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已进入了模式研讨阶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有效教学模式已渐成熟,通过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对小学科学观察课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思考。经过实践,该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幅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观察讨论交流课教学模式浅谈一下我们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现状,一、模式名称二、模式内涵三、模式目的四、理论依据五、教学模式流程六、模式浅析七、模式例举,“观察
2、-探究-交流”教学模式,模式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直观现象的观察、分析,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然后进行探究交流,从而得出自然科学规律,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模式目的:1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观察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交流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懂得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理论依据: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主体教育理论3、现代信息教育理论,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主体的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对学
3、习材料的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行去发现知识,掌握原理。他提出了学习的同化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立足于现代教育高度,从哲学角度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各种问题;关注教育改革的方向,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寻求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3、现代信息教育理论,本世纪出现的教育传播学运用信息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和形式,把教育过程看作
4、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资源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使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容量扩大,认知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五、教学模式流程:资料收集情景导入探究交流自由活动拓展延伸具体每一步的设计不是单调的,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保持连续性。也可以相互兼容,相互贯穿。,(一)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观察讨论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资料收集是课前准备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活动准备越充分,探究活动才会越顺利、越深入。本环节应体现一个“广”字,既广泛搜集研究材料。我们应指导学生围绕课题,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
5、的课前准备。通过网络、影视、报刊、书籍等多条途径,多种方式搜集研究资料,参与到有结构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必须是发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研究问题的信息,而不是去找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探索,如果让学生仅仅是从书本和网上直接得到知识,找到问题的结论,而不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除了知识的来源不同以外,和教师灌输学生储存的传统自然教学并没有什么两样,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但和新的科学课教学理念还是不相干的。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收集的信息是为证实猜想和假设的证据,而不是回答问题的结论。资料收集也是我们老师的重要任务。,(二)情景导入:科学课的导入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唤起学
6、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为新课学习作铺垫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感兴趣的氛围里,玩一玩,动一动,做一做,体验科学探究的最初,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认知,探索。创设科学情境作为科学课教学的外部诱因,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景中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很重要。,(三)探究交流:知识的获取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而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尝到科学研究的甜头,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中又可分为一下几个小环节:,
7、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每一次科学探究都起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提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提问,一种是来源于观察而产生的疑问。(科学课中的观察有两个功能:一是获取证据,二是发现问题。)探究活动初始,老师可出示本课研究的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材料的了解,再通过演示实验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观察,把学生提问的范围控制在观察的具体事物上,排除了不相关事物的干扰。在科学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只有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够操作的问题才适合探究。在指导学生选择探究的问题时,教师起着关
8、键的作用,特别当问题来源于学生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因为只有既适合于学生又具有意义的科学性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提问。,2、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需要围绕探究问题而展开,是对探究对象的一种说明或解释。学生对探究的事物,不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他们或多或少了解探究对象的一些信息,或是与该事物有联系的信息,在动手解决问题之前先想一想,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检索,筛选出可用于解释探究对象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学生猜想和假设的依据。如果学生对探究的问题缺少已有知识的支撑或完全未知,只能凭空想象,那就很难提出合适的猜想和假设,这时老师可以确定,这个问题不适合学生现在去进行探究。如果
9、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一知半解,要做出假设,学生需要积极地思考,调动与这一问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支持,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感性认识和表象越丰富,已知的信息量越大,就能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在头脑中构建许多不同的解释模型,提出各种猜想和假设,为探究活动奠定基础。,3、制定计划制订计划就是为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操作程序。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计划的制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感受自己在探究小组中的角色和分工,主动承担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一般可以分为准备探究工具,设计研究方案、组织人员分工三个部分。获取信息一般可通过观察实验、考察调查、查阅资料的方法获取。在探究活动中一般以小组
10、为单位制定计划,要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做到人人参与,在征求每一个同学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完善的探究活动计划。,4、表达交流这两个探究程序可以概括为解释。当学生获取验证猜想的证据之后,有必要将这些证据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对猜想和假设进行解释。学生的解释仅仅停留在说清楚还不够,还要将这些解释通过图表和文字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描述中,选择更合适的说法,这样的结论才是学生自己的结论。对学生说法的评价,重在内容是否全面,表达是否合理,不必把学生的说法硬搬到某种固定的表述上去,像课本中的表述那样完美。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表达,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首先
11、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解释。每次探究活动结束后,都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新的疑问走出教室。,(四)自由活动:自由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自由发挥、充分表现的平台。科学教材开放性强,“探究空间是广阔的,探究活动是自由的,内容处理是灵活的”。学生可以动手做、动笔写、尽情画、自由玩。在每一课的自由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活动。自由活动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拖到课下进行,“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
12、所能完成的。”在本环节中应把握一个“放”字,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五)拓展延伸:拓展活动是课堂探究的延伸。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让学生由问题入手,继续发现研究新的问题,开辟了科学探究的新篇章,把小课堂变成了大天地,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学科学、用科学,将科学探究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尽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科学拓展活动体现了科学
13、课在时间、空间、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性,是科学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灵活处理教材各部分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概括以上五个方面:,(一)资料收集,体现一个“广”字;(二)情境导入,突出一个“趣”字;(三)探究交流,落实一个“历”字;(四)自由活动,把握一个“放”字;(五)拓展延伸,达到一个”用“字。,六、模式浅析: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本模式在教学中,通过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动手、动口、动脑,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模式适用于科学观察课的教学。,三、探究交流活动一、花的构造一样
14、吗?1、先观察你手中的花有哪些部分?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用课件给出花各部分的学名(配图片):花苞最外边的绿片花萼鲜艳的花瓣花冠 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细长而多的小丝雄蕊(花药、花丝)中间较粗的一根柱雌蕊(柱头、花柱、子房)2、你打算怎样研究花的构造?(观察、数各部分数目并记录内部看不清怎么办?解剖怎样解剖?引导学生弄清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3、课件出示:(1)镊子的使用方法,用食指和拇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2)解剖要求:要按由外到里的顺序撕下各部分,要细心,不要损伤花的各部分,把撕下的各部分分类摆好,摆齐。(3)并把解剖后的各部分数量记录下来。4、小组人员怎样分工?解剖
15、工、数数者、记录员,拿放大镜的操作员,都是观察员。课件出示记录表如下,5、学生解剖花,师指导帮助.6、汇报解剖结果。,活动二、给花分类1、这么多花,真让人眼花缭乱,分类能帮助人理清思路,你能给他们分类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分类。3、汇报。(学生有的根据颜色分类、有的根据香味分类、有的根据大小分类、有的根据开花时间分类等等,只要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适当的表扬)4、同学们的根据很有科学道理,我们刚研究了花的结构,先来根据花的构造分类吧。5、课件出示:A、一株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例如白菜花、桃花。(课件出示桃花近图)B、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
16、叫做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丝瓜花缺雄蕊或雌蕊(课件出示丝瓜的雄花和雌花);桑树花、栗树花缺花瓣、雄蕊或雌蕊(课件出示桑树花、栗树花);杨树花、柳树花缺萼片、花瓣、雄蕊或雌蕊(课件出示杨树花、柳树花)。6、看看你带来的花属于哪一类?【设计说明:探究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解剖,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活动,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四、自由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赞美花。【设计说明:本环节中把握一个“放”字,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通过写诗,作文,画画等各种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花,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五、拓展延伸1、通过多种渠道,继续了解有关叶的知识。2、制作花的标本。3、总结全课。【设计说明:将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让学生由问题入手,继续发现研究新的问题。】,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