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3798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八章.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两种途径 制度化的职业道德教育 非制度化的或称为生活化的自我道德修养,1、修养和道德修养,修养: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长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锻炼、陶冶和提高的过程,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道德修养:是个体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开展的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和自我提高的道德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道德境界和水平。,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加强师德整体建设的需要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教师个体专

2、业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服务对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3、师德修养的策略,“取法乎上”以价值和人格理想的确立为前提,高处着眼进行修养。选择一个你最钦佩的人,把你钦佩的原因写下来然后,写下那个你最讨厌的人的名字,写下他身上使你拒其于千里之外的那些品质。(巴菲特),选择“取法乎上”策略的原因,人格修养的规律:人格修养与终极信仰之间的必然联系。论证与聚合(信念的力量)圣化与提升(动机放大)师范人格的高格位特点 古代的伦理智慧:取法乎上,得乎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4、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4.1 根本途径:致知与践履相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4.2 传统修养

3、的精髓:内省与慎独 4.3 修养的尺度:优美,4.1 致知与践履相结合,致知:教师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原则、要求而获得对伦理道德的体认,即道德认知。践履:教师对伦理道德的力行,即道德实践。,致知的要求 深入研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各个时期的先进理论、思想,它们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全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 努力学习国内外教育科学理论 不断汲取科学文化知识,践履的要求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归宿,教师结合职业实践,认识师德规范。德性是与实践密不可分的获得性品质。根据职业实践来阐释教育使命感、捕获职业的内在意义等。教师领域存在固有的“实践性”知识。,4.2 内省与慎独,

4、内省:道德主体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立时回忆,检查是否合乎道德并及时给予改正。“日三省其身”慎独: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始终能够自觉地秉持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行事,从点滴小事情中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爱、自律,不作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4.3 修养的尺度:优美,崇高:道美成分高于表美。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道美,也同时感受到形象表达上的“拙”与“讷”。隐含着“奉献”牺牲精神。优美:灵巧的风格,庖丁解牛式的风格,所谓“文质彬彬”喜剧:表美胜于道美时,教师人格的现象上就体现出一种对于道德生活的“夸张”,即喜剧。,5、高校教师美德的“工夫”,冯友兰:工夫 其一,对宇宙

5、人生的“觉解”。觉解是指个体自觉了解自身的行为目的。对人生有完全的觉解是知性 对宇宙有完全的觉解释知天 其二,“敬与集义”敬:常注意,使个体勿忘所处境界的行为目的 集义:在实践中按所处境界之觉解行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达到觉解境界,以“敬”守之,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发展阶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陶冶炙热的职业道德情感 磨练坚韧的职业道德意志 强化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学习的进程,三种典型状态为 依从性道德学习 认同性道德学习 信奉性道德学习,依从性道德学习,所谓依从(compliance)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于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

6、时,出于安全的需要,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性道德是一种他律性道德,起约束作用的是道德规范本身的“安全”因素。对于教师而言,要想继续从事教师职业,就必须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仅此一点就足以具有强大的“道德约束力”。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最初可能仅仅是简单的规范执行,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会从中逐渐认识和体验到规范的“有益之处”、“必要之处”,逐渐以此为基础向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水平发展。,认同性道德学习,认同性道德学习是社会规范的一种主动接受状态,是自觉遵从态度确立的开端,属于道德的理性学习。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对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使得规范不再是冷冰

7、冰的条条框框。已经能够进一步了解规范存在的必要性,在情感上能够逐渐接受,自觉遵从.认同对于道德学习或品德形成来说是一个关键阶段。首先,认同是一种自觉的接受水平。其次,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认同阶段已确立其自觉遵从态度的动力机制和执行机制,奠定了自觉遵从态度的心理基础。,信奉性道德学习,信奉(believe)是建立在价值信念基础上的遵从态度。信奉性道德学习是社会规范的高级接受水平或高度遵从态度,通过社会价值内化为个体价值,实现道德学习的人格化过程。他是理性学习和非理性学习的整合,是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对于教师来说,对于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级的“遵从”水平,也就是职业道德的人格化的完成。所谓规范

8、的价值信念,是指人们对规范的伦理意义与作用(价值)的确定性认识与体验。能够带来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获得一种“内部奖励”,即精神回报建立在个体对一定道德原则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实践道德规范后获得的幸福体验。信奉性道德使个体产生道德的享用性。,“意志通过作出决定而设定自身的特定的信念和决心。”(黑格尔)讨论面临价值冲突时,如何作出道德行为?社会期待或要求不一致引起的矛盾 新旧角色的义务不同引起的矛盾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第八章 重点复习题,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有哪些?(简答)或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论述)2、何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美德修养的工夫?(简答)3、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简答)4、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一项重要的师德方法:慎独。(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