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4020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星期五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考点通学习课堂考点风向 文言文特殊句式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省略句。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解和文言翻译都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不理解,就会造成阅读理解的困难,如果不把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调整通畅,会扣除一定的分数。因此考生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规范答题 一、掌握各种句式的固定翻译格式 1.判断句 必须加上“是”“就是”词语。例:刘备天下枭雄。译文: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2.被动句 必须加上“被”字。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译文:我不能

2、拿全吴的土地,十万的将士被人(曹操)控制。,3.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译时都要恢复原位。例: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文:你太不聪明了。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译文:寻找一个能够出使答复秦国的人。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宾短语后置)译文:又在院子里交错种上兰、桂、竹(等各种)花木。4.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译文:永州的田野里生长一种奇异的蛇,(蛇)黑色质地白色花纹,(

3、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振作旺盛;第二次击鼓进攻,士气便衰减低落;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全都没有了。5.固定结构遇到固定结构时,不可硬译,须知道它的特殊译法,如“得无乎”“无乃乎”“其之谓也”等。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没有拿,妇女没有宠爱哪一个,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军队疲劳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呢?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常见错误(1)不能准确判断特殊句式并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好语序。(2)省略的主语不能正确补上。,课堂训练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答案 我认为这个人(是位)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秦国)。,2.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

5、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刘向说苑尊贤),(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译文:_(2)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译文:_,答案(1)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2)(他)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解析(1)被动句;“走”;句意通顺。(2)“居乡三逐”,意念被动句;“是”,非表示判断;“不容众”,省略了“于”的被动句。,【参考译文】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

6、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3.翻译下面句子。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传)译文:_,答案(孔明)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之人不认可他。,4.翻译下面句子。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_,答

7、案 面向东看,看不到水的边际。解析 提示:“东面”即“面东”。,5.翻译下面划线句子。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译文:_,答案 大慨说的就是驼背老人吧。(宾语前置),6.翻译下面句子。楚人有习操舟者,唯舟师之是听。译文:_,答案 有一个学习驾船的楚国人,只听老师的话。解析“楚人有习操舟者”是定语后置句,“唯舟师之是听”是用“唯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7.(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风痹:手足麻木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2012广东清史稿陶澍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译文:_,答案(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

8、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解析“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到淮南。,8.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是何种句式,并翻译该句。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句式:_译文:_(2)诛之,则不可胜

9、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句式:_译文:_,(3)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句式:_译文:_(4)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句式:_译文:_,答案(1)句式:宾语前置句译文:我手下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谁死在此事上。(2)句式:意念被动句译文:杀了他们吧,却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死却不去救援。,(3)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文: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辗转饿死丢在沟坑里的年老体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强壮者,接近千人了。(4)句式:判断句译文:而您的谷仓里却堆满了谷子,库房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您

10、的官吏没有谁来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在上位的官吏骄纵傲慢,不关心下层百姓而且残害他们的做法呀。,【参考译文】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国君穆公问孟子道“(这次冲突中)我手下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谁死在此事上。杀了他们吧,却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死却不去救援。对他们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辗转饿死丢在沟坑里的年老体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强壮者,接近千人了;而您的谷仓里却堆满了谷子,库房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您的官吏没有谁来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在上位的官吏骄纵傲慢,不关心下层百姓而且残害他们的做法呀。曾子说:当心啊当心

11、啊!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也将怎样回报你。老百姓从今以后会把官吏原来对待他们的态度反过来对待官吏的,您不要去责怪他们。只要您实行了仁政,老百姓就会爱戴他们的长官,甘心为长官效死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太公与武王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

12、曰:“善。”,(1)将奈其士众何?译文:_(2)咸刈厥敌,使靡有余。译文:_(3)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译文:_,答案(1)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2)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3)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解析(1)注意固定句式“奈何”的翻译,是“拿怎么办”的意思。(2)“刈”是“杀”的意思,“靡”是“无,没有”的意思,促织中“靡计不施”中的“靡”就是这个意思。(3)第一个“田”是名词作动词,“种田”的意思,“旧新”理解应联系原文,可以推断是“新的旧的地位”的意思。,【参考译文】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贵族有了过错,责任在纣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