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901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与鉴别.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 生:白燕 指导老师:刘仁光,AMI早期ECG表现与鉴别,AMI早期心电图表现,一、缺血性T波改变,二、损伤性ST段改变,三、急性损伤性阻滞,四、缺血性J波,一、缺血性T波,1.特点AMI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可与胸痛同时出现,典型T波改变或在胸痛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出现。典型者 T 波增高变尖,呈帐顶状或尖峰状,随缺 血加重与抬高的 ST 段融合,形成不同形态的 ST-T 改变;部分患者 T 波仅有轻微形态和振幅变化;也可出现 T 波低平、倒置。Tp-e间期:是指T波顶峰至终末的间期,是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量化指标。急性心梗早期常增大。,典型T波改变,患者,男性,64岁图A:前壁心肌梗

2、死超急性期 冠造示前降支闭塞再通后记录图B:V2-V6导联ST段转上斜型下降0.10-0.25 mV,T波显著下降,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波形,T波轻微改变,患者,女性,70岁。胸痛伴大汗淋漓 5min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图A:起病 1.5h查心电图,cTnT阴性。图B:起病 7h查心电图,cTnT3.44ng/mL,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T波倒置,患者,女性,65岁,夜间突发胸痛急诊,原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图为急诊当日心电图。可见:V2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其中V2V5导联为T波深倒置。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近段90%狭窄,中段80%狭窄;左回旋支远段70%狭窄;右冠状动脉

3、近段80%狭窄。,2、细胞电生理机制,正常T波产生机制:心室壁由三层电生理特性不同的细胞构成:心外膜(Epi)、心内膜(Endo)和中层(M细胞)。正常心室肌除极顺序为内膜-中层-外膜,而复极顺序为外膜-内膜-中层。中层-外膜间的电位差(VM-Epi)构成正向T 波,内膜-中层间的电位差(VEndo-M)构成负向T 波,两者的代数和决定T 波的方向、振幅和形态。,一、缺血性T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改变的机制ATP敏感性钾通道电流(IK-ATP)是对缺血敏感的内向整流钾电流。缺血ATPIK-ATP开放钾外流复极速度动作电位钙离子内流心外膜细胞IK-ATP通道的激活阈值低于M细胞及内膜细胞,因而

4、心外膜对ATP减少更敏感。因此急性AMI早期外膜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比中层和心内膜更明显V M-Epi间电位差(而V Endo-M变化不明显),V M-Epi与V Endo-M代数和,一、缺血性T波,3.临床意义T波高尖的改变有助于心梗超急性期的诊断,其出现的导联常与随后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一致,有助梗死定位和相关动脉分析。有时T波变尖,但振幅在正常范围,有时T波外形仅有轻微变化,但振幅增高,需与患者以往的心电图比较并进行动态观察,才能做出判断。Tp-e间期增大(唯一可反映TDR的ECG指标):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意义。,鉴别诊断,4.T波高耸的鉴别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一过性改变)高钾血症(

5、帐篷状)急性心包炎(伴ST凹面向上抬高)急性心包积血(伴ST段压低)脑血管意外(T增高增宽,QT延长)左室舒张期负荷过重(伴左胸导联R波增高)早期复极综合症(无动态变化,运动可使其转为正常)左束支传导阻滞(仅见于V1-V3导联)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缓慢,ST抬高,T波宽大),急性心肌缺血性高耸T波,患者,男,52岁,冠心病。图A为对照心电图图B:心肌缺血40S时心电图,TV2-4高耸。图C:症状缓解过程中,增高的T波有所下降。图D:症状缓解以后,心电图恢复。,高钾血症,患者,男,34岁,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无尿。血钾5.9mmol/L。窦性心律,心率92bpm,RV5=3.1mV

6、,TV2-V4高尖呈帐篷状。,急性心包炎,患者,男性,35岁,主诉胸痛伴气促两天,吸气和卧位时明显,低热。入院时心电图:II、III、aVF、V3-V6导联T波髙尖,ST段凹面向上抬高。,左室舒张期负荷过重,患者,男性,37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4、V5导联R波异常增高,V4-V6 ST段抬高0.1-0.2mV,V3-V6导联T波高尖。,早期复极综合症,图中可见V3-V6导联出现J波和ST段凹面向上明显抬高,T波直立,下壁导联亦可见ST-T改变,左束支阻滞,患者,男性,47岁,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7S,QRS时限0.17S,V1-V3呈QS型,QS异

7、常增深,、aVL呈顶部有切迹的R型,V6呈Rs型,VAT60ms。,二.损伤性ST段改变,1.ST段改变的时间 常紧随T 波改变而出现,并随缺血损伤的加重,其形状和振幅快速演进。,二.损伤性ST段改变,2、典型表现:随缺血损伤程度加重出现凹面 向上斜直形凸面向上单 相曲线样抬高(严重者可出现 墓碑形、巨R形)标准:V2、30.2mV(J点)其它0.1mV,典型表现,凹面向上 斜直形 凸面向上 单相曲线样 严重者可出现墓碑形、巨R形,ST段改变标准:(性别、年龄、导联影响),男 女 V2-3 0.2mv(40岁内0.25mv)0.15mv 其它 0.1mv 同ST V3R-4R 0.05mv(3

