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179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5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教育.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的敏感期与教育,什么是儿童心理敏感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突然爆发出某种新的动机为止。成人决不可以让儿童靠碰运气来得到某项敏感期的发展,而是要全面地帮助儿童得到所有敏感期的良好发展。,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父母应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5、适时

2、协助而不干预。,一、感知觉发展敏感期(0至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通过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您可以在家中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感知觉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孩子适宜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平衡觉、温湿觉等方面的体验。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认识和感知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山脉、河流、车

3、船、建筑、日月星云等。同时要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营养摄入。这些都是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石。,二、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一岁半到两岁,儿童有一个对细小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根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 一个时期内,幼儿手里总是紧紧攥着一些小东西,把物品贴身放置或攥在手里是儿童的行为方式。这可能给他一种感觉:拥有和不让这个东西转移的感觉。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细心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好时机。一些成人粗枝大叶的性格与这一敏感时期受到阻挠有关。,三、动作敏感期(0-6

4、岁)0-3岁是大肌肉动作的敏感期,其中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走路使儿童从不自由、需要帮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是儿童的第二次生命。到2岁的时候,儿童已经能够自如地走、跑、跳,非常活泼好动。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走,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往往要重复练习三十多次。当幼儿学会上下坡时,就真正的完全的学会走路了。,模仿的敏感期应该在1岁半到2岁出现,但大部分孩子的这个敏感期是在2岁半出现的。跳跃的敏感期在2岁半到3岁时出现,是儿童走的敏感期的最高阶段的自我训练,成人害怕儿童出危险,常常不让儿童跳,也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

5、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更应该加强小肌肉的练习,也就是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练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许多成人手笨,不会用筷子,不会按键,不会点钞,不会削苹果,不会栓绳索都与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在孩子两岁半左右就应该给他提供纸笔,进行涂鸦,正常儿童会在这一年龄由涂鸦绘画自动开始尝试书写。,四、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儿童长

6、牙时要使用牙,舌头发育时要使用舌头,这是1岁左右孩子的特点,他们用牙不断地咬、咀嚼东西,把东西塞满一嘴,但并不咽下。儿童的口腔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应该在2岁前完成。需要活动口腔:表现为吃手,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母乳喂养对顺利渡过口腔敏感期也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一、出生810个月开始是婴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期;二、1-2.5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三、4岁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词汇的关键期,3岁的时候8001000个,5岁左右达到30004000个。,五、秩序敏感期(出生几个月至4岁)儿童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按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儿童的秩序的敏感期呈现

7、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一岁半左右,孩子不让任何不熟悉的人碰他的东西,更不让人摸他的脸或手,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直到他对这些食物没兴趣了。“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五岁之前的孩子不要强制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我”和“他人”区分开来。如果强制分享,就会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8、。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秩序感是儿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儿童是喜欢规则,遵守规则的,规则的内化意味着对社会、对群体共有秩序的遵守。孩子不仅会把规则变成秩序固定在自己身上,还会把它变成一种通则,会把规则当作礼物送给父母、教师和喜欢的朋友。,六、执拗敏感期 2岁至3岁的幼儿开始进入执拗的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的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

9、的技巧。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如果儿童正常发展,他会在7岁后走出自我中心的疆域。,七、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八、音乐敏感期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

10、作表达;6-8岁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九、口的敏感期(2、3个月之后)口的敏感期出现于儿童两三个月之后。这个时期的儿童急切地用他的舌头和嘴唇去感受事物。当儿童第一次由于吸吮手指带来了精神愉悦,就会无意识地练习将手送到嘴里,之后发展到抓到东西也能够熟练放到嘴里。大脑会统合和比较来自嘴唇的不同质量、不同形状的感受,将它们留存在大脑中,成为大脑这个器官工作的早期产品我们将其称为表象。口唇的工作,又为说话提供了筋肉方面的运动,为将要发展的语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运动基础。,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成为将来的人格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吐沫、

11、啃手指头、吮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十、手的敏感期(3个月之后)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儿童的注意从嘴唇转向手的时候,感觉的中心也从口转移到了手。儿童用手感受事物,这使他们所感受的事物范围扩大了许多,儿童和成人的冲突越发扩大化了。儿童有可能把妈妈很珍惜的一条丝巾拉出来不断地在地上拍打,去感受那种柔软的感觉,会把正在吃着的香蕉抓捏得稀烂,去体会那种粘乎乎的感觉。如果他们捏碎了一颗鸡蛋,发现这个圆圆的蛋壳里有一些粘乎乎的东西,就会感受第二个。成人使用的材料成为儿童探索和研究的材料,而这种研究和探索有可能是破坏性的。,十一、腿的敏感期(

