果清晰满意,使用前一般要用擦镜纸或洁净的绸布轻轻擦净镜片,3.使用方法:右手握住放大镜手柄,把左手放在镜片对面中央,手指与镜面平行,观察手指是否“变”粗大了.上下移动手指,观察纸纹,找到指纹中心,移动放大镜与手指间的距离,直到观察效果最满意为止,记住它们的位置

45、关系,反复对左手五指指纹进行观察.4.用类似的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小字.5.与同学交换放大镜,比较不同放大镜的放大作用.,观察砂和粘土的特征,观察提示 观察目的:比较砂和粘土的颗粒大小;比较砂和 粘土的粘性.观察器材:每组干砂和干粘土各1包,清水1杯、放大镜1把、垫物(塑料布、袋、垫 板等)1块.,观察步骤和现象:1.在实验桌上摊开、摆好垫物.2.打开纸包,把干砂和干粘土分别倒在垫物上,成两堆(适当分开距离,不要混在一起).3.让学生用眼或放大镜,观察砂和粘土.发现砂的颗粒_,粘土的颗粒_.(填粗或细)4.用手捻.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捻一下干砂和干粘土,感到干粘土的颗粒_,砂的颗粒_.(填

46、粗糙或细腻)5.倒水拌搓.用手分别将干砂和干粘土弄一个小坑,少量、缓慢地倒入一点清水(可分几次)拌和、捏搓砂和粘土.砂_捏成团、_搓成条,粘土_捏成团、_搓成条(填较难或容易).6.实验结束后,将手洗干净.观察结论:砂的颗粒_,没有粘性;粘土的颗粒_,有粘性.,砂土、粘土、壤土性质的对比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比较砂土、粘土、壤土的透气、颗粒大小、保水、渗水和疏松 程度等性质.实验器材:分别盛有半杯清水的烧杯(或透 明玻璃杯)3只,镊子1把,放大镜 1 把,自制滤水器1只,半干半湿和干 的砂土、粘土、壤土各若干块,清水.,实验步骤 1.比较三种土壤的透气情况(1).用镊子取同样大小干的砂土、

47、粘土、壤土各1小块,分别轻轻放入3只盛有清水的杯内.(2).分别观察3杯水中不同土壤冒气泡的情况.2.比较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渗水、保水的情况:(1).自制滤水器.取三只无色透明、去掉瓶底的塑料瓶,用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或无色透明的玻璃杯).(2).倒入土壤.将三类同样多的、干的土块碾碎后,分别倒入3只塑料瓶内.(3).倒水.在3只塑料瓶内分别倒进同样多的清水.,(4).观察比较: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可借助放大镜).三类土壤渗水的快慢程度.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时,下面3只杯子内的积水情况.瓶内三类土壤的保水情况.3.用手捏、攥、压三类半干半湿的土壤,

48、比较 它们的疏松程度:(1).难捏成团的为疏松.(2).能捏成团、轻压能碎的为理想.实验现象:根据各次观察、实验,分别在下表 15栏中用“”表示各种土壤的确 切情况.,砂土、粘土、壤土性质对比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根据上表可见:1.颗粒大小中等,透气、渗水、保水性和疏松程度都为适中的土壤是_.2.颗粒较粗,透气、渗水性好,保水性差且疏松的土壤是_.3.颗粒较粗,透气、渗水性差,保水性好且紧密的土壤是_.,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实验提示 实验器材:地球仪(或自制)、手电筒1支(或蜡烛1支)、火柴1盒、大头针1根.,实验步骤:1.暗室,桌上放地球仪代表“地球”,打开手电筒(或点亮蜡烛),手电光(烛光

49、)代表“太阳光”.观察“地球”上被“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如图 2.在“地球”北纬40附近固定1根大头针,使大头针与地面(即球面)垂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往地球看,逆时针转动),仔细观察大头针的影长,确定该地的早晨、中午、傍晚、半夜的位置.如图 3.观察各地昼夜交替变化的现象.,实验现象 1.当“阳光”射向“地球”时,“地球”上总是一半亮,一半暗.一半亮的是_,一半暗的是_.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发现大头针的影长也在变化,该地在位置1时,是_,在位置2时,是_,在位置3时,是_,在位置4时,是_.实验结论:1.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会_.2.在同一时刻,地球向着太阳光的一面是_,背着太阳光的一面是_.3.在同一地方,由于地球自转,所以会产生_的现象.,。,。,温家宝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 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 的奠基者。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