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4492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510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 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 发展计算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

2、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谁获得了冠军?今天小牛 要主持一场动物团体操比赛。瞧!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 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 操比赛?二、自主探究。(一)、探究算法1、列式:1412 =2、14X12等于多少呢?(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对有困难学 生进行指导。(2)将学生生成性资源展示在黑板上(包括错误的),组织学生独自看 各种展示的方法,记录下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3)对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展开讨论与质疑,在讨论与质疑中引出课 题,引出估算,

3、引出范围。(4)将上述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小组讨论)(5)同桌说说自己认为那种方法比较方便,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二)、体会算法;体验不同的题,最优的方法也不同1、师:那就请你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3X18,然后告诉你的同 桌你怎么算的?交流: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人那里学到 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思考:是不是对每题都能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来计 算呢?3、学生自己例举判断(如不行,教师出题:17X29)(1) 学生独立计算17X29(2)、不同的题,有不同的好方法(3)、小结:先要观

4、察题目数字的特点,根据题目数字的特点选择计算起 来比较快的好方法。4、出示 25X24(1)思考: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对这题你会选择那种方法呢?(2)计时赛一赛,选前10名,统计不同算法名次(3)思考:这是巧合么?是这些同学写字速度快,还是?(三)、练习 47X7325X3285X16三、整理归纳,探究规律1、出示:整理好的表格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教学目标:1、 结合气球装饰方案问题,经历观察、探索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 程。2、 能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 理的思考。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

5、。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2、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 的道理。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回家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 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COPyright?2006

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教学目标:1、 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 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3、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 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一铺地砖。例题中给出了小明卧室的长和宽以 及地砖规格和单价。其中卧室的单位是米,地砖的单位是厘米,单位不统一涉 及到单位换算。本课要求学生解决

7、三个问题:(1)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 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2)用边长为 3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3)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18m2,用边长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 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问题1和问题2都是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地砖的块数(有三种方法)。即:卧室面积 一块地砖面积工地砖块数一排地砖数排数二地砖块数一块地砖面积X地砖块数二卧室面积。前两种方法是算术方法(也是估计方法),第三种是方程。在计算之前,要让学生估计地砖块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一个问 题作为例题处理,第二个问

8、题作为巩固题处理并且涉及到地砖不是整块数时要 采用进一法处理。第三个问题比例题还要简单。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铺地砖,重点是弄清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换算 关系。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多数已经遗忘了是怎样铺地砖的。长度单位和面积 单位换算进率混淆。另外,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及解方程。计算图形的面积没有问题,但是找等量 关系列方程比较困难,多数学生怕麻烦,喜欢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理念:1、通过自主学习,在观察比较中获得新知。2、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突破难点。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乘除法

9、、方程等知识解决铺地砖问题,进一步了解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通过铺地砖活动,认识到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选择所需的地砖。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估计地砖的块数。教学关键:理解地砖是怎样铺的。教学设计与策略:本课教学设计流程为为:揭题复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拓展一一全课总结课开始直奔主题,揭示课题,然后利用课件复习怎样铺地砖,这样既理解 地砖是怎样铺的,又得出了估算的方法。新课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图画找信息提问题。其中把书上的第三个问题改 为“用哪种地砖便宜,便宜多少钱? ”。第一个问题作为例题处理,利用课件 先估算地砖块数,再独立精确计算。担心学生不用方程

10、解,所以提出“看谁的 方法多。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方法解决,即: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用一排 地砖数乘排数或用方程。学生汇报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并板书出 数量关系式。最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小结 后,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重点引导地砖不是整块数时该怎么办?第三个 问题与1、2题相同且更简单,所以改为“用哪一种地砖铺地面便宜些?便宜多 少元? ”这个问题可采用口答完成。课末如果有时间,可进一步拓展,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计算哪种地砖更 省钱?如果有,把它写下来。如果没有时间,可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最后是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数学书、了解生活中是

11、怎样铺地砖 的。本课的难点是估计地砖的块数,突破这一点关键就是理解地砖是怎样铺 的。所以课件演示铺地砖会突破难点。也为新课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课 外了解铺地砖,既帮助理解新知,也获得了必要的课外知识。板书设计:三种方法并排,三个数量关系式写出来,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和 运用。教学过程:一、揭题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图形面积计算、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这节课,我 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铺地砖问题。(板书课题:铺地砖)2、你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铺地砖的吗?3、(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地面,这是地砖的规格。你认为该怎么 铺?估计一排可以铺几块?可以铺几排?估计这个地面可以铺多少块?小结:我们

12、知道了地砖是一排一排的铺的,而且还知道怎样估计地砖的块 数。二、探究新知1、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爸爸准备给小明的卧室铺上地豉。要铺地 砖,首先要了解什么?2、(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观察图画,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3、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解决这三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齐读 这三个问题。5、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默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理解铺满、至 少)6、估计大约要多少块转?(课件展示估计过程)7、你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准确地计算出地砖的块数吗?独立计算,看谁 的方法多。8、汇报,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板书数量关系式。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3、:400300 (4040)40040 (30040)解:设至少需要边长40Cm的地砖X块。= 1200001600=107.5(4040) x=400300=75 (块)=75 (块)x=75答:至少需要75块。9、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10、齐读数量关系式。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地砖块数的方法很多。以后我们在解决 这类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三、巩固练习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有信心完成吗?看谁完成得又对又快。2、汇报。追问:为什么要2134块?小结:当地病不是整块时,我们要采用收尾法。四、拓展练习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计算哪种地砖更省钱?如果有

