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092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王婉莹,教学设计 一般定义为:“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与决策。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设计。它是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活动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在确定教学活动目标的基础上,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活动要素,为优化教学活动效果而制定的教学活动过程和步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主要内容,一、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理念与原则二、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三、教学内容设计策略四、教学活动情景与材料设计策略五、教学活动环节安排策略六、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策略七、教学活动反思与

2、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纯游戏(无结构)-低结构-高结构化-完全结构从课程角度俺的角度:低结构课程和高结构课程从集体教学活动形式看: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儿童自然发展让儿童获得一定能力,儿童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 让儿童获得学业知识和技能,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课程能适应所有幼儿园,适应自己的课程就是好课程。使幼儿的学习有意义是教师实施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两种途径:一、顺应生成途径;蜗牛二、预设转化途径。滚动,一、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理念与原则,(一)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认识(二)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一)、对集体教学活动的认识,什么是集体教学?是教

3、师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一种途径,具有目标明确、内容精选、步骤周密、计划性强、教师作用明显的特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一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一种教育价值的追求。,集中教育活动的类型,从活动产生分:预设活动;生成活动从活动容量分:单独一节“课”;主题系列活动从参加人员分:全班集体进行;分小组进行从活动内容分:领域教育活动;综合教育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优势,领域教育活动优势:可全面、系统体现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把握各领

4、域内容的难易顺序和内在逻辑性。领域教育活动不足:各领域间渗透不足;与环境互动较难;幼儿不易形成较完整的经验。主题教育活动优势:以主题为核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可有机整合各领域教育活动内容;将幼儿学习活动串联成交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易于幼儿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将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可围绕主题创设环境,让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不足:容易只注重形式上的综合,忽略内容间的有机联系;每个领域内容不易循序渐进地安排。,“最有效的课程既包括教师发起的教学活动,也包括由儿童自由选择的、但具有教学潜能的游戏活动,而且,在成人引导和儿童发起的活动中保持平衡。”

5、“优质幼教机构的特点和优势是教师能够延伸幼儿发起的活动。”学前教育的价值,(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1、教学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和中小学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中小学有严格的国家课程体系和教材,教师课程自主权极低,幼儿园教师有较大的课程自由度和灵活度,这是因为幼儿的认知是及其具体、感性的和直观的,需要也是最简单的、基础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挖掘、派生出教学活动内容。案例:吃香蕉,2、教学活动手段的游戏性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寻求自我发展的基本方式。游戏在儿童的身体发育及社会性、情感、语言和认识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教学活动领域的综合性案例“秋天的图画”,(二)幼儿园有效教学

6、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1、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儿童为本”理念“建构主义”理念,2、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正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二、幼儿园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一)活动目标内涵(二)活动目标制订存在问题(三)活动目标制定依据(四)目标陈述的要求与方法,(一)活动目标内涵,1、对教学活动目标重要性的理解 它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首要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它主导着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2、对教学活动目标内涵的分析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目标结构本身分析、二是课程结构本身分析,(1)认知目标:主要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概念、经验、

7、信息等。(2)技能目标:是指对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的掌握。(3)情感、态度目标:是指个体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及内在感受,并有此产生的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二)活动目标制订存在问题,1、活动目标定位位过于宽泛2、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混淆3、活动目标偏离,(三)活动目标制定依据,依据刚要指南的精神制订目标依据幼儿成长的现实需要制订目标依据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制订目标依据主体活动的脉络关系制订目标,(四)目标陈述的要求与方法,活动目标陈述的要求:突出现实性符合逻辑性把握侧重点活动目标陈述的方法:行为主义的目标表述理论介绍三维目标陈述列举,各个年龄段目标表现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8、问题 指南中目标在各年龄段的不同表现反映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但儿童发展更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因此,老师不能只关注自己所在年龄班的目标表现,还要关注前后发展变化,通过这些目标表现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34,年 龄,45,56,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三、幼儿园有效教学内容设计策略,(一)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二)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三)活动内容选择的策略,(一)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1、活动内容空洞。案例我爱妈妈2、活动内容不科学。(1)教学活动内容存在错误 案例纸飞机(2)教学活动内容偏移目标 案例:配对、送水(3)教学内容太深奥案例乌鸦喝水3、活动内容太难。活动内

9、容重知识轻情趣,活动内容容量过大。,(二)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1)依据刚要指南精神,保证活动内容方向性。案例阅读(2)依据幼儿需要,保证活动内容适宜性 案例包装盒上的秘密纲要和指南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要求我们教师做到的词汇是:帮助、支持、引导、满足、提供、接纳、容忍等,幼儿需求能做的事是:符合幼儿需要的事:学会穿脱衣服、学会吃饭、学会分享、学会表达等适合幼儿天性的事:玩水、玩泥巴、玩玩具等。幼儿力所能及的事:例如自己穿叠衣服,脱鞋子、吃饭、帮助教师整理活动区等。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例如蒙眼走路、跨跳、敢于在他人面前大胆讲述等。幼儿感受到趣味的事:例如游戏、粘贴等制作活动、亲子活动等。,(3

10、)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保证活动内容有效性(4)依据幼儿原有经验,保证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幼儿经验的课程有:幼儿在幼儿园所听、所看、所做及所感受到的一切。幼儿在幼儿园经历过的事情。幼儿在幼儿园充分表现自己的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各种活动。收集家长描述幼儿发生各种有趣的故事。,(三)活动内容选择的策略,1、截取法A作品截取法B生活截取法C游戏截取法2、改编法A图片改编法B情节改编法C形象改编法3、拓展法A延伸拓展法B整合拓展法,四、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情景与材料设计策略,(一)活动情景的内涵1、什么是教学活动情景内涵是教师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化描述或通过一定的环境材料模拟出特定的场景,