8、0岁内0.1mv)0.05mv V7-9 0.05mv 0.05mv V2-3 0.05mv 0.05mv ST 其它 0.1mv 0.1mv,凹面向上型ST 段抬高:,此型ST 段抬高的特异性不高,这种改变多见于、avF 导联。,患者男性,胸痛4小时入院冠脉造影示:右冠脉中段闭塞入院时心电图示、avF 导联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斜直型ST 段抬高:,患者,男,45岁V1-V4导联ST段呈斜直型抬高,ST 段斜直形升高是AMI 早期心电图最重要表现,即面向梗死导联ST段斜上型升高,与其相对应的导联ST 段呈反向改变。出现时间:ST 段倾斜型升高于发病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一般平均为2 h 内

9、出现。,凸面向上型(弓背向上)ST段抬高,患者男性,58岁,持续剧烈胸痛5h入院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特点:ST向上快速凸起与明显增高的T波融合(可达8-16mm);其前R波短小(低于ST段、时间 40ms)与 ST-T共同形成墓碑样 改变。意义:见于前降支近段或多支病变;1周内并发症、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墓碑形ST段抬高,巨R形ST段抬高 特点:A.ST段明显抬高与R波降支和T波融成 一斜线下降,R-ST-T酷似“巨R波”B.QRS:ST抬高导联S波减小或消 失,QRS时间可增宽 C.导联:外膜区、背离区、远离区 D.时间:一过性出现在早期(偶到

10、急 性期)意义:是严重急性缺血损伤的心电图表现;心率快(P重于T)易误诊为VT 远离区导联可分辨QRS-ST-T有助鉴别,巨R波形ST段抬高 窦速酷似室速,房扑伴“巨R波”,3.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ST段对应心室肌细胞复极2相,正常情况下2相内膜-外膜无电位差,ST段位于等电位线AMI早期:外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密度(内膜不敏感)1期切迹加深 电压敏感性ICa-L 2期内-外膜电位差ST抬高,二、损伤性ST段改变,4、临床意义是AMI早期心肌缺血损伤表现 指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改变上限可作为诊断依据。是AMI早期分型、指导治疗的依据 分为:ST段抬高型(再灌注治疗)和非ST

11、段抬高型。是AMI定位和相关动脉分析的依据,ST-T改变的鉴别诊断,三、急性损伤阻滞,是AMI早期损伤心肌延迟除极的表现 特点:R波升速缓慢(VAT0.45S)振幅(损伤区延缓除极不再被对侧心室肌除极向量抵消)QRS时限轻增(0.10S)伴ST段上斜型抬高和T波高尖 仅一过性在坏死性Q波出现前罕见:一过性Q波,患者女性,69岁,以阵发性胸骨后紧缩感反复发作1个月,加重5 d入院。图A:入院时正常心电图,QRS时限0.08S.图B:发作时心电图,V2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5045mV,QRS时限增宽为0.10 s,V2、V3导联S波减小,呈M型,V4V6导联R波降支出现粗钝,临床意义,此

12、期临床意义比较明显,各种实验室辅助检查及临床特点,症状演变及疾病转归提示:虽有严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但心肌仍处于可逆阶段,个体处于危险的病理和亚健康状态,此期心室肌仍存在不同的舒张期极化状态,心室自律性很高,这可能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率高的原因,四、缺血性J波新认识,近年临床观察到:AMI早期、变异性心绞痛和PCI术中ECG记录到与急性缺血有关的J波(或原有J波增大),称为缺血性J波,并认为是AMI早期有特殊意义的ECG表现。心电图表现:出现在急性缺血损伤区外膜面导联 常与ST抬高(或T波改变)伴同 偶为AMI早期唯一ECG表现,冠脉痉挛,缺血性J波(T波交替),室颤,19:12:07

13、 T波增高,19:13:06 J波 ST凹,19:14:05 J波 ST凸T交,19:14:13 室速,19:15:55 室颤,19:16:06 室颤终止,19:14:13 室速,19:12:07 T波增高,19:15:55 室颤,19:14:05 J波 ST凸T交,19:13:06 J波 ST凹,19:16:06 室颤终止,图9,细胞电生理机制,J波:是由心内、外膜心肌细胞复极1期和2期早期的电位差所致,其形成的离子基础是(外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电流 心肌缺血心外膜Ito心外膜1期切迹加深(与内膜电位差)缺血性J波。,临床意义:1.缺血性J波是猝死高危的预警指标。2.缺血性J波伴ST段抬高是猝死更为高危的预警指标3.缺血性J波、ST段抬高与T波电交替三者共存是猝死最强的预警指示。,结语,加强对急性心梗早期心电图改变的研究,重视对急性心梗早期心电图改变的识别,有望在更早期作出急性心梗的诊断,并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减少梗死面积,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致谢,感谢刘老师三个月来的教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