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营养诊断与施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营养诊断与施肥.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麦的营养诊断与施肥,小麦生产的地位和发展潜力-栽培面积、总产量、总贸易额均居世界各种粮食作物之首。-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各国之首。-我国小麦的平均单产约为3 750 公斤/公顷,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1播种期:播种的日子,9月下10上。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10月中下旬。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11月底12月初。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
2、月下3月上。,6起身期: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我省3月中下旬。7拔节期: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4月上中旬。8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4月下旬。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5月上、中旬。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5月中旬开始灌浆。12成熟期: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一般在6月上旬收获。,一、小麦的营养特性
3、(一)冬小麦吸收氮、磷、钾的特性 1需肥量,综合各地冬小麦试验资料:-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氮(N)3kg左右,磷(P205)11.5kg,钾(K20)24kg;-氮、磷、钾比例为3:1:3左右;-氮、磷主要集中于籽粒,分别占全株含量的76和82,钾主要集中存在于茎叶中,占全株总量的77.6。,出苗-分蘖-拔节(苗期阶段)包括越冬和返青两个时期。由出苗到三叶期(12-15天):第一片绿叶伸出芽鞘后,植株由胚乳营养向根系吸收营养过渡;出第三片叶时,彻底转为根系独立营养。返青以前为冬小麦氮、磷、钾的营养临界期;,2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出苗到越冬前:吸收氮素的量比磷素、钾素多;
4、-越冬返青期:对氮的吸收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对磷、钾的吸收也明显增加;-返青至拔节期:钾素的吸收最多。苗期应保持适宜的氮素营养水平,并配施合磷素,可达到提早分蘖并控制无效分蘖的目的。氮的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分蘖过旺易造成群体过大,部分分蘖成为无效分蘖,降低成穗率,有效穗数减少,影响籽粒产量。,冬小麦干物质快速积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代谢速度快,对氮、磷、钾的需求也增加。-合理的供给氮素营养能延长幼穗分化的时间,茎叶生长旺盛,有足够的光合面积进行光合作用,满足生长需要。氮素供给不足造成小麦植株矮小,穗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2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拔节-孕穗-抽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5、并进时期),-磷素在促进根系发育的基础上,还能加速小穗的发育,提高穗部各器官的分化强度。氮磷配合对增加每穗小穗数和小花数有明显作用。-钾素在此期间能促进小麦的茎秆机械组织的形成,加强茎秆的坚韧性,从而具有壮秆促穗,防止倒伏的作用。拔节后小麦对钾的吸收最为旺盛。拔节到抽穗期间的养分状况,对小麦的有效分蘖数、穗粒数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籽粒形成时期)开花期小麦植株内部物质新陈代谢最为旺盛,需要吸收营养物质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多。-开花后,氮素的吸收比前一时期明显下降;磷的吸收从拔节期急剧上升,到后期仍保持高水平的吸收(磷素在此期主要积累于麦穗中);钾素的吸收在开花期达到
