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3863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脂代谢 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脂代谢 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一 脂类的消化(脂类的酶水解),脂肪:胰脂肪酶,酯酶,胆汁酸盐,共脂肪酶(colipase)。,胆固醇酯:胆固醇酯酶。,磷脂:磷脂酶。,脂肪的酶促水解,二 脂类的吸收:,被吸收的甘油、FA和-甘油-酯在小肠粘膜细胞内 重新合成脂肪。,脂肪+少量磷脂和胆固醇乳糜微粒(chylomicron),胆固醇或胆固醇酯:胆汁酸盐,脂蛋白。磷脂:胆汁酸盐。,三 脂类的转运:,脂蛋白:是由疏水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及载脂蛋白(apop)组成的复合体,是脂类物质(甘油三脂和胆固醇脂)的转运形式。脂蛋白分为细胞脂蛋白和血液脂蛋白 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转运脂质及固醇

2、类物质。,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乳麋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密度脂蛋白(M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的种类,四 贮脂的动员,皮下脂肪在激素敏感脂酶作用下分解,脂肪酸经血浆白蛋白(清蛋白,albumin)运输至肝脏等组织细胞中,甘油被运送到肝脏 和肾脏,经甘油激酶和甘油-3-磷酸脱氢酶作用,转化为磷酸磷酸二羟丙酮 促进: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抑制:胰岛素,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 甘油的分解代谢,基本上是糖的分解代谢,在脂肪细胞中,没有甘油激酶,无法利用脂解产生的甘油。甘油进入血液,转运至肝脏后才能被甘油激酶磷酸化为3-磷酸甘

3、油,再经磷酸甘油脱氢酶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酵解途径或糖异生途径。,二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一)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氧化作用,(1)-氧化作用的概念及试验证据,试验证据1904年 F.Knoop根据用苯环标记脂肪酸饲喂狗的实验结果,推导出了-氧化学说。,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氧化。,概 念,脂肪酸的-氧化,脂酰CoA合成酶,(2)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A 脂肪酸的活化,OR-C-OH,+,CoA-SH,脂酰肉碱穿梭:线粒体内膜外侧:脂酰肉碱转移酶催化,脂酰CoA将脂酰基转移给肉碱

4、的羟基,生成脂酰肉碱。线粒体内膜:移位酶(载体蛋白)将脂酰肉碱移入线粒体内,并将肉碱移出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基质侧:肉碱脂酰转移酶催化,使脂酰基又转移给CoA,生成脂酰CoA和游离的肉碱。,脂酰CoA的转运,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中,rate-limiting step for oxidation of FAs,R-CH2-CH2C-SCoA,R-CH=CH-C-SCoA,a、脱氢,b、水化,c、再脱氢,OH O R-CH-CH2CSCoA,O O R-C-CH2CSCoA,d、硫解,|,|,(3)-氧化的生化历程,、脂酰CoA脱氢生成-反式烯脂酰CoA,、2反式烯脂酰CoA水化生成L-羟脂酰Co

5、A-烯脂酰CoA水化酶,、L-羟脂酰CoA脱氢生成-酮脂酰CoAL-羟脂酸CoA脱氢酶,、-酮脂酰CoA硫解生成乙酰CoA和(n-2)脂酰CoA酮脂酰硫解酶,脂肪酸-氧化作用小结,(1)脂肪酸-氧化时仅需活化一次,消耗1个ATP的 两个高能键。(2)-氧化包括脱氢、水化、脱氢、硫解4个重复步 骤。(3)每循环一次产生1个FADH2、1个NADH2和1 个 乙酰-CoA。,(4)脂酸-氧化所产生的能量,脂肪酸活化:-2ATP,一轮-氧化:1FADH2,1NADH2,1乙酰CoA(2ATP)(3ATP)(TCAcycle:12ATP),以软脂酸为例:7次循环:7 X(2+3+10)+10=125

6、ATP 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净生成:125-2=123 ATP,(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1、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3顺-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改变双键位置和顺反构型)少了一次脂酰-CoA脱氢酶的作用,少了1个FADH2,2、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3顺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改变双键位置和顺反构型)-羟脂酰CoA差向酶(改变-羟基构型:DL型),脂肪,甘油:,脂肪酸:,按糖分解代谢 进行,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OX),产生大量CH3COSCoA,乙酰CoA的去路,三 酮体,脂肪酸-氧化产物乙酰CoA,在肌肉中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然而在肝细胞中还有另一条去路。乙酰CoA可在肝

7、细胞形成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ketone body)。,肝脏线粒体中乙酰CoA有4种去向:(1)柠檬酸循环(2)合成胆固醇(3)合成脂肪酸(4)酮体代谢,肝脏线粒体中的乙酰CoA走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草酰乙酸的可利用性。饥饿状态下,草酰乙酸离开TCA,用于异生合成Glc。只有少量乙酰CoA可以进入TCA,大多数乙酰CoA用于合成酮体。,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形成酮体的目的是将肝中大量的乙酰CoA转移出去 酮体溶于水,分子小,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管壁。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却能利用酮体。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Glc,成为脑

