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3792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8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基本要素.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弋老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方法与手段(模式、方法、组织形式、媒体)6、教学过程(教学方案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7、课后作业设计8、教学的反思9、教学评价,1.教学大纲对本单元教学的总体要求2.本单元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本单元教材的整体结构及重难点分析4.教师使用教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构想,要素一:教材分析,具体说,(1)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各章节(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2)正确理解和把握当前教学的内容,在本专业或整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找出教学

2、内容中蕴含的关健技能点,与这些技能点相关的知识点,还要看工作任务(或项目)是否能有效容纳知识、技能点,需要做什么样的处理。,1.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应该实现的发展水平 2.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产生的原因 3.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4.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影响,要素二:学情分析,要素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线,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有助于实现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起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终止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的制定,(1)教学目标的体系: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2)内容:学习者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经历什么样

3、的学习过程,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3)表述:用可观察、可测定的行为术语精确表达出来。,要素四:重点、难点,1、确定重点的依据:基于大纲要求(具体说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2、确定难点的依据:基于学生起点状态(学情)3、要求:重点突出、难点明确,要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教学内容的性质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师自身的素养 客观教学条件,要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2、内容:(1)主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以启发式为指导,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如讲授、练习、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2)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设计。实物、标本、挂图、模型

4、和实验仪器、设备(如多媒体、车床、各种加工工具等),要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3、教学方法的分类:根据接受方式和凭借的信息媒体不同,将其分为五大类 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直观形象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情感化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法、榜样法。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职教特有的方法,一体化教学: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5、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运用目标教学法、行为导向法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方法能力,使教学达到“教为不教”的境界。,要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4、教学手段的分类:根据产生的时间和技术水平分:传统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如,投影机、电视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CAI等,要素六:教学过程,原则: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学内容的再现。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

6、习心理;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要素七:课后作业设计,要有数量适中的作业 多样化。如阅读、收集资料、实践性操作任务。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包括情感目标。比如汽修专业可以让学生探究汽车文化,人性化技术等话题。层次分明,体现差异要求,要素八: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它是一个教学周期的起点与终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应该体现四个方面的内容:(1)总结成功的经验。主要指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2)诊断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3)提出整改的措施。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4)预设后续方案。在前面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对后序的教学进行有效地预设,把之前的经验作为教学动力,把教训作为科学指南,有针对性的运用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或教学过程中。,要素九: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2、注重当堂达标效果检测。3、评价主体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