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71715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本课是一篇骈体文性质的抒情散文,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和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掌握*的文言知识;(2) 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3)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类积累文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志寸高远、穷且益坚的精神品质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掌握*的文言知识;(2) 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3) 培养志寸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2.教学难点:了解对偶与用典四.说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都会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教与学都

2、落到实处。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文本所处位置及内容含量,我将使用两个课时讲授*,第一个课时着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二个课时重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大家都学习过的人教版必修七年级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出对王勃的介绍。学生对王勃并不陌生,在课前又查阅过相关资料,此处就由学生起来讲述,教师补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

3、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3. 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错误,学生读后找出文中写景段落(2、3)。此处按照长文短教,难文精教的原则,不求面面俱到,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的方法,在继续学习中举一反三。教师按照“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特殊句式”六大类范讲第2段。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4. 全班诵读第3段,之后同桌之间

4、讨论或个人独立查阅资料,按照老师范讲第2段的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第3段的学习。学生课下在笔记本上独立完成课文剩下段落文言知识的积累,此项任务要列入课外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并作出负责的反馈和评价,可结合本册书后面“梳理探究”模块中文言词语和句式来讲解,使学生养成习惯。当然,这个好习惯从初学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就要养成,长期积累,必出成绩。5. 全班齐读2、3段,乘胜追击,试着背诵,减轻课下背诵负担,同时巩固加深已学知识。第二课时1.全班背诵2、3段,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

5、定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板书“四美”:远近变化之美四美 上下浑成之美3. 在讲“四美”时,带领学生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就此引入对骈文知识的讲解。骈体文是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可联系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板块中奇妙的对联一文进行讲解分析)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

6、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披绣闼,俯雕甍。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四四;六六;四四四四;四_六;_。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藻饰在讲述“四美”时我们已领略一二,至于文中随处可见的用典,一见作者之才,二显作者之情,那么作者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呢?4.生齐读4、5、6段。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C组学生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5.总

7、结:*抒情部分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悲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厚望。这也正是*的可贵之处,由此我们也可挖掘出三类写作素材(这也是我对解决当今学生所头疼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一次探索),并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成周记:(1)素材一“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他六岁就会写*,9岁读颜氏汉书,写指瑕一文,指出颜注的错误,受到长辈先生们的称赞。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 乾封初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对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可

8、以说王勃短暂的一生,挫折不断,他渴盼施展才华,渴盼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于是王勃那种孤独无依、愤懑悲凉的心情,在滕王阁序中流露了出来。写作应用自古圣贤皆寂寞千里马与伯乐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与社会等(2)素材二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困难执著地去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自励志节,不甘沉沦。王勃就是这样,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不自暴自弃,难能可贵。写作应用:逆境成才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自励志节,不甘沉沦者赞(3)素材三在滕王阁宴会上,王勃没有过分渲染个人的痛楚,而是借冯唐、李广等到名人来安慰自己,也安慰天下失意之人,并且用“老当益壮

9、,宁移白首之心”来勉励同仁。写作应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心态人心最坚强失意不失志等(4) 素材四王勃写的滕王阁诗通过对滕王阁昔日盛景和今朝衰落的对比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韶华易逝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心愿。 写作应用:入世与出世建功立业,流芳后世追求人生的境界人不能失却抱负向上是人生的动力等5.课后作业:学生整理*成语、典故。六.说教学反思本课设计立足文本,重点突出,克服琐细与面面俱到;同时又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加强积累,力图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同时也从作者的精神境界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滕王阁序的用典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

10、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

11、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

12、较熟悉,*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

13、废的信念表露无遗。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

14、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

15、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2.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4. 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总结归纳法2、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

16、文特点。3、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情感与价值观: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3、“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教学难点:1、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2、指导学生背诵25段。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

17、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二、解读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

18、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三、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3、王勃及*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

19、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四、诵读课文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明确: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

20、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二二三式”。五、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3.思考: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几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并试

21、背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感受*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背诵精彩语段【教学难点】理解*用典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

22、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体味诵读节奏。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体味文体特征。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A襟三江而带五湖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F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快速阅读,搜寻、总汇

23、*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操作及框架提示、参考。小组任务*框架内容概要备注第1段第一部分扣“洪府”,述宾主之美。第2-3段第二部分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角度:近景、远景第4-5段第三部分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第6-7段第四部分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互动设计4】课堂诵读第2-3段,品读鉴赏。提问思考:滕王阁序流

24、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言方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最后重点处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背景知识(见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P.193)。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流美飞动。理由1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错觉,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成了动态美。理由2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色彩美。理由3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

25、何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老师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激励提问与思考:*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互动设计5】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要点1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要点2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

26、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要点3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_与做作之态。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四句从西、东、南、北四方落笔抒写远离朝廷、贬斥流落之情,当然是虚定。但我们又可把它当作实写唯见夕阳西沉,白云悠悠,这正是作者四顾茫茫,怅然若失的心境的极妙烘托。学生分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兼包了怨叹与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三、整合评价【互动设计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_他折服

27、?骈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写景抒情、文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四、拓展延伸【互动设计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

28、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颇好。五、教学反思*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2、指导诵读,注意

29、停顿,通过诵读体会*优美的语言。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一、知识背景介绍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2、介绍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

30、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

31、),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二、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

32、,即用典和藻饰。三、通读全文。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2、看注释,粗通文意。3、集体齐读课文。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

33、凌/彭泽之樽。(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读法有四种:(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4、熟读课文。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扣“洪府”)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登阁”)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饯”)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详细分析第一部分(第

34、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第二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

35、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本部分是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_”的意境描述出来。明确: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第四部分: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无

36、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

37、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3.熟读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由诗歌开始,导入课文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二、解题1.关于*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

38、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2.关于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

39、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遂成为他的绝唱。又有一说,说王勃在十四岁写的滕王阁序。原因是滕王阁序中一再申说:“童子何何知,躬逢胜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等语,都表明作者是个未成年人,与王勃后期的心态、境遇不合。况且,他晚年(王勃死时仅27岁)早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四海扬名,都督阎公岂能“不之信”?杨炯王子安集序云:“年十四,时誉斯归。”这“时誉”不正是指王勃写了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的事实吗?3.关于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民国十五年

40、(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三、骈体文有关知识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四、诵读课文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41、;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五、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1、分为四个部分:(第1段)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第2-3段)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第4-5段)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第6-7段)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2、语言现象文言实词(略)此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都为意动,以为襟、以为带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宜于长沙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使动,使窜逃六、具体分析第一部分:(一)集体朗读(二)具体赏析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

42、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第二部分:(一)点名朗读或分组朗读(二)典故理解:1.钟鸣鼎食之家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三)具体赏

43、析: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四)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