8、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2 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3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1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合成部位:细胞质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Glc酵解)NADPH(60%磷酸戊糖途径、40%苹果酸酶反应)ATP,CO2,生物素,Mn2+,脂肪酸合成酶系结构模式,ACP,乙酰CoA:ACP转移酶 丙二酸单酰CoA:ACP转移酶-酮脂酰-ACP合酶-酮脂酰-ACP还原酶-羟脂酰-ACP脱水酶 烯脂酰-ACP还原酶,(1)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系和脂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

9、,脂酰基载体蛋白(ACP)的辅基结构,辅基: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2)乙酰CoA运转: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柠檬酸丙酮酸循环,(3)乙酰CoA活化:丙二酸单酰ACP的形成,乙酰CoA羧化酶:辅酶是生物素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柠檬酸激活,脂肪酸抑制。乙酰CoA是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引物,丙二酸单酰CoA是链的延长单位。,乙酰CoA羧化酶多酶复合物包括三个组分:,1.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或生物素载体蛋白(BCP),2.生物素羧化酶(BC),3.羧基转移酶(CT),O O CH3-C-CH2-CSACP,脂肪酸从头合成的生化历程,OCH3CSACP,+,|,CH3-CH=CH-

10、C-SACP,|,CH3-CH2-CH2-C-SACP,|,O H O CH3-C-CH2-CSACP,CO2,H,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反应历程,经7轮cycle合成了棕榈酰-S-ACP,CH3(CH2)14CO-S-ACP,硫酯酶,CH3(CH2)14COOH+ACP-SH,硫解酶,CH3(CH2)14COSCoA+ACP-SH,+H2O,+CoA,脂肪酸合成总结,脂肪酸合成和降解的比较,2 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线粒体酶系延长脂肪酸的途径:,基本上是-氧化的逆转,-OX,线粒体酶系,脂酰CoA,脱氢,脱氢,硫解,加氢,脱水,加氢,缩合,加水,内质网酶系延长脂肪酸途径:,可延长饱和F

11、A,也可延长不饱和FA。引物:脂酰CoA2C单位:来自丙二酸单酰CoA载体:CoA,3 不饱和脂酸的合成,重要的不饱和脂酸:,油酸(十八碳-烯酸),18:1 9,一个双键的脂酸:,二个、三个、四个双键的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20:4 5,8,11,14,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18:2 9,12,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18:3 9,12,15,(必需脂酸),在人类及多数动物体内,只能合成一个双键的单不 饱和脂肪酸(9),如硬脂酸脱氢生成油酸,软脂 酸脱氢生成棕榈油酸。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可以合成(12)二烯酸、三烯酸,甚至四烯酸。某些微生物(E.coli)、酵母及霉菌能合成二烯、三

12、烯 和四烯酸。,两条途径;氧化脱氢和-氧化,脱水,二 甘油的生物合成,(实线为甘油的分解,虚线为甘油的合成)),甘油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异构酶,磷酸酶,三 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合成原料:(1)甘油-3-磷酸: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产物)还原甘油磷酸化(只有肝中才有甘油激酶)(2)脂酰CoA:脂肪酸的活化,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酯酰甘油磷酸转移酶,酯酰甘油磷酸转移酶,酯酰转移酶,磷脂酸磷酸酯酶,第四节 脂代谢的调节,一-氧化的调节1 脂酰基进入线粒体的速度是限速步骤,2 长链脂酸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前体丙二酸单酰CoA的浓度增加,可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限制脂肪酸氧化。3 NADH/NAD+比率高时,羟

13、脂酰CoA脱氢酶便受抑制。4 乙酰CoA浓度高时,可抑制硫解酶,抑制氧化,二 酮体生成的调节1 饱食:胰岛素增加,脂解作用抑制,脂肪动员减少,进入肝中脂 肪酸减少,酮体生成减少。饥饿:胰高血糖素增加,脂肪动员量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 升高,利于氧化及酮体的生成。2 肝细胞糖原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肝细胞糖原含量丰富时,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及磷脂。肝细胞糖原供给不足时,脂肪酸主要进入线粒体,进入氧 化,酮体生成增多。3 丙二酸单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乙酰CoA及柠檬酸能激活乙酰CoA羧化酶,促进丙二酰CoA的合 成,后者能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从而阻止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三 脂肪酸合成的调节,1 乙酰CoA+OAACit胞浆,FA合成的第一个关键反应,2 丙二酸单酰CoA的形成(乙酰CoA羧化酶催化),FA合成的第二个关键反应,是FA合成的限速反应。,3 FA的合成需要NADPH,NADPH主要来自糖代 谢的戊糖磷酸途径,第五节 脂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肥胖症,血管硬化,脂肪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