12、8个月之后)儿童急切地需要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一开始他们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带来腿和手的谐调运动,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运动神经的控制能力。这时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感到鼓舞,因为他从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这种感觉像获得第二次诞生一样令他欣喜。自行活动将儿童带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这时的儿童对走路无限痴迷。儿童为了感受腿和脚与地面碰触的感觉而不断地行走,为由自己的腿、脚把自己带到了目的地而欣喜。这个时期,成人要跟在儿童的后面,让他们满足自己走路的欲望。这时的孩子还有一个特征: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脏往哪里走。这也会造成成人与儿童的冲突。,还有一种最不可取的方式:将孩子的鞋上装上会响的笛子。

13、这种新奇的鞋在孩子走路时会发出尖利的响声,会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周围事物的观察,使孩子心烦意乱,要求妈妈抱,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来自腿的感觉。幼儿学习走路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没有节奏,也没有目标,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着他,鼓舞着他继续向前。如果成人这时想帮助孩子,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步伐与目标。,十二、自主敏感期(3-6岁)当儿童能将自己听到的语词与他认知的事物、情感或感觉配对后,就可以逐渐地在大脑中使用这些带有语音的表象进行工作,也就是使用概念工作。这时真正的思维就出现了,也就是此时,儿童发现了“我”,发现了“我”也就意味着儿童将自己与别人分开,把自己与物体分开,只

14、有这时,儿童才发现物体是有归属性的,并将人和物体一样归属。,在还没有建构起物品的流通性概念之前,儿童对物品只有归属性认知。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自主敏感期特征当成自私的表现,开始紧张,并开始专门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真正地给孩子造成对物质的没有安全感。,十三、无理取闹期(3-9岁)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他开始将这种认识扩大,从物质扩大到非物质领域,如:对人的权利界限的探索,对事物空间、时间、体积、永恒性和归属性的探索。这是一个更深层的领域,当儿童把对物质领域探索形成的经验和知识

15、用于非物质领域时,就会遭到巨大的失败。这使儿童不能理解,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十四、完美敏感期(3岁以后)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了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十五、婚姻敏感期(5岁以后)从五岁开始,孩子们开始对人群组合发生兴趣,并开始了对各种组合形式的探索。由于婚姻的组合形式离儿童生活最近,所以儿童的探索就会先从婚姻开始。这

16、个时候,他们会研究谁和谁结婚了,如果他们自己喜欢一个人,就会要求与他(她)结婚。在婚姻敏感期的过程中,儿童发现了情感,练习处理情感,从而认知了人类社会组成形式。,总结:提供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的敏感期充分度过。,出生头两年,孩子们的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让孩子在6岁前完成一系列敏感期是孩子理想的成长状态。儿童对敏感对象因为感兴趣而投入,因为投入而持久,专一。他不仅热爱,而且要出成果;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要结合生活;不仅要结合生活,而且要求被欣赏和承认。当孩子全神贯注,不断重复,说明专注的品质正在形成。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

17、子。,家庭成员之间意见不和,会使孩子处在不安和焦虑中,心情总是很紧张。所以不要当孩子的面争论,积极向上,快乐的成人自然会给孩子带来轻松和快乐,时间长了,快乐就成为儿童的主要心态,时间再长就变成一种品质,时间更长,快乐就让孩子必然做出成就。儿童要自我发展,这发展需要环境。家长的任务就是准备环境。儿童在一个环境中发展自我,这过程常常需要帮助,家长的任务就是提供帮助,在恰当的时候提供适宜的帮助。,关于提供太多的刺激会造成儿童不专注的问题,这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环境中自然陈列的物品由儿童自己选择,只要这些物品不是堆在一起、使儿童每次选择时将所有的物品翻一遍,他们就会按照内在的敏感性指引,找到适合于自

18、己的工作材料。也就是说,这种工作材料刺激了儿童的敏感性。反之,儿童在选择在过程中由于经手的物品太多,就无力量去选择能够投入工作的材料,即便选择了,已无心力投入工作。如果工作材料都是有秩序地摆放在架子上,材料再多也不会出现不专注的情况。,另一种是,成人给孩子介绍工作。介绍工作也是刺激,在介绍工作的时候就要注意不可太多、太吸引孩子,太多了,孩子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那就破坏了孩子的敏感期了。,懂得孩子每个时期有哪些敏感期非常重要,做父母的可以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的发展,不至于武断粗暴地批评、制止孩子的正常行为,同时配合制定规则,不至于胡乱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规则。孙瑞雪说,希望我们成人和孩子,象

