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3792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演变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三节 教学策略,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动态的历史上出现过以下有影响的形式)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一)个别教学制(二)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产生原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集体生产的启示产生:组织形式出现在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经过夸的理论升华,初步形成了班级授课制;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采用。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

2、、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1、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2、教学过程标准、同步、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演变,(三)分组教学制:为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也属集体教学的一种。分类:能力分组(按能力发展水平分,课程同、年限不同)作业分组(学生特点和意愿分,年限同、课程不同)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分组教学)外部分组(打破传统年龄分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分班教学)新生入校按成绩分班,

3、学了一定年限的平行班的学生重新按成绩分班(快、中、慢)优点: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不足: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组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骄傲,普通及慢班积极性降低。,(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杜威首创,克伯屈改进。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道尔顿制:1920年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赛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

4、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困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个人情况不一样任务是不一样的)优点:重视自学和独立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不足:1、大多数不具备独立学习与作业能力,如无系统讲授,浪费时间而无收益,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2、对教学实施和条件要求较高(较多的作业室、实验室和图书、仪器),(五)协作教学 也叫“协同教学”或“小队教学”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在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流行 具体做法:若干老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同负责一个或几个班的教学工作,共同制订

5、教学计划,并根据个人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价教学效果。二战后,小队教学受到广泛重视,并被付诸实施。(六)特朗普制 又称“灵活的课程表”20世纪50年代的在美国出现 模式: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 目前仍在实验中,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备课的实施要求1、钻研教材(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2)钻研教科书;(3)阅读教学参考书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3)课时计

6、划(2)课题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二、上课(一)课的类型与结构1、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任务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一节课的任务量又分:单一课(一节课只完成一种 主要任务)和综合课(混合课,一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或以上任务的课)。根据采用的方法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等2、课的结构第一,组织教学;第二,检查复习;第三,掌握新知识;第四,巩固新知识;第五,布置课外作业,(二)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三、作业检查与批改(三类作业:口头、书面、实践)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

7、;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四、课外辅导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是做好对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工作。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一)测验与目标;(二)试题类型;(三)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四)评价,第三节 教学策略,一、什么是教学策略:(一)概念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即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二)特征 1、指向性;2、综合性;3、可操作性;4、灵活性二、教学策略的类型内容型策略(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策略: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略)形式型策略(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班级个别、小组等)方法型策略(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接受、发现等)综合型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