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3620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指南数学领域理解与实践,一、阅读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引 言,思考:指南中“科学”领域体现了哪些核心理念?找出关键词,1、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引言第一段),探究 解决问题 尝试发现,2、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第二段)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3、教与学的方式(第三段)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 做中学、生活中学、游戏中学,二、科学探究子领域的目标及内涵,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现,1、理解目标内涵,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体现了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高度重视。(强调幼儿对科

2、学活动的兴趣)好奇、好问、好探究 明确“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自然的、幼儿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强调探究的对象应是幼儿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什么是探究能力?是幼儿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是“科学探究”领域的关键目标,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观察探究 思考猜测 调查验证 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探究方法,观察比较 实验验证 调查测量等 基本方法,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现象,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探究过程

3、的必然结果。这些事物和现象涉及到动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季节、科技、环境等,是举例性的,是探究的载体,幼儿乐于探究的态度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任何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制定教育目标时都要从这三个维度考虑,2、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是首要的、前提性、动机性目标;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是重要的、核心性、关键性目标;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是载体性、产生性目标。,3、阅读分析案例,了解幼儿探究的特点 阅读两个案例思考以下问题:幼儿是如何探究的?教师提供了哪些支持?给我们 带来了哪些启示。,案例1:小汽车,昨天小朋友用

4、橡皮泥做了各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轮子,今天都放在窗台上,老师还在旁边放了一些纸板、小棍和绳子等各种不同的材料。小莉看了一下自己的轮子还在,还发现了旁边的纸板等材料,她拿起她的轮子,挑选了一些小棍和大小不同的纸板,坐到一张桌子旁,把那些纸板分类后,挑选了一张小的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要做一个好玩的小汽车。”小莉将小棍穿过纸板上的洞,做成两个车轴,接着选了两个圆形轮子放在前面,两个方形轮子放在后面,她把手指放在轮子后面轻轻推,小车在桌面上面滑动了。她低头仔细地看着轮子,不再推了,笑了起来。她拆下后面的方轮子,跑到轮子堆中选了两个蛋形的轮子,迅速装在后面的轴上。她再推小车时,小车摇晃着向前滚动起来,她

5、笑了起来。她又把车拿到地板上滚动,热情地让小朋友来看她的车颠簸着滚动向前的样子。,幼儿的探究 幼儿可以自主、主动学习;幼儿的想法与成人不同;教师的支持 给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材料适宜,能引发幼儿探究。,案例2:,特特四岁,坐在桌子旁边看着装有面粉、盐、沙子、水和油的容器,他将手指伸进面粉里,然后举起手指并对着手指吹气,当面粉从手指上被吹掉时,他笑了起来,接着他又把手指伸进盐里,他看着它,发现上面没有沾到什么东西,特特拿来一个装水的罐子,倒出一些在一个空碗里,他把碗里的水晃荡了几分钟,接着舀了几勺面粉放到水里并用勺子快速的搅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投入,他举起几勺这种混合物,倾斜勺子,使它滴落到碗

6、里。重复做了几次后,他又把一只手放在往下滴的混合物的下面,混合物便滴落到他手里。他笑着用两手摩擦这种混合物,还举起来给另一个孩子看,说:“看看这是粘的!”接着又把手伸到碗里的液体中去。特特加了更多的面粉,接着又加了一些水,他重复这种“倒-感觉”的过程。过了一会,他在一大碗纯净水中把手洗净,接着把手伸到盐中,并观察沾了盐的手指,他向手指吹气,这次发现没能把盐吹掉,接着他又把手指伸到水里。最后,特特拿来另一个碗,并往碗里倒水,尔后他开始往水里加盐,每次添加他都会把手伸到水里感觉一下。,幼儿的探索 幼儿的探索是自发的、积极主动的 幼儿是在动态的操作中、在于材料 的互动中来建构自己的经验的 幼儿在活动

7、中经历了观察探索、获 取信息、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的过程,幼儿的问题,为什么面粉能沾到手上而盐不能?为什么往水里加面粉水会变粘?加入更多的 面粉会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手指湿的时候盐能沾到上面而干的时 候不能?为什么沾到手指上的盐不能像面粉一样被吹掉?在水中加入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的支持,提供宽松的、支持性的、鼓励幼儿探索的环境,使幼儿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寻求答案;悉心观察并理解幼儿的探究,不随意介入(善于观察、富有洞察力),4、幼儿探究的特点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 幼儿的探究借助于直接经验 借助动作、借助具体事物 幼儿探究的方法具有试误性,好奇、好问、好

8、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杜威,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种与生俱来的特点是探究事物的内驱力,是人生的一部分,与呼吸、饮食一样重要。,口腔探索,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观察、推理、实验、沟通等。,“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是“润物细声”的,但对幼儿的影响却是长久而深远的。,三、数学认知子领域的目标及核心价值,1、理解目标内涵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 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三条目标不能直接的用作幼儿园具体活动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同时要

9、注重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能片面强调和追求在某一方面和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首要目标),强调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的培养,教师要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采用得当的教 育方法和手段。,上 下,左 右,左 右,活动区材料分类摆放,生活中的数学(形状、颜色、时间),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 无处不在,手套配对,比高矮,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是伴随性目标)强调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去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不能脱离实际情境,2、案例分析,阅读案例1思考:案例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和 经验如何?结合案例反思当前存在的对幼儿数 学学习

