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归类整理很详细特殊句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归类整理很详细特殊句式.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句式,1、有亭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4、臣本布衣。5、已后典籍皆为板本。6、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7、济北彀城下黄石即我也,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式常见有3种1、者也 者 也2、句中不用“者”,句末不用“也”。3、用“乃”“为”“则”“即”等词表判断,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叫做被动句。,一、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的句意。例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例2:“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为”(wi)表示被动。,例9:“吾属今为之虏矣
2、!”鸿门宴例10:“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二是用“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后,再在动词前面加“所”字,组成“为所”的形式。这种被动的句式,在文言文中最多见。,例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三、用“见”表示被动。“见”是个及物动词,用作被动句时,是有条件的。请比较下面两个例子:例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例2:“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只有“见”字后面是动词时,也就是“见动词”的格式时,才可能是被动句。),例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四、用“被”表示被动。,例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例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例3:“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五、不用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例1:“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例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例3:“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不吾知其亦已兮。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嬉戏莫相忘。秦人不暇自哀。,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首先是疑问句,其次是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有指代人:谁、孰。指代事物:何、胡、奚。指代处所:安、恶、焉。宾语在动词前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张良
4、问刘邦,您来的时候是拿着什么来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童子何知?君何患焉?,宾语放在介词前面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不然籍何以至此?(不然,我凭什么到这地步。)何以战?(曹刿论战)(靠什么来打仗。)微斯人,吾谁与归?(要没有这种人,我又同谁在一起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固定用法)余是以记之。(是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有版本说“之”“是”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格式。惟:只,只是。“是”“之”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夫晋,何厌之有?何陋之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利是图。(相当于唯图利。)唯才是举。(相当于唯举才。)唯命是尊。惟命是从。唯余马首是瞻“看着我马头的方向(来决定进退)”唯瞻予马首。“唯余马首是瞻”也就是说看我的意思来行事,追随我就可以。,*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是说彼此不认识,而是儿童不认识我。)誓天不相负。嬉戏莫忘相。*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君既若见录。(录:思念,若:如此)府吏见丁宁。(府吏叮咛我)请见谅。(请原谅我。),小结: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以“是”、“之”为标志
6、的 宾语前置。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二、定语后置按照语法规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之前。比如说,我的书,你的桌子,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作为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前。在古汉语中,定于放在中心词之后。倒置的作用是为了“强调”。1、中心词+定语+者(者)楚人有涉江者。(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人马烧溺者甚众。(“曹军被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相和。)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塞上有一个善于用方术来推测吉凶的人。)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里一个多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2、中心词+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蚓无爪牙
7、之利,筋骨之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凌万顷之茫然。3、中心词+之+定语+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石之铿然有声者。(撞击后能发出声音的石头),4、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缙绅指代官员。)能不改志向的官员,全国那么大,有多少人呢?5、中心词+数量定语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一顿可以吃光一石粟)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三、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于”、“以”等介词加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多作状语,来修饰谓语动词,现代汉语中状语在谓语之前。但在文言文中修
8、饰谓语的状语(介宾结构)经常放在谓语之后,这种句子称为状语后置句,又称为介词结构后置句。1、动+以+宾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投以骨。(把骨头投向。)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用篆文的山龟鸟兽的图形来装饰它。),2、动+于(乎)+宾相与步于中庭。(共同在园中散步)躬耕于南阳。(亲自在南阳耕地。)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长勺作战。),3、形+于+宾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大。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句子成分的现象。不过古代汉语中这种现象比较
9、突出,因为有些在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略的在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在释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常见的省略具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有承接前文省略,也有呼应下文省略,也有在对话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质,质地;章,花纹。)(桃源人)见渔人,(桃源人)乃大惊,(桃源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再,古汉,指第二次,或两次。现汉,又一次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3、省略宾语。*动词宾语的省略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待。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介词宾语的省略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件一件地为(桃源人)详细地说出。),4、省略介词。介词“于”和“以”常省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犯南。(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泛水南面驻扎。)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