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大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4018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大全.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乃往,身自罢之。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打猎,下雨,到、往,约定的时

2、间,A(疑问代词哪里),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守信,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1.解释加点词。(1)天雨,解素衣。()(2)岂能无怪哉?()2.翻译下面句子。(1)衣素衣而出(2)迎而吠之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1.(1)下雨(2)感到奇怪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2)冲着杨布叫3.向者/使汝/白而往黑而来4.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

3、现象看本质。,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托:假装。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寝:睡觉。因:趁机。时:当时。何以:为什么。觉:醒。值:当.时。且:尚且,暂且。,1解释 寝:因:时:何以:2翻译: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既而问毓何以拜。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睡觉。趁机。当时。为什么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

4、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于:向。道:道理。田:同“畋”,打猎。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使:让。引:拉。虞(y)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起:赶起。发:跑出来。交:交错。鹄(h):天鹅。旃(zhn):赤鱼的曲柄旗。垂云:低垂下来的云。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养

5、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置:放。,1解释:于:道:之:射:2翻译: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向。道理。代“禽”。射箭时。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

6、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1解释:于:反:全:复:2翻译: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在;同“返”,回,归;保全;又。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1

7、.解释:其:辄:异:然:2翻译: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代词,那里的;就;奇怪;这样。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1解释:

8、为:以:善:益: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造;用;好;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更加。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竭泽而渔【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1解释:竭:渔:明年:焚:2翻译: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使干涸;捕鱼;第二年;烧毁。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功

9、名【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归:归顺,归附。务:致力。,1解释:则:盛:所以:令:2翻译:人主贤则豪杰归之。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那么;茂盛;的原因;让,叫。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目贵明【原文】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

10、不可塞。(选自管子九守),1解释 贵:聪:智:塞: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以为贵;听力好;思维敏捷;受蒙蔽。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自知之明【原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1解释 知:岂:道:怪: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认识;难道;遵循;异端。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

11、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1解释:为:如故:鸣:奋: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给;像先前一样;叫声;竖起。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注:宿:xi,宵,夜。荠(j)菜,一种野菜。盂,y,一种圆口器皿。啖,d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

12、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B经宿遂凝 遂:就。C暖而啖之 暖:暖和。D谥文正公 谥:sh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1C(暖,形容词用作动词,加热)2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不展家书宋,胡瑗(yu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恒D谦虚 E不顾家室 F专心致志,1 2A

13、、B、C、F,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 鉴:镜子。B屡举进士 举:推举,推荐。C试官恶其姓 恶:w厌恶,讨厌。D或劝政业 或:有的人。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 示:给人看。F砚穿则易。易:容易。G卒以进士及第 卒:终于。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1B(举,参加科举考试),F(易,改变)

14、2A“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是夸张的自嘲,表明人物豁达。,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注:上国:春秋时,对吴楚而言齐晋等中原之国,称为“上国”。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出游上国游:交游,往来。B过徐君过:访,探望。C系徐君好季札剑好:认为好。D口弗敢言弗:不。E系徐君冢树而去 冢:坟墓。F岂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违背。2画线语句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为使上国,末献”出使上国,没有献出宝剑。B“尚

15、谁与乎”还给谁呢?(与,给;宾语“谁”前置。)C“吾心已许之”我的心已许给了他。,1C(好,ho喜欢)2C(我心里已把剑许给了他。),不责碎玉吏宋,韩琦,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二只,表里无暇,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永为室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客曰:“凡物成毁有数。”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注: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漕使,管水道的官吏。1加黑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俄:一会儿。为:被。B吏伏地待公罪罪:动词,治罪。C顾吏曰顾:回头看。D汝

16、误也,非故也故:事故。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A“永为室玩”一一一长久地作为室中的玩物。()B“覆以锦衣”用华美彩色的饰布盖在桌上。()C“凡物成毁有数”所有的东西形成、毁坏都有定数。()D“何罪之有”什么罪他有呢?(),1D(故,故意)2“何罪之有”是“有何罪呢”的倒装,译时应调整好语序,为“(你)有什么罪呢?”,抱璞自泣楚,卞和,游荆山,得璞玉,奉献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为诈,而刖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复奉献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为诈,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献,恐见害,乃抱璞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继之以血。成王闻之,使人问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

1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吾是以悲。”随使献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注:璞(p)玉,没有雕琢过的玉石刖(yu,断足之刑。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恐见害见:表被动译为“被”。B三日三夜泣尽泣:哭泣。C子奚泣之悲耶奚:x,为什么。D宝玉而题之以石题:题名,命名。E贞士而名之以诳诳:kung,欺骗。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的倒装。是:这,此。2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以和为诈”(王)认为卞和是(在)欺诈。()3“吾是以悲”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请用文中语句回答),1B(泣,眼泪)23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强项尽

18、忠后汉,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骖乘。宣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赖(ch)“强项令”,出。(注:苍头,奴仆。骖乘(shng),古代乘车在车上右侧陪乘的人,叩马,拦马。帝,汉光武帝刘秀。项,脖子。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因匿主家匿:n,躲藏。B宣候之候:等候。C大言数主之失数:sh数落、指责。D因格杀之因:副词,于是、就。格:打、斗。E帝使宣叩头谢主谢:感谢。F强使顿之顿:叩、磕。2判断翻译正误。A“主即还宫诉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向

19、皇帝告状。B“因敕强项令,出”(帝)于是称他为“强项令”,让他回去了。3概括董宣的性格特征:,1E(谢,谢罪,认罪)2AB3不畏权贵,刚正不屈,号殿上虎宋,刘安世,廷谏,至犯雷霆之怒,则执简却立。待天威少霁,复前极论,一时奏对,且前且却者,或至四五,殿庭观者汗出竦听。众目公,号曰“殿上虎”。注:雷霆之怒,指帝王愤怒、发作。下句中的“天威”与此意同。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廷谏,至犯雷霆之怒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犯:冒犯,触犯。B执简却立简:即“笏”,大臣上朝手执的狭长板子。却:退。C天威少霁少:通“稍?。霁:雨过天睛,此指气消。D复前极论前:动词,上前。极论:极力论争。E汗出竦听竦:

20、sng,肃敬。F众目公目:名词用作动词,看着。2“廷谏”中的“廷”与“殿庭观者”中的“庭”意思是不是相同?(请查字典后回答)3刘安世为什么被称“殿上虎”?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E(竦,通“悚”,害怕)2不同。“廷”指朝廷,“庭”指厅堂。3因他坚持进谏,不怕触怒天威,招来杀身之祸。4一次上朝与皇帝对话,要上前、后退地力争四五次,俭啬老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注:辄zh,

21、就。比:等到。寻:接着。他说:外传。1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侵晨而起侵:渐近。侵晨,天刚要亮。B聚敛无餍 餍:(yn)满足。C闭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D我倾家赡君赡:shn,赡养。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1D(赡,供给)2应为:财产被官家没收。35个钱。4给乞者钱时极为痛惜,唯恐别人知道他有钱,可见其吝啬的特点。,诸小儿取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A尝与诸小儿戏()()B诸儿竞走取之()()C取之信然()()2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3这个小故事要说明的是:,1A曾游戏B争相跑过去C的确代词,这样,指“此必苦李”。2看见道边的李树上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3王戎从小就善于思考,十分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