6、最大值,以后钾素的吸收呈现负值。,2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灌浆后,籽粒中养分的积累虽然一部分可通过营养器官的转移而获得,但仍需要继续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才能满足其完成生长的要求。冬小麦吸收养分的一般规律性:在出苗后到返青期,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至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速度逐渐下降。,1需肥量 杨建堂(1997,冬小麦产量水平8 295公斤/公顷)测定结果:-每公顷小麦吸收量:锌0.366 kg,锰0.604 kg,铜0.245kg;-每生产100 kg子粒需吸收量:锌 4.59g,锰7.52g,铜3.07g。,(
7、二)冬小麦吸收微量元素的特点,1氮-缺氮:影响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等物质的合成,致使麦株瘦小、叶片黄化、早衰,分蘖发生迟、数量少,幼穗分化时间短、穗小粒瘪,产量下降。-氮素过多:冬小麦氮代谢增强,麦株柔软多汁,抗倒伏能力及抗病虫能力下降,贪青晚熟。,(三)氮、磷、钾对小麦的营养作用,-抽穗开花期叶面喷施氮,能有效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通常也会使子粒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下降,从而降低冬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施氮量超过一定的程度,蛋白质含量虽高,但出粉率、烘烤品质下降。,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小麦缺氮症,缺氮引起群体生长量减少,症状 幼苗细弱,叶片短而窄,叶色淡,叶片发黄,
8、叶尖干枯,然后由叶尖开始向下干枯,症状由下部老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植株矮小,分蘖少,根数少,根量小,穗数少,穗子小,成熟早,产量低。,易发生的条件 肥力瘠薄的土地或生荒地;前茬作物耗肥量大,产量高;氮肥一次性施用,降雨多,易被淋失,特别是硝态氮肥如硝铵。矫治方法 施足基氮肥,一般平均适宜施氮量应为纯氮6-9公斤亩;苗期缺氮,可开沟迫施氮化肥,亩用量3-5公斤纯氮为宜;后期缺氮,亩用量也不宜超过3公斤纯氮,也可采用根外追氮的方法补救,用1-2的尿素溶液40-50公斤亩,叶面喷施即可,播前施足有机肥。,-冬小麦磷素营养的临界期(苗期)缺磷会使根系发育受到严重的抑制,分蘖发生缓慢,数量少。充足的磷
9、素供应可促进次生根的发育,增加分蘖,增强冬小麦根系的吸收能力,并能提高冬小麦的抗寒能力。-磷影响幼穗分化,充足的磷营养可使幼穗分化时间长,小穗数增多,因此可通过增加小穗粒数而提高产量。,2磷,-后期充足的磷营养能提高开花与灌浆期的群体光合作用,降低群体暗呼吸作用和提高早期及中期子粒的灌浆速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小麦缺磷症,症状 前期生长缓慢,植株瘦小,不分蘖或少分蘖;叶狭,呈暗绿色,无光泽,带紫色,茎基叶鞘尤其显著,根系发育受到严重抑制,次生根少而弱,到拔节期仍不伸展;严重缺磷,叶片发紫,抽穗开花延迟,灌浆不正常,千粒重低,品质差;缺磷麦苗,抗寒力差,易冻死。,诊断要点 注意症状出现的时期,冬
