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172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与教育,目标导航1了解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用幼儿能懂的语言加以描述。2理解学前儿童平面几何图形和几何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各年龄班的教育要求。3掌握学前儿童平面几何图形和几何体教育的主要方法,并能设计学前儿童平面几何图形和几何体教育活动。,请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案例中的天天为什么会对红色的钝角三角形是否三角形产生犹疑呢?这一情况说明天天小朋友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处于什么水平?,案例,这是小三班陈老师组织的一次数学活动“寻找三角形”。此前,幼儿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用的直观材料是等腰三角形。陈老师组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认识更多的三角

2、形,从而巩固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她精心准备了颜色、大小、形态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对幼儿说:“请小朋友找出你认为是三角形的图形来。”陈老师话音刚落,小朋友就开始摆弄桌上的图形了。不同颜色、大小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很轻易地被孩子们找了出来。只见天天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钝角三角形,犹疑地问道:“陈老师,这个是三角形吗?怎么跟之前的三角形不一样呢?”陈老师没有马上回答天天的问题,而是鼓励他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看看他手里拿的到底是不是三角形。,第一节 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一、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特点几何形体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几何

3、体)。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立体图形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一)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发展过程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幼儿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2)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易受他们生活经验的影响;(3)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容易混淆。幼儿开始只能认识具体的物体,没有抽象的图形概念,分不清几何图形和具体的物体;(4)认识几何形体受到摆放位置的影响。,1.认识各种几何形体从易到难的顺序(1)先平面后立体;(2)认识平面图形从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3)认识立体图形从易到难的顺序是:球体、正方体、

4、圆柱体、长方体和圆锥体。该发展顺序一是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幼儿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形体认识得较早。二是与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2.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从幼儿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形状到能够运用相应的词予以表达,一般需要经过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配对是指找出与给定的范例图形相同的图形。指认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提示的词汇,唤起头脑中相应的表象,然后将眼前的形体与表象一一对照,从而确定相统一的形体。命名是指说出给定图形的名称,是用抽象的词来称呼相应的图形。,3.形体与实物形状的联系幼儿通过实物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过程为: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几何形体与实物

5、等同:是将几何形体理解为日常的玩具或物体,并按照他们熟悉的物体名称命名几何形体。如圆形叫作“太阳”、“皮球”。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如圆形像“盘子”;三角形像“红领巾”。这种比较性的称呼是在幼儿正确掌握了几何形体名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是从形体出发对照实物形状作出比较的结果。几何形体作为区分实物形状的标准:即幼儿能将几何形体作为样板(标准),按照它来区分或选择物体。如说出大盘子、小碟子是圆形的。,4.幼儿感知形体方法的发展过程幼儿认识几何形体需要通过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活动,辅之以语言,达到对形体的充分感知。,(1)视觉方面:3岁幼儿用视觉感知形体时往往是匆忙的,他们常常只草率地看一眼,因而难

6、于分辨一些相似的形状或只注意到形体的某一个别特点。4岁幼儿认识形体时,眼睛只注意到图形的内部,好像在观察图形的大小。5-6岁幼儿眼睛能够沿着图形的外部轮廓运动,所以能注意到图形的典型部分(角和边),从而获得对图形的确切感知。,(2)触摸方面:3岁幼儿触摸形体时,手的动作只是去抓握物体而不是抚摸。4岁幼儿则用一只手掌和手指的根部触摸,指尖不参加触摸过程。5-6岁幼儿开始时会用两只手触摸物体,两只手可以朝向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最后达到用指尖连续地触摸感知形体的整个轮廓,从而获得对形体比较完整的感知。,5.幼儿认识形体的抽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对重叠图形的感知随着年龄增长产生变化。4岁幼儿一般还不能

7、理解重叠图形。5岁左右开始对重叠图形感兴趣,但对个数的认识并不准确。6岁左右能识别并准确数出个数。,(二)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年龄特点1.3-4岁两三岁左右的幼儿往往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物体。在教育影响下,小班幼儿能叫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而且能按照这些图形找出周围环境中相应的物品;并且对平面图形具有较好的配对能力。,幼儿早期认识形体只注意到外部轮廓,不善于区别图形的细微差别。例如,让三、四岁幼儿画正方形、三角形时,他们往往画出近似图形的样子。四岁以后,逐步能把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区分开来,但有些图形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加以区分。幼儿认识几何形体往往受摆放位置的影响。,24-5岁中班幼

8、儿在小班教育的基础上,扩展了平面图形的认识范围,能正确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能理解平面图形中角和边的数量的基本特征。中班幼儿开始把平面图形与他们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能做到图形守恒。能够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表现为能对他们所认识的图形进行分、合、拆、拼的转换。对使用平面图形拼搭物体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创造性。,3.5-6岁(1)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幼儿能理解图形之间较复杂的组合关系。图形之间关系不仅表现为一个图形可以由几个同样的其他图形组成,还可以由几个不同的图形组合而成。大班幼儿可以在一定抽象的水平上来概括和理解

9、图形之间的关系。如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可以将之概括为四边形。,(2)能够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的命名并知道他们的基本特征。包括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大班幼儿开始能把几何形体作为物体形状的标准形式去描述,能够说出物体的某部分的形状像哪种几何形体。,二、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一)小班1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确辨认和叫出名称。2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取出图形和从周围环境中找出和图形相似的物体。,(二)中班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能正确说出名称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和图形相似的物体。2能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10、,圆形和椭圆形,长方形和梯形。3能不受图形的颜色、大小以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4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1个正方形可以分成2个长方形和2个三角形等,能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拼搭活动。,(三)大班1初步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能正确说出这些形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如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将它放在平面上,可以朝任何方向滚动)。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2能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如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等。,第二节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一)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方法1让幼儿通过视觉、触摸觉感知实物轮廓,初步认识图形。2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3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如七巧板。4提供丰富多样的几何图形教具,运用多种操作活动,让幼儿达到图形的认识。,(二)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方法1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几何体,认识几何体的特征。2比较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不同。3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4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中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思考与练习1.用幼儿能懂的语言描述平面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基本特征。2.设计一则教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3.设计一则教幼儿认识几何体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