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4492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 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工程实现。 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各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 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 理过程和工程实现。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各国经济社 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 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二

2、、课程理念1 .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数字时 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 康成长。2 .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为课程逻辑 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 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 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 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

3、和方法。3 .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 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 课程内容。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 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 与“技”并重。4 .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 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 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 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 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

4、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 “用中学” “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5 .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 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 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品创作 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三、课程目标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 程理念。(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 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 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

5、 相支持,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L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 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 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 息、开展协同创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评估数据来源 辨别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具有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具 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合理利用信 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 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识;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 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能有意识地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 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应用信息,具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6、 2 .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 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 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 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 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 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 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 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数字 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 习惯;能

7、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 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日常学习 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 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4 .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 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 学生,能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 影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 动,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能理 解网络空间是人们活动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遵照网络法律 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使用互联网;能认识到网络空间秩序的 重要性,自觉遵守信息科

8、技领域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和行 为准则,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二)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达成以下目标。L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认识到数据对社会发 展的作用和价值,自觉辨别数据真伪,判断和评估所获取信 息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有意识地寻求恰当方式检索、选择所需信息。掌握和运用信 息科技手段表达、交流与支持自己的观点,根据信息价值合 理分配注意力,提高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2 .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 与方法,体验过程与控制的场景,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 步具备应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算法在

9、解决问题 过程中的作用,领会算法的价值。能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 思想方法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制订问题解决方 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优化,使用简单算法,利用计算机实 现问题的自动化求解。能有意识地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 将其迁移到其他问题求解中。3 .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数字设备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学习 问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应用信息科技进行合作 的意识。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针对问题设计探究路径,通 过网络检索、数据分析、模拟验证、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开展 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果。利用信息科技平台,开展协同创 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

10、能力,主动探索新知 识与新技能,采用新颖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设计和创作 具有个性化的作品。4 .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领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具备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采用一定的策略与方法保护 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安全使用数字设备,认识信 息科技应用的影响。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念、道 德责任和行为准则。按照法律法规与信息伦理道德进行自我 约束积极维护信息社会秩序,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 的良好习惯,能安全、自信、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三)学段目标信息科技课程学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旨 在指导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阶

11、段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六三”学制的学段目标如表1至表4所示。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I.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动使用数字设备的兴趣与意识.知道数字 设备使用的荔本规范.合理安排数字设备的使用时间,养成数字设 备使用的好习惯.2 .体验文字、图符、语音等多种输入方式的表达与交流效果,有意 识地使用数字设备处理文字、图片和声音。3 .知道信息有真实与虚假之分.能选用恰当的数字化方式表达个人 见闻和想法,乐于与他人分享信息第二学段 (34 年级)1 . 了解数据的作用与价值.列举数字设备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 影响.2 .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 与秩序

12、的科学基础.3 .在网络应用过程中.合理使用数字身份,知道数字身份对个人日 常学习与生活的作用和意义,规范地进行网络信息交流。第三学段 (5-6 年级)1 .体脸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的环境.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获 取与处理信息的优势.2 .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有意识地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祟 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 意识.3 .针对筒单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需求和数据源,主动获取、筛 选、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第四学段 (79 年锻)L观察、探究、理解互联网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体验互联网交互 方式,感受互联网和物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的 改变.2

13、 . 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3 .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护。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1 .在教师指导下,体验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信息的 多种表示方式.2 .对于蛤定的简单任务.能识别任务实施的主要步骤,用图符的方 式进行表达.3 .在实际应用中.能按照操作流程使用数字设备,并能说出操作 步骤.第二学段 (34 年级)1 .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解决问题,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能基于对事物的理解,按照一定的规JM衰达与交流信息。体验信息 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所必需的编码及解码步乘.2 .在简单问

14、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问题划分为多个可解决的 小问题,通过解决各个小问BL实现整体问胭解决.3 .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组织与分析数据.用可视化方式呈现敷据 之间的关系,支撑所形成的观点.第三学段 (5-6 年级)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特征和效率.能用自然语言、流 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法.认识 到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可能存在时间效率上的差别2 .对于蛤定的任务.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使用顺序、 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施过程.通过编程验证该 过程.3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将问题分解为可处理的子问国,了解反馈 对系就优化的作用.

15、第四学段 (79 年级)1 .在实践应用中,熟悉网络平台中的技术工具、软件系统的功能与 应用.2 .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物联系统原型.体验其中数据处 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过程.3 .知道网络中信息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能通过软件与硬件相 结合的项目活动采集、分析和呈现数据.4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选用 人工智能,比较使用人工智能和不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同类问题效果 的异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1.在教断指导下,衰试使用数字设备及数字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丰 富学习手段,改进学习方法.2,通过对数字设备的合理使用,了解数字设备的使用过程和方法, 激发

16、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3.能利用数字设备,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 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将记录结果分类、保存,需要时进行 提取.能创建简单的数字作品。第二学段 (34 年级)1 .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合作学习认识到 在线平台对学习的影响.2 .比较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异同.依据学习需要,在教师指导下, 栩灿管Jl个人在线学习费源.3 .借助信息科技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展示、交流.赞试开 展数字化回新活动,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 创新、分享传播的优势.第三学段 (56 年级)1.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

17、算法的特征,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数 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2,能利用在线平台和工具寻找生活中的过程与控制场景.能设计用 计算机实现过程与控制的方案,并在实验系统中通过编程等手段加 以验证.3.在学习作品创作过程中,利用恰当的数字设备规划方案、描述创 作步骤.在反思与交流过程中,对学习作品进行完善和迭代.第四学段 (79 年级)1 .根据学习需要有效搜索所需学习资源,探究信息科技支持学习 的新方法、新模式,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学习质量.2 .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数字设备支持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 .主动利用数字设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根据任务