10、前温度低,即使土壤不缺磷,由于温度低,也难以被作物吸收,从而易出现缺磷症;看叶色是否呈暗紫色;酸性土壤上,缺磷可导致铁、锰、铝中毒的状况,因此表现的症状就较复杂,需仔细辩别;植株体内无机磷含量(分蘖期)小于60微克克时缺乏,60-l00微克克为正常。,小麦缺磷诊断,易发生条件 旱作土壤,低温是作物缺磷的诱发因素,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由水变旱转入氧化状态,土壤中的磷也随之由还原态(易溶态)变为氧化态(难溶态),降低其有效性。石灰性土壤,磷肥施用虽多但易被固定,利用率低。矫治方法 基施磷肥,中性偏碱土壤,宜施过磷酸钙,酸性土壤宜施钙镁磷肥,亩施折纯P2O5 5-7公斤,或施磷酸二铵复合肥15公斤亩
11、。苗期缺磷可开沟补施过磷酸钙36公斤亩;后期缺磷,可用5的过磷酸钙溶液或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40公斤,叶面喷施。,冬小麦苗期缺钾,主要影响次生根的发生与发育。生育中期麦株快速生长期,对钾的需要强度大,缺钾症状表现为拔节迟缓、抽穗推迟、茎秆疲软、叶片枯黄早衰等。,3钾,钾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供钾充足可以促进冬小麦开花后对氮素的吸收,提高籽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改善品质。,症状:植株生长延迟,叶缘枯焦,初期下部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变黄,叶片呈深绿色或兰绿色,随后变褐,叶脉与叶中部仍保持绿色,严重时老叶枯死;苗期可能表现叶片细长,叶色黄绿,叶尖发黄,拔节后茎细,与缺氮有几分相似,但其分蘖
12、呈横向伸展与缺氮直上伸长不同。,诊断要点 注意叶片发生症状的位置,如果是下位叶和中位叶出现,则可能缺钾;同样的症状,如果出现在上位叶,则可能是缺钙;叶片含钾量为0.71.5为正常,低于0.7为缺乏。,缺钾症,易发生条件 高氮施用是诱发缺钾的重要因素,氮钾比例失调;前作作物耗钾量多;渍水过湿促进缺钾,过湿阻碍根系呼吸抑制对钾的吸收。,矫治方法 在基肥中施足钾肥,亩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0-15公斤,或施草木灰150公斤亩;苗期缺钾,适当开沟追施化学钾肥或草木灰;后期缺钾,用12.5公斤的草木灰加水50公斤,过滤后,用滤液喷洒;也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40公斤亩,叶面喷洒,雨后田间渍水必须
13、及时排干;节制氮肥,控制氮钾比例。,草木灰,由植物秸杆,柴草,枯枝落叶等经过燃烧后的残留物,以含钾为主。草木灰为灰黑色或黑色,不含氮素及有机物,仅有灰分及其他大量微量元素,其中最多的是钾和钙。由于草木灰中钾的形态主要为碳酸钾,其是硫酸,少量的氯化钾,90%以上可以溶于水,有效性高。草木灰是一种碱性肥料,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它不能与硫酸铵,硝酸铵等铵态氮肥混存和使用,同时也不能与人粪尿,家畜粪混存,否则会引起氮素的迅速挥发而失效。,麦类N、P、K的DRIS诊断,用叶片养分诊断技术,综合考虑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状况和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从而确定施肥次序的一种诊断方法。,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法
14、),该法以养分平衡为理论基础,受作物品种、生育期、采样部位等因子的影响较小,所以有更高的精确性。,植物的生长量是叶片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浓度和它们之间的平衡两个变量的函数,在不同的养分浓度下,各元素间将有复杂的比例,但是只有在最适浓度和最好平衡条件下,才能获得最高的生长量或产量。当一种元素实测比值距最适比值越接近,说明养分越平衡,作物才能获得高产;反之,就越不平衡,很难获得高产。,1DRIS法理论依据,一种元素的平衡状况是以该元素与其他元素实测比值偏离最适比值程度来反映。其最适比值则来自当地高产群体叶分析元素比值的平均值。,2DRIS法的诊断步骤(1)确定诊断标准 通过大田或盆栽试验,获得大量的作