11、使学习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产生如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情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有精神环境。2、教学活动情景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方式呼应幼儿学习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达成三维目标的统一。,(二)教学活动情景设计中问题,1、形式过于花俏2、成本投入过高3、不符合生活情理4、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三)教学活动情景设计的要求与方法,1、活动情境设计要求:(1)生活化(2)直观化(3)典型性(4)挑战性(5)互动性(6)简便性2、活动情境设计方法:(1)生活呈现法-呈现真实生活、模拟现实生活(2)场景布置法(3)角色扮演法(4)动作模拟法(5)语言描述法(6)音

12、乐感染法(7)问题诱导法,(四)教学活动材料的内涵,1、什么是教学活动材料?是教学用具,帮助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物品和材料的总称。A教具:供教师使用的,B学具:提供给幼儿使用的。2、活动材料的作用A使教学活动形象直观B为幼儿提供感性经验C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五)教学活动材料中的问题与设计要求,1、活动材料设计中存在主要问题:(1)实用性不足(2)参与性不足(3)适龄性不足2、教学活动材料设计与使用的要求:(1)实效性(2)直观性(3)生活性(4)简易性(5)操作性(6)互动性,(六)教学活动材料设计与使用方法,(1)图片类教具A逐一出示法B景物分离法C平面立体法D制作大书法E折页遮挡法F拆离分

13、解法(2)玩具类教具A表演法B扮演法C桌景法D伴随法,(3)生活类教具A实用法B象征法(4)媒体类教具A展现法B反馈法C活动法,1、教具设计与使用方法,2、学具设计与使用方法,(1)点缀法(2)表征法(3)转换法,五、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策略,(一)教学环节的内涵1、什么是教学环节?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运用呈现所设定的步骤和顺序。2、教学环节的作用教学环节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在这三部分中也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小环节。,主要作用表现在:为教师掌握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一定操作程序;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内容呈现的顺序;为幼儿

14、学习提供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3、教学环节的安排两种类型的活动模式:1、讲授式教学。案例吹出来的画;2、发现式教学。案例电动玩具动起来,(二)教学环节的问题与设计要求,1、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目的不请(2)递进不足(3)追求形式2、教学环节设计的要求:(1)把握每个环节的作用(2)理清层层深入的脉络,3、教学环节设计的方法,(1)导入环节的设计A直接导入法B问题导入法C前经验导入法D游戏导入法,(3)操作环节设计A学练同步法B后置探索法C先行组织法,(4)巩固环节设计A表演法B迁移法C游戏法(5)结束环节设计A自然结束法B画龙点睛法C后续延伸法,(2)呈现环节设计A画面呈现法B实

15、物呈现法C动作呈现法D悬疑呈现法E情景再现法,六、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策略,(一)、主题活动预设策略1、主题相关调查2、主题实施准备(1)相关资料收集(2)主题相关情景创设3、主题计划制定(1)预设目标针对性、结构性(2)主题活动架构主要方式:A主题网络式B主题流程式4、构思主题内教师预设的每一个活动(1)教学对象的思考(2)教学情境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3)对各种偶发事件的处理,(二)主题活动生成策略 1、主题初期价值判断和矛盾解决策略 2、主题中期活动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策略 3、主题后期反思研讨和总结的策略(三)预设和生成相互转化的策略 1、重组策略 2、涨缩策略 3、延展策略 4、提升

16、策略,八、幼儿园有效教学反思与评价,(一)对有效教学活动反思的认识(二)有效教学反思的技巧(三)对有效教学评价的认识(四)教学评价的要领与方法,(一)对有效教学活动反思的认识,1、什么是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后,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对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行为的后果、教学背景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决策,不断改进自己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2、反思的要点:找好反思点,就是教师要反思的问题。,3、教学活动反思目的,(1)提升专业能力(2)提高教学质量反思案例,(二)有效教学反思的技巧,1、反思内容:(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2)教学活

17、动实施状况(3)师幼互动效果(4)突发事件(5)幼儿的行为2、反思途径(1)教案旁写(2)记教学活动笔记(3)制作儿童成长档案,(三)对教学评价的认识,1、什么是教学活动评价?是根据社会与个体需要对教学活动的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工作产生更大价值的过程。,(四)教学评价的要领与方法,要领:1、突出全程性2、体现预见性3、激发主动性4、允许灵活性5、肯定批判性方法:1、同伴互助式诊断评价2、群体研修式互评(头脑风暴式、案例式、专题式、菜单式等)3、家长参与式合作评价,指南与纲要的关系,指南与纲要都是幼儿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纲要是一个比较宏

18、观的课程文件,内容完整,涉及幼儿园课程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幼教工作者把握教育的大方向;而指南则是通过提出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合理期望和教育建议,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指导幼儿教育。指南的使用对象更加广泛,包括家长和所有的幼教工作者;,联系:共同的目标指向和相同的理念。功能互补。纲要是国家指导幼儿教育的宏观性纲领,对目标的表述比较概括,没有体现出发展的脉络;指南恰恰弥补这些不足,成为深入贯彻纲要于实践的“桥梁”。-纲要是指南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指南具体、明确的特点,在实施中容易被误解甚至误用。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纲要精神,才能正确实施指南,指南与纲要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决定了实践中必须宏观与微观结合,吃透纲要精神,熟悉指南内容,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正确理解和合理利用指南去了解幼儿、支持、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健康发展。案例滚动,作业:依据纲要、指南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主题下的一个教学活动,并进行有效反思和评价。电子邮箱:谢谢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