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3919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7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第三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基本概念:精神生产 艺术生产 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主体“客体化”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

2、“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处于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客观过程的分析,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俩大领域,人类为了满足自身这两种生活的需要,必然要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3、,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和关系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以西方精神史为例。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一)、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作为人类两种基本的生产方式,有着共同的性质和规律。首先,两种生产都作为人的生活活动,具有人的生活活动的一

4、般特点,这就是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其次,两种生产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但是,精神生产作为“特殊的生产”,又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征,主要是: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精神生产的上述特征,是理解文学创造特征的一个重要层次。,二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一)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以文学和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各种理论活动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就是偏重

5、于科学反映的、以揭示对象的客观规律为己任的精神生产,其成果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和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其传达给别人。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文学产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和物化形态。文学创造与宗教活动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它们都是对世界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等特点。这两种精神活动也常常若即若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圣经充满了诗,荷马史诗则充满了宗教;宗教是以虚幻的唯心主义为基础,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文学是以现实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发现、认识、回归世界

6、,导向体现人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二、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当然要运用一定的符号。我们称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创造就是以话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首先,作为叙述、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象,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其次,文学话语甚至使用“陌生化语言”产于不同的艺术效果。最后,文学语言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趣,这种叙述还会出现多种可能性。总之,文学语言是一种“舞蹈”的语言,而其他的语言是一种“走路”的语言。,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一、文学创造的主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 1客体即“自然说”。雪莱:

7、“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2、客体即“情感”说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认为艺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华兹华斯、雪莱 史达尔夫人、托尔斯泰 苏珊朗格 科林伍德,中国古代文论史达尔夫人: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当热情激动灵魂时,诗人就借助形象和比喻来表现“内心的东西”。托尔斯泰: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动。苏珊朗格:“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科林伍德:“艺术是在想像中

8、表现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尚书尧典:“诗言志”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严羽沧浪诗话:“诗者,吟咏情性也”,(二)、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没有这个客体,就没有文学创造。马克思指出,人的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而社会物质条件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环绕社会的自然界,没有自然界,人就失去了生存空间。(2)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

9、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2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红楼梦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识的或审丑意识的社会生活卢卡契曾指出,审美与审丑(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比如钱锺书对旧知识分子的体验、张承志对黄河的体验,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一)关于文学创造主义的解释1、主体即“模范者”与“创造者”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尔伯蒂、达芬奇、锡德尼、狄德罗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黑格尔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对自然(“理式”的影像)的模仿

10、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艺术家作为模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者。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狄德罗认为:艺术应创造“理想典范”,艺术家不应做“纯粹简单的模仿者、普通自然景色的抄袭者”,而应该做充满“理想的、诗意的、自然的创造者”。歌德认为: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更是自然的主人;艺术家的本领是驾驭自然、创造自然。黑格尔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作为一种想像是真正的创造。,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主体即“旁观者”毕达

11、哥拉斯、康德、叔本华、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布洛(Edward Bullough)老庄、苏轼主体即“移情者”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J.Volket)毕达哥拉斯认为:“生活就像一场体育竞赛,有些人充当角力士,还有些人成为调停者,而最好的位置却是旁观者。”老庄哲学讲究:“虚静无为”说。苏轼主张:“游心物外”说。利普斯认为: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我同一,“非我”的对象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感。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就

12、是移情者.,(二)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首先,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其次,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总之,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作中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动。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上。,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转注。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客体的“主体化”主体的“客体化”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