18、要求,借助在线 平台,与合作伙伴协作设计和创作作品。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认识 到原始他身上国家可持mmtt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1 .自觉保护个人隐私.能在家氏和救师的帮助下确定信息真伪.2 .在浏跑他人数字作品时.能友善地发表泞论.在分享他人数字作 品时标注来源.尊承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3 .在公共场合文明使用敷字设备.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第二学段 (34 年级)1 .认识到敷字身份的唯一性与信用价值.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 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线社会生存的安全现2 . 了解威胁数据安全的因察.能在学习、生活中采用格见的防护措 施保护数据.3 .用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网络交

19、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学段 (56 年级)1 .了解算法的优势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认识到算法时解决生 活和学习中的问理的重要性.2 .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保障网络安全和效据安全的承要性.第四学段 (79 年皴)1 .应用互联网时.能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安 全防护.会使用加密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能使用网盘进行信 息备份.2 .在物联阿应用中.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 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了解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以及互联网和物 联网未来发展的承要意义.3 .通过体脸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 战,合理地与人工智能开展互动.增强臼

20、我判断意识和责任感.遵 循侑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 念、道想贡任和行为准则.“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 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确定,适当降低要求。 “五四”学制第三学段(67年级)目标在“六三”学制第 三学段(56年级)目标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并结合“六 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确定,使“五四”学制69年级目标进阶更加科学。四、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 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 息安全、为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 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21、(1)数据: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一数据的组织与呈现一数据对 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2)算法:问题的步骤分解一算法的描述、执行与效率一解 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3)网络:网络搜索与辅助协作学习一数字化成果分享一万 物互联的途径、原理和意义。(4)信息处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处理一使用 编码建立数据间内在联系的原则与方法一基于物联网生成 处理数据的流程和特点。(5)信息安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 保护一规避风险原则、安全观一防范措施、风险评估。如图1所示,具体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 组成。“六三”学制第一学段包括“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隐私与安全”“数字设备体

22、验”,第二学段包括“在线学 习与生活” “数据与编码”“数据编码探秘“,第三学段包 括“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 “小型系统模拟”,第四 学段包括“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 38 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其他年级相关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 治、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未来智能场景够悠 人r俵预测出行 住”数字/望站设计无人机IDK衣演 向帆昨介绢我的学校聆学科主盟内容快快人一钾能一钾丁社会) (簿褛),物联.实践以探仪 也供网.用与创新)第三学段 (56年级)第二学段(数) (34年级)(作g习/生状)小P扩否系统小力系统小大开关系统mm胡相玩11; 乂诺塔 谢戏梅介中的策略

23、用编码描述帙睡数据编码用数拗湃故卡祥他自我耕用小皆家件线学打小峡手(信息卷私.安全 笫一学段:5 (J 2年级)侪急交流U分室)信息安全小丑t:数字设的信Q.料网小的T体总用tj表达仙照向伙伴推不数字设备图1 信息科技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根据“五四”学制不同学段目标要求,“五四”学制15 年级课程应覆盖“六三”学制16年级绝大部分课程内容; “五四”学制69年级课程安排“六三”学制其余课程内容, 且分布合理,为学生充分实践、探究留出时空。五、学业质量表5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第一学段 (12 年级)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场景中.能在教师指导下,健康、安全地利用存 见数字设备获取学习费

24、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3在完成 学习与生活中的传单小任务时.陇描述任务实施步骤.使用数字设 备对个人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并妥善 保存作品效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人规范、文明地进行信息 交流与分享.并具备辨别信息真伪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尊声数 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遵守网络礼仪信息意识、俗息社会责任).第二学段 (34 年级)能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从问题的情境、数据的来源以及内容费达 的目的.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和可耶性信息意识人能将尚单向胭拆 解.选择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表示信息.知道编码和热码是信息 存儡和传输的必翕步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人能利用在线方式获 取

25、学习资源.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数据.合理选择可视化方式呈现 数据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达观点或者预测结果计算思维、数字 化学习与创新八在网络应用过程中.能合理使用数字身份.用符合 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信息传播和网络交流,伏识自主可控技术 对保障数据安全的意义,采取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意识地保护数据 信息意识、侑息社会责任).第三学段 (56 年在典型的信息科技应用场景中.能识别系统中的输入、计算、输出 环节,发现大的系统可以由小的系统组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人 爱试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向网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 基于算法的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慕本控制盆构.正确进行问题求 解的算法描述数字化学习

26、与包新、计算思维人 能针对不同的输入 数据规模.分析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在时间效率上的高低并 能利用编程对设计的算法及过程与控制实验系统进行貌证.对算法 价值和局限性有一定的认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资 任人对于生活中的过程与控制场景,能分辨输入与输出环节中的数 据是开关也还是连续量,利用反馈实现过程与控制信息意识、计 尊思维了解自主可控的系统在解决安全何Ba时的承亶性,初步具 备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的安全jiR(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

27、体刻画。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在每个学段的学习结束 后,对学生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 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学业成就及表现特征进行的总 体描述,是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建 设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续表学段学业质描述第四学段 (79 年皴)对于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问题.能通过搜索引簟、社交媒体.短视频 和协同写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 流与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 创新能设计并搭建具有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和简单控制功能的商 易物联系统.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异同,知道网络中数据的编码、 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计

28、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尢报据学习任务 的需要,通过智能终端或编写程序,读取并处理含有物联功能设备 中的数据.能进行适当反馈或控制.体会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 能的关系,理解万物互联的含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通过分析 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的 作用,以及搜索、推理、预测和机器学习等常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 式.正确对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计算思维、信息社 会责任),在网络应用中.能体会信息传输过程中协议的作用.识别 网络遍言和不良数据,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脸证等措施保护 信息,认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中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作用. 感受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信息 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