10、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 是什么?,数学案例分析:,在一所幼儿园,我看到大班的教室里墙面和黑板上张贴着很多加减法算式,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完全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但当天给我们看的是一个操作活动,孩子们用瓜子皮,玉米皮,小棍,豆子等,粘贴妈妈的头像。我问身边的一个男孩:“你知道3+5等于几吗?”孩子立刻回答“8”。我又问“那3+8等于几呢?”孩子也很快回答“11”,此时老师走过来听我们的谈话。我接着问:“你看你粘贴的画,这个妈妈的左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我又问“右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再一次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

11、个。”“那么,两个眉毛一共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用手指着从左到右数“1,2,3,4,5,6,7,8,9,10。10个。”我便回头问老师:“你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经验,掌握了10的基数概念没有真正掌握加法算式的意义不能应用所学的数学解决相关的问题,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儿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的期望经常会过高过于注重表面的“教”的结果、轻内在的“学”的 过程脱离生活和实际问题,阅读活动案例2思考:此活动在目标、途径、方式上哪些方面符合 指南的要求?教师提供了哪些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是如何学习的,其思维发展有 什么特点?,案例:数柿子,说起数数,我们班的孩子能一口气数到100,

12、而面对满满一箱子的柿子,孩子们似乎乱了章法,他们急于得到结果,蹲下就各自数开了,捡最大的往自己跟前拿,一边拿一边大声的数1个、2个、3个 数着数着互相就有了干扰:丁文数到7的时候,李宇一个劲说9,丁文生气的说:“你小点声,我都数不了了。”王莹着急的叫张泽:“等会儿,这几个我都数过了,你怎么还数呀?”张泽说:“我不知道,咱俩的都混一块儿了。”我看时机已到,是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解决互相干扰问题的时候了。于是我大声的问:“怎么样,数清楚了吗?柿子到底有多少呀?”“没有”显然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影响。“为什么哪?”我接着问,“因为他老给我捣乱,我老数不对。”“因为人太多,挤在一块儿都混了。”“谁有办法把柿

13、子数清楚?”听我这么一问,孩子们渐渐地安静了,认真的思考起来。刘林第一个说:“我想还是一个人数吧,这样不吵。”孩子们也都一致同意。于是老师请刘林来数,可是他刚数到一半就数不下去了,他把数过的和没数过的混到了一起。这时张泽提议两个人来数,一人数一半,他邀请李宇,两个人商量着:“你从这边数,我在那边数。”说完两个人一人把这一头数了起来,张泽把柿子排成长长的一溜,李宇把柿子摆成三角形,这下界限非常明显很容易区分,虽然最终没有数出总数,但是他们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一直坐在后排的毛慧芳非常自信的站起来说:“老师我有办法把柿子数清楚。”说完她就蹲下来,把所有的柿子都翻成把儿冲上,数一个,就把一个柿子

14、翻过来放一边,直到数完最后一个,她站起来笑笑说:“我数完了,一共35个柿子。”孩子们为她鼓起掌来。我不失时机的鼓励更多的孩子们:“谁还有好的办法把柿子数清楚?”“我会2个、2个的数”,“我会5个、5个的数”,“我还会10个、10个的数哪,肯定特别快。”孩子们的智慧之门一下子被开启了,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尝试不同的数柿子的方法,他们彼此交流,互相借鉴经验,最后终于数清一共摘了50个柿子。,教师的支持,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其兴趣需求,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在生活和游戏中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使其 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引导幼儿在不断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中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建构数学经验,

15、获得主 动发展,指南数学认知领域强调,1、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感到数学的有用 和有趣,获得真实的经验2、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幼儿的数学 学习是对具体事物不断抽象概括实现的3、幼儿的数学认知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孩子用自己的 方式解决问题,幼儿的几种思维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动作进行思维 0-3岁具体形象思维:借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 3-6岁抽象逻辑思维:借助语词、概念进行思维 6、7岁以后,幼儿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1、直觉行动思维发生变化 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特点 一是:思维依赖于具体事物 二是:思维依赖于动作,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

16、降低。皮亚杰,2、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的依赖,凭借鲜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现的联想进行思考。,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够从语言上进行推理,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3、数学认知领域的核心价值,1、强调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 情感体验 认识到数学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教 育方法、手段得当;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愿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善于思考,感受数 学的有用和有趣,2、强调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应用 数学能力的发展 每一个实体背后都隐藏着数学世界,各种物品中的“数”、“形”、“序”,排序,时 间,形 状,对应,餐 具,对 应,形状,排 序,大小、数量,家 具,空间、形状,中国古建筑中的“数”、“形”、“序”,3、强调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发展 幼儿将已有的数学经验运用于实际问题情境 中,并进行思考、分析和推理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检验幼儿是否掌握数学知 识和经验的重要标志,4、梳理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并运用数学(数学教育生活化)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数学(在游戏中渗透,创设有趣的情境)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操作性),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促进 和锻炼幼儿思维能力,使其自觉的运用数学概念、经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感谢参与 期待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