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3341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教材在第8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在此基础上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发动了以商鞅变法为

2、代表的变法运动。,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铁器的广泛应用的意义);

3、通过“徙木为信”、商鞅“舌战群臣”等故事讲述,和“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后自己却被秦国以谋反罪车裂而死,他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进行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料的查找、筛选、归类和分析、讨论、比较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从而也加深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方面的认识。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理解改革是需要

4、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这一时期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但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同时对制度的替换还较模糊。因此,教学本课有一定难度。,三、教法和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新课改理念,我采取问题探究的教法,让学生通

5、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求知,提高兴趣;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教学过程,1、温故导新,引“变”2、整体感知,找“变”3、合作探究,思“变”4、拓展升华,评“变”5、综合迁移,延“变”,思考:,(一)温故导新引“变”,为什么秦国由西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却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乃至打败东方六国,最后统一全国?分析归纳:秦国能够抓住时代跳动的脉搏,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并进行政治改革,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思考:,(二

6、)整体感知找“变”,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比一比,看谁找得多?,一、铁农具与牛耕的推广,1、铁农具,(三)合作探究 思“变”,2、牛耕,观察文物图片:,锸、犁铧,锄,思考,镰,1、上图中的铁农具各有什么用途?,齿耙,2、上图的铁农具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这张图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战国时期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人类生产工具变化比较表,想一想: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 地的?牛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铁农具的出现与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关系?,铁农具、牛耕推广的作用与影响,直接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深

7、远影响:,生产力的显著进步 推动了社会大变革,商 鞅 舌 战,商鞅徙木立信,二、商鞅变法,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原因:,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建立县制,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设置31个县,县设县令。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废除了旧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国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主要内容,奖励耕战,废除了旧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主要内容,建

8、立县制,废除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商鞅变法的内容与作用,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废除了旧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力,生产力发展,确立封建制,铁器牛耕,地主阶级壮大,板书,商鞅等变法,经济大变革,政治大变革,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四)思维拓展评“变”,“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可是,他后来死与自己亲自制订的酷刑,他的死到底值不值?有什么启发?教师从“对国家”和“对个人”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

9、的关系,牺牲或者挫折有时候很难避免。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变革。,辩论,一、选择题1、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大约是在()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春秋战国2、商鞅变法代表了哪一个阶级强烈的政治要求()A、新兴地主阶级 B、奴隶主阶级C、旧贵族 D、各国诸侯3、春秋以来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A、产生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战俘发奴隶的不断增加C、青铜农具的普通使用D、更加讲究精耕细作4、商鞅变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A、诸侯国的国君B、奴隶主贵族C、奴隶的反抗斗争D、新兴地主阶段的推动5、战

10、国时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广泛使用B、牛耕进一步推广C、承认土地私有D、奖励耕战二、思考题 联系商鞅变法谈谈你对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式,并动手制作历史小卡片,写出你对现代社会改革的小建议。,(五)应用迁移延“变”,D,A,A,D,B,五、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亮点是:1、以问题探究引领教学2、以“变”贯穿教学全程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是:关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材只交待了废除了旧制度,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七年级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如何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这是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