15、物产量与叶片养分含量的资料,按产量高低,将叶片养分含量数据划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将叶片养分分析测定结果以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如含氮的百分比、氮磷比、氮钾比等。,分别计算高产组及低产组各养分表示形式的平均值(X)、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及方差(S)。以低产组方差为大变量,高产组方差为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选出方差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方差比较大的作为重要参数,并把高产组的这套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作为实际应用时的诊断标准。,例:Sumner在大豆上进行的氮、磷及钾平均状态,确立高产组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作为实际诊断的标准:NP X13.77 SD2.72 CV20 NK X
16、2.43 SD0.50 CV21 KP X5.97 SD1.47 CV25,(2)确定需肥次序 图解法:,例 大豆植株叶片测定结果为:N5.16,P0.33,K2.14则 NP15.64,NK2.41,KP6.48。比值与诊断图对照:,NP落在NP区域,NK落在NK区域,KP落在KP区域。综合分析需肥顺序为PKN。,小麦缺钙症,症状 叶片呈灰色,心叶变白,植株矮小或簇生状,幼叶往往不能展开;已长出的也常出现缺绿现象;根系短,分枝多,根尖死亡,根毛发育不良。,麦类的钙素营养诊断,诊断要点 看是否为新生叶,顶芽枯死,叶尖呈弯钩状,不易伸展,若表现以上症状,则为缺钙。,易发生条件 酸性土壤易缺钙;北
17、方石灰性土壤很少缺钙,若缺钙为其它元素诱发的,如钾过量阻碍钙的吸收。,矫治方法 酸性土壤缺钙,施用石灰;避免施钾过多;适时灌溉,保证水分充足;缺钙的田块应用0.3的氯化钙水溶液喷洒叶面,每周二次。,小麦缺镁症,下位叶叶身前端及脉间褪绿,褪绿后残留部分的叶绿体聚集成直径数毫米的小绿斑,相连成串,呈念珠状,对光观察最为明显;叶幅变狭,叶质变薄,严重时两缘卷拢,不能挺立而耷拉下垂等;褪绿部严重的也引起坏死或叶片枯萎。,诊断要点 注意与缺钾区别,如叶缘缺绿并向内侧扩展为缺钾,若叶缘为绿色、叶脉间缺绿则为缺镁;注意发生症状的叶片。田间叶片含镁量为0.160.17为正常,低于0.13为缺乏。,麦类的镁素营
18、养诊断,麦类的镁素营养诊断,易发生条件 酸性、质地粗轻的土壤条件下和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缺镁;施钾过多,抑制对镁的吸收;施铵态氮肥多,加重缺镁;施用酸性肥料太多时,根际酸化,pH下降,亦加重缺镁。,矫治方法 改良土壤,酸性土壤易缺镁,施用既含石灰又含镁的镁石灰;施用镁肥,如硫酸镁或碳酸镁,在酸性缺镁土壤上,可施用钙镁磷肥和钾镁肥;防止氮钾肥过量施用。,麦类的镁素营养诊断,麦类的微量元素营养诊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转化,溶解沉淀反应 土壤溶液中的Fe、Mn、Cu、Zn,其沉淀产物主要是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及少量的磷酸盐、硅酸盐等。吸附解吸反应(与土壤粘粒矿物、有机质表面间的反应)通过有机、无机配
19、位体反应,其溶解度发生改变,酸碱度:影响土壤矿物的溶解度、胶体表面的电性及有机无机配位体的性质Fe、Mn、Cu、Zn的溶度随pH的下降而增大,有效性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相同pH条件下,还原态的较氧化态的溶解度高,有效性高;有机质(微量元素与有机化合物络合)简单的络合态微量元素可被作物吸收,反之不能。有机质特别高的泥炭土,容易形成复杂的络合态。土壤质地粘质土壤,微量元素因被带电的粘粒吸附而比砂质土多。,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小麦缺锰症,症状 最典型的特征是病叶沿叶片中脉平行地出现许多细小的淡黄色或白色斑点,这些斑点最初只在老叶叶片中部出现,井逐渐连接成线状、片状,至使叶片中部干枯下垂。而