19、外星人遇见外星人一样,彼此了解,而不是现状中,是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关系。我们来按年龄解读敏感期,我只拣常见和容易被成人误解、阻挠的敏感期行为做个记录。,1-2岁半主要发展智能结构用嘴认识事物:孩子喜欢吃手、咬各种东西,请不要阻止他。探索空间:爬、抓、扔东西等,所有提手旁的动作都喜欢。秩序:要求有程序。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不等。提供可以咬的东西给他,帮助度过;对于打人,可以忽略他,不要对他说:不能打人、打人是错误的等,这样会强化打人的行为。玩水、沙:不用说了,每个孩子都喜欢,吸引力长达12年。审美:要求食物和用具必须完整。这个最容易被误解为蛮不讲理。例如: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个大蛋糕之类的东西,妈

20、妈说,你吃不完这么多,妈妈吃一半你吃一半,于是掰下一半;孩子立即大哭大闹,非得要整个的不可。这是审美敏感期到来了。由这个可以看出,孩子的审美意识完美意识很强,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这时候要注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概念。举几个反面典型帮助理解:孩子摔倒了,成人会“打地”来安慰孩子,这个将导致长大后不会承担责任,喜欢推卸;对孩子说你不听话会被抓走-建立对警察的错误概念,可以随便抓人;说天黑不能出门,导致我们长这么大了还怕黑;我就亲耳听过一个3岁多的孩子绘声绘色地对我说:天黑了外面有狼,有美国的大灰狼飞过来,专门吃小孩子(她补充说不吃她)等等。自

21、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说“这是我的”-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事物;这个最容易被批评为自私。自私的意思是为了私利损害他人利益。,3-4岁 执拗:这个是和秩序感关联的,表现为无论做什么都要按照他的秩序来,十分执拗,不然就大哭大闹。例如,妈妈带孩子进电梯,妈妈先按了楼层,孩子立即大哭,非得出去,重新进去由他来按才行-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理解,不要动辄扣个不讲理的大帽子。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推倒再重垒,建立三维空间。这个时期粉红塔和棕色阶梯比较适合孩子。色彩:开始认知色彩。可以用色板让孩子认识。认颜色每次拿单独一个颜色,不能同时一个画面上几个颜色出现;每次最多认3个色就好了。也可以准备颜料

22、和画板,让孩子自己调色。,语言:开始对句子感兴趣,重复和模仿他人。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就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越喜欢。比如:踢死你、打死你、臭PG、去死吧、王八蛋等等。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常表现为执拗,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走来的。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如剪刀、笔等。要给孩子使用真实的工具,教给儿童正确的使用方法。孙瑞雪反对切切看这样的玩具。藏、占有: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开始物品交换和人际关系。这个藏和占有,不一定是他需要这个东西,如果这一阶段不满足,成人后会停留在这个阶段。,4-5岁 出生:开始

23、询问自己从哪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情感:开始表达情感,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敏感。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相互依恋。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后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小伙伴。这个时期孩子可能会问很多问题,比如可不可以和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可不可以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等等,父母要在这时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审美: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产生浓厚兴趣。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兴趣,这个在4岁半最明显,一定要让儿童通过实物进行练习。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性别:对性别和自身身体的认

24、识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客观。因此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洗澡,异性也没关系,儿童可以这样认识身体,消除青春期对身体的神秘感。绘画、阅读、音乐:提倡给孩子听名曲、看名画、读名著,这个阶段是人格奠定的重要时期,给孩子看的东西都要选择最美好的。,5-6岁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书写。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动植物实验、收集:热烈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理财。这段时间特别热衷于钱,喜欢钱,想办法得到钱,可以让他们通过做家务等挣钱,形成财商。儿童会特别珍惜自己挣的钱,而惦记着花别人的钱。要在以前,我一定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贪财啊,呵呵,又错了。深入思考。这段时间的关键在于反复和孩子讨论问题。,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着孩子一直到12岁:绘画、音乐(从节奏到旋律到对音乐表现的感悟)、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秩序、自我、婚姻。,希望今天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谢谢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