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3699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正面问题:给定控制系统,分析系统性能反面问题:给定性能指标,改造控制系统校正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频率分析法,6.1 系统校正基础,一、性能指标1、稳态性能指标 稳态误差 ess 系统对于跟踪给定信号准确性的定量描述。无差度 前向通路积分环节个数跟踪给定信号能力的度量,能够跟踪还是不能跟踪,有差跟踪还是无差跟踪等 静态误差系数位置误差系数 Kp,速度误差系数 Kv,加速度误差系数 Ka有差系统误差大小的定量描述。,2、动态性能指标(1)时域动态性能指标延迟时间 td上升时间 tr峰值时间 tp超调量 Mp调节时间 ts振荡次数 N(2)频域动态性能指标 开环频域

2、指标:开环增益 Ko低频段斜率 开环截止频率c中频段斜率 c中频段宽度 h幅值裕度 Lg相位裕度c高频衰减率h闭环频域指标:闭环谐振峰值Mr 闭环谐振频率r 闭环频带宽度b(3)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的关系,二、校正结构主要有:串联校正与并联校正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优、缺点装置简单高灵敏度调整灵活高稳定度 成本低,6.2 根轨迹法校正,一、改造根轨迹1、增加开环极点对系统的影响 引例 1 原系统增加 s=-4增加 s=0,结论:改变实轴分布,根轨迹走向右移,稳定性变差,2、增加开环零点对系统的影响引例 2 原系统 s=-2 s=-1,结论:改变实轴分布,根轨迹走向左移,稳定性变好,3、增加偶极

3、子对系统的影响一对距离很近的开环零点和极点,附近没有其它零极点,称为偶极子。传递函数 对于闭环极点si,模 幅角 增益补偿值 调整原开环增益Ko,4、主导极点的位置与性能指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校正时给定指标为单边限定值,即 Mp Mp校ts ts 校图中阴影区域即为校正后主导极点可选位置。,二、串联校正装置无源微分校正网络 1、微分校正网络,当系统的动态性能不满足,需要向左移动根轨迹,使其过主导极点时,可以考虑微分校正。,2、积分校正网络无源积分校正网络 当系统的稳态性能不满足,基本不移动根轨迹时,可以增加一对积分偶极子,采用积分校正。,有源校正网络比例微分网络比例积分网络,解(1)作原系统根

4、轨迹(2)计算原系统性能指标核算系统的动态性能 Mp 满足,ts不满足。,三、根轨迹法微分校正(计算步骤看书)例63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阶跃响应时,Mp 20,ts 2 秒试用根轨迹法作微分校正。,3)计算新的主导极点原系统的超调量满足,设原系统不变,令新的主导极点 位于原系统根轨迹的左边,确定采用微分校正。4)计算微分校正补偿角 在新的主导极点上 不满足幅角条件,需要微分装置来补偿。,由于:所以5)由作图法确定校正装置的零、极点。,6)由幅值条件计算增益补偿值Kc*校正系统结构图,校正后根轨迹图。,解(1)作原系统根轨迹 渐近线交点-3.33,分离点 1.56(2)检验动态性能

5、按照要求计算主导极点,四、积分校正(计算步骤看书)例6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1)0.45,n 2,2)Kv 15 1/秒设计校正装置。,作等ts 线作等Mp线原根轨迹通过阴影部分,选择根轨迹增益K*,使得主导极点位于阴影内,满足动态要求 在根轨迹上选择:由幅角条件验证,si=-1.2+j 2.1,由幅值条件确定该点根轨迹增益K*(3)检验稳态性能 开环传递函数 开环增益(4)计算积分校正装置 要求的开环增益 补偿增益,条件(1)ZI与PI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2)积分偶极子尽量靠近虚轴;取 ZI=0.05,PI=0.005,ZI/PI=10,验幅值条件与幅角条件,取Kc=10,零

6、、极点的比值,积分串联校正的开环系统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增益满足稳态要求。校正后根轨迹图 原点附近根轨迹图,6.3 频率法校正,一、超前校正1、超前校正网络,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可以证明(1)相位角总是超前的,有m 0(2)轨迹为上半圆;,由,超前校正装置特点(1)具有相位超前作用;在m 处,最大相位超前角m,用于补偿原系统相位裕量 c 的不足。,(2)最大相位超前角m为低频衰减率的函数,(3)低频增益补偿 由于低频衰减率 造成对开环增益Ko 的衰减,因此,应用时,要串联补偿放大器补足。,2、超前校正计算步骤(1)作原系统波德图 L0()(2)检验稳态性能,如果不满足,提升曲线 L0()(3)计算

7、原系统的c 0和c 0如果a、c 0 希望的c0b、c 0 希望的c,可以采用超前 校正。(4)计算需补偿的相位超前角m(5)计算衰减率,(5)确定新的开环截止频率 c 在 c 处应有如图所示。(6)确定两转折频率 1,2 因为所以,校正装置传递函数(7)校验计算结果 c 和 c 如果误差比较大,则修正算式中的补偿角m,重新计算。,例65 角位移随动系统的开环特性为要求(1)r(t)=t 时,ess 0.1 弧度(2)c 4.4,c 45用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解(1)满足稳态性能,确定开环增益 K。(2)作固有特性 Lo()。不满足给定要求。,(3)计算需补偿的相位超前角m(4)计算衰减率(

8、5)确定截止频率 c(6)确定两转折频率 1,2(7)补偿增益,(8)校正后的开环频率特性(9)校验计算 满足给定要求。,二、滞后校正1、滞后校正网络 频率特性,极坐标图(1)相位总是滞后的;(2)轨迹为下半圆;,滞后校正装置特点 1)具有高频衰减特性;2)附加相位滞后,最大相位滞后角为m;应用时,要使m 所对应的频率m远小于系统的c。,波德图低频渐近线为 0 dB,高频渐近线为 20lg 1/dB。,3)一般用于 c c 0通过压缩频带宽度,改善相位裕量 c。,2、滞后校正计算步骤,(1)作原系统波德图 L0()(2)检验稳态性能,如果不满足,提升曲线 L0()(3)计算原系统的c 0和c

9、0如果a、c 0 希望的c 可以采用滞后校正。,(4)确定新的c 在c 0的左边找到满足希望的c处作为新的c 增加补偿角,(5)计算高频衰减率(6)确定两转折频率 1,2校正装置(7)校验计算c 和 c,例66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要求(1)Kv 30,(2)c 2.3,c 40用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解(1)满足稳态性能作 L0()(2)计算c 0和 c 0c 2.3 远远小于c 0=11,采用滞后校正,(3)确定新的开环截止频率 c 由c 40,选点试探 新的开环截止频率 c=2.5,有c=50 40。,(4)计算高频衰减率=12(6)确定两转折频率 1,2,校正装置(6)校验 c=2.42.3,c=45.4 40,满足要求,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