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指导.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4018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指导.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及解题训练,文言翻译的原则,1、译文做到“信”“达”“雅”,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 惯,没有语病。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字字落实”之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

2、保留不动。,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以资政殿学士行、庐陵文天祥、庆历四年春,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1、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史记儒林列传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线的词语),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清河王的太傅。,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字字落实”之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等衬词、虚词删去。,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

3、履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字字落实”之 换,主要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可烧而走也 3、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4、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5乃

4、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6、万钟于我何加焉7、思厥先祖父,斩荆棘,暴霜露,以有尺寸之地,(逃跑),(代指丰厚的俸禄),(祖父,祖辈和父辈;尺寸,一点点),(比喻国家的边疆),(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通“背”,违背),(修,身高;服,穿上),字字落实,留删换,文言翻译第一招:,“文从句顺”之 调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如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石之铿然有声者 以勇气闻于诸侯 甚矣,汝之不惠!微斯人,吾谁与归?,题例:,1、奇之,立许字以女。(05年山东卷)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05年福建卷)3、(朱晖)性矜严,进止必以

5、礼,诸儒称其高。(05年广东卷)4、欲而得之,又何请焉?(04年福建卷)5、其李将军之谓也?(02年全国)6、其孝义闻于诸侯,其信义著于其友。(04年浙江卷),“文从句顺”之 补,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果地震陇西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樊哙,于,侯嬴,威,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题例,1、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05年全国卷2)2、因乞李氏 以归。(05年湖南卷)3、主簿大惊,遽以 白就。(

6、05年广东卷)4、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05年湖北卷)5、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 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05年全国卷3),廉吏,这部书,之,李超,她,意味着,“文从句顺”之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注意:我们是在“直译”“留删换调补”不能解决问题时,才用“意译”“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题例,1、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季氏将有事于颛

7、臾。论语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6、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7、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05年全国卷)、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年湖北卷),文从句顺,调补贯,文言翻译第二招,二标准六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课堂练习,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汉书袁安传,译文: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译文

8、: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要弄清的几个词: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干:求;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举:推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2分)(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2分)(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3分),如果母亲欺骗子女,子女就不信任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

9、子成长的方式。,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吃。,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运气)有好(顺利)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

10、够识别(了解)人才。,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杂篇)(2分)(3分)(3分),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

11、那里。,翻译口诀,古今汉语多通译,单音变双更合理;实词翻译忠原文,虚词表达顺语气;交代解释加衬字,专用名词不翻译;通假之字用本字,特殊句式归位译。,第三、要掌握解题技巧。一般来说,文言文阅读解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认真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12、,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理解全文内容。,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去理解全文。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若碰到“拦路虎

13、”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阅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

14、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经典训练】1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

15、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一、解释加点的词。1、俄而与子期逐()2、术未尽也()3、用之则过也()4、此君之所以后()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一会儿 不久 穷尽,出错 这就是的原因,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课堂经典训练,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16、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经典训练】2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注释: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怛(dn):恐吓。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良:的确

17、。俯仰:周旋,应付。,一、解释加点的词1、畋得麋麑()2、自是日抱就犬()3、习示之()4、然时啖其舌()5麋至死不悟()6走欲与为戏()二、翻译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打猎 靠近,给看 但是,醒悟 跑,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课堂经典训练,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一、解释加点的词1、余无可取者()2、其末立见()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4、使遂蚤得处囊中()二、翻

18、译1、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三、成语、都出自这篇文章。前者比喻,后者比喻。四、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剩下的 尖端,向 通“早”,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露个尖儿!,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自己推荐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课堂经典训练,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这也是自信的表现。,【经典训练】3毛遂自荐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19、。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导读: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但“自荐”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诚,盲目的“自荐”则是行不通的。注释:“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文武备具:

20、犹言文武全才。称诵:称颂。,【经典训练】4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注释:苟变:战国时卫国人。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

21、五百乘(sh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圣人:指英明的君主。杞梓(q z):都是树木名称。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一、解释加点的词1、其才可将五百乘()2、故弗用也()3、然变也尝为吏()4、良工不弃()二、翻译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现在“爪牙”一般比喻。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你如何理解?,率领,统带 任用,曾经 抛弃、舍去,向民收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圣主选用人材,就

22、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辅佐君王的武臣 坏人的党羽,课堂经典训练,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经典训练】5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注释:奥博:含义深广。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俊

23、才:出众的才智。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一、解释加点的词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二、翻译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看 尽,倚仗 骄傲 固执己见,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课堂经典训练,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经典训练】6请君入瓮 周兴

24、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瓮(wng):大坛子。鞫(j):审讯犯人。推事:研究事情。炙(zh):烧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一、解释加点的词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3、取大瓮()4、因起谓兴曰()二、翻译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

25、、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正在,正当 应当,拿 于是,就,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课堂经典训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经典训练】7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

26、“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注释: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猴类。旦日:(每天)早晨。部分:安排。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相与:一起。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关兽的木笼。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一、解释加点的词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2、山之果,公所树与()3、众狙皆寤()4、一旦有开之()二、翻译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有的猴 种,同“悟”,醒悟 开导他们,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课堂经典训练,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