20、这时叶尖部分基本上仍是完好绿色。随着麦苗生长,这一症状逐渐从下部叶片发展到上部叶片,缺锰严重的在剑叶上也有白色条纹,并且生长受阻,甚至全部死亡。病情较轻的麦苗,光合产物减少,干粒重降低,产量下降。小麦拔节以后病情逐渐减少,下部老叶仍有发黄现象,而新叶基本正常。,易发生条件 北方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质地轻、有机质少,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江河沿岸水旱轮作田,加剧了锰的淋失,且水变旱,锰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有效性降低。,矫治方法 施用锰肥如硫酸锰、氯化锰等,每亩1kg左右,作为基施、沟施;已出现缺锰症状的田块,用0.1-0.2的锰肥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多增施有机肥,促进锰的还原,增加其有效性。,小麦缺铁症
21、,症状 出现在顶部幼叶,一般开始时幼叶失绿,叶脉保持绿色,叶肉黄化或白化,但无褐色坏死斑。一般小麦不会发生缺铁。,易发生条件 土壤中高量磷的存在,会诱发缺铁。,矫治方法 用硫酸亚铁0.1960.5水溶液或柠檬酸铁100微克克水溶液喷洒叶面。,小麦缺铜,症状“穗而不实”,一般情况前期无明显异常,抽稳后空壳不实。但实际发生形态症状并不止于不实,症状出现较早的,拔节期开始叶片前端黄化,分蘖回枯,生育衰败,甚至群体早期干枯绝收;孕穗期出现的,剑叶叶色褪淡黄化,叶形变小,叶质变薄下披或中后部失绿白化并扭折等,有的病田还可看到穗发育不全现象,出现各种弱势,退化穗形,上位叶常枯白干卷成纸捻状;成熟期间,正常
22、植株及时褪绿转黄而不实植抹褪绿延迟,使病田呈黄绿斑驳相间的景观,在远处就可以辨认。,诊断要点 上位叶常枯白干卷成纸捻状,是小麦缺铜的典型症状;易感染霉菌性病害,即所称之的“白瘟病”。,易发生条件 高有机质土壤如泥灰土;土壤pH值高,铜的有效性低;坡地水土易流失,比平地易缺乏;重施氮肥,也会引起铜有效性降低。,矫治方法 基施时避免与种子接触,喷施时浓度不能太高,否则可能出现毒害,灼伤叶片。铜肥有一定的后效,由于铜肥施入土壤以后移动很少,除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外,残存的铜的后效最高时可持续8年,视作物种类施用方法和土壤类型而异。长期施用铜肥应注意避免铜的积累,防止发生铜中毒,在砂质土壤上施用铜肥尤其
23、是这样。磷与铜之间有拮抗关系,磷肥能减低铜的毒害,在土壤含铜量较高的情况下,施用磷肥作物仍然能够正常生长。,小麦缺锌症,症状 植株矮小,出现小叶症,叶缘扭曲或皱缩,叶脉两侧由绿变黄、发白,边缘仍保持绿色,呈黄白绿相间条纹带;根系不发达变黑,抽穗开花迟,小穗少而松散。,易发生条件 北方石灰性土壤,pH值高,易缺锌;过量施用磷肥,诱发缺锌;低温影响对锌的吸收。,小麦缺硼症,症状 花而不实,有时也抽穗分蘖、叶鞘呈紫褐色;植株顶端分生组织死亡,根尖膨胀变色;花丝伸长不正常,花药退化干瘦,不开裂,不散粉;子房横向膨大,颖壳前期不闭合,后期枯萎。,诊断要点:多发生在开花期,生殖器官发育不良,麦类(大、小麦
24、)酸害铝毒,症状 根系数量少,支根变短,变粗,根尖变钝、扭曲增多,根毛少或无。根色多褐色陈旧。地上部无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生育低劣有叶尖发黄,不分蘖等,有些地方称为“僵麦”,严重的越冬期间死苗。小麦铝毒苗期可能并发缺磷症状,中后期可能引发缺镁症状。田间景观为群体稀疏,斑驳不匀,高矮参差,一株一穗,早衰,枯萎。,诊断要点 缺少专性症状,生长不景气,黄苗弱苗等与栽培条件不适等引起的难于辨别,需综合:根系状况有否出现上述变化 施肥与麦苗生长关系为厩肥、石灰、钙镁磷肥施用与否的比较,为差异显著或悬殊表示有酸害可能等作出判断。,易发条件 酸性、高代换铝土壤,红黄壤尤其是熟化程度低的土壤,山溪性河流两侧坡积洪积性砂砾土以及河谷地团可流冲积性砂质土类等。水旱轮作,由水转旱时发生土壤回酸,pH值下降,铝溶出增加。少施不施厩肥、灰肥。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小麦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对策一览表,小麦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对策一览表,小麦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对策一览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