14、,把它写下来五、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铺地砖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卧室面积 一块地砖面积工地砖块数 一排地砖数X排数二地砖块数 块地砖面积地砖块数二卧室面积400300 (4040)40040(30040)解:设至少需要边长40Cm的地砖X块。= 1200001600=107.5(4040) x=400300=75 (块)=75 (块)1600 x=120000x=75答:至少需要75块地砖,需要600元。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

15、、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 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趣。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 年和闰年。2 .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 发展。教学难点:发现并学会判断闰年的方法。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猜生日2 .导入揭题:“年月日”3 .自主学习探索年月日

16、可以用来表示我们的出生日期外,同学们还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 知识?生:大家知道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那是不是都像我们大家刚才说的这样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年历中发现知识、验证知识,并完成这张表格(见下 表)。4 .展示评议交流认识年月日大月 31 天:1、3、5、7、8、10、12小月 30 天:4、6、9、112月我们把每个月有31天的叫做大月,30天的叫做小月。2月呢?平年、闰年的认识2月像这些年份的2月是28天的一年,我们叫做平年,2月份是29天的年份 叫做闰年。师:谁能猜猜接下去的哪一年是闰年? (2008)你是怎么想到的?它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比赛找闰年:1840、19

17、49 1997、2002 21002100是闰年吗?说明“百年不闰”的原因。5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师:请同学们在表格的最后一行中填上一年份,并分别填出这一年每个月 的天数。并算一算这一年的天数。6 .练习今天4月30日,是小明的生日。在生日快乐会上,小明问小丽:“你的生 日是哪天?”小丽说:“我呀,比你小五天,你说我的生日是哪天呢?你猜 猜小丽的生日是几月几日。7 .总结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那还有什么遗憾?19992004年各月天数的统计199819992000200120032004要求:先填一填后想一想,再与同学交流。(有几点就写几点,注明1、 2、3 )从

18、上面的表格中,我发现了:【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7477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 做”。【教材简解】: 本课内容是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 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 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和直观推理等活 动来帮助理解面积,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 小。第一道例题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 道例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 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有让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 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19、。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 积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 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 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设计理念】: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J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

20、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 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在家庭购房时听说过,从各种媒体中听说过。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 “物化式”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 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一一图形中的面积一一生活中的 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一一抽象的认识过 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 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生

21、活中的问题。【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 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例说 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 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 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 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一幅画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漂亮吗?为了使这幅画长 时间保持整洁漂亮,我想给它封上一层塑料膜,那我需要考虑这幅画的什么 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22、“面积”。(板书:认识面积)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1、认识“面”(1)摸一摸我们周围许多的物体都有面,出示一本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你能 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吗?指名摸(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 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摸看。)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面。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2)比一比那刚才摸的铅笔盒盖的面和课桌面比,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引导学 生说完整。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哪个 面小?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

23、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 积)生齐读那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 (师可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说)你还能举例说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物体比如说桌子、凳子、练习本,三角尺等 等,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个物体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再说说什么叫 他们的面积,(要把它们的面摸完整)最后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 面的面积比较小。(小组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一说)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1、(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看这里的一些物体,都认识吧。(红领巾、钟 面、小正方体、树叶、直尺)这些物体中,

24、它们的的表面是什么样儿的呢?2、现在我将这些物体的表面描画下来(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不规则图 形、长方形)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课件闪烁描画后的平面图形)板 书: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 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四、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1、那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觉得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2、咱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其实面积的用途相当广泛。比如说到 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看!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 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些

25、什么吗?(多媒体出示)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师:说的很好。这几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出它们谁大谁小。(板书: 观察)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 形(例2),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口 口生:看出来的。师:我知道你们都是直接看出了它们的大小,但老师要提醒大家,有时直 接观察大小不太可靠,所以老师今天更想知道除了用直接看的方法,你还能用 其他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 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 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

26、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交流汇报。师:我刚才在下面看时,发现很分页代码多同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方法,现在有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你的方法了。谁愿意上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方法。(调至实物展台)生1:重叠师:同不同意,和他一样的举手。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重叠法,老 师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同学使用了老师提供了透明方格纸。生2:数方格生3:用纸条量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 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五、练习反馈,应用新知1、想想做做第3题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较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还想 来考一考大家、,看这四个图

27、形(先不出示方格背景),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 积最大呢?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办法来比较呢?(数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数 一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 法)2、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咱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还给我们 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同学们刚才描出来的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那老师想将它涂 成红色,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面积)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3、想想做做第4题。最后咱们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小学去看看,(课件出示)这是这所小学的平 面图,你觉得这所小

28、学建的怎么样?你最喜欢这里面的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个 地方的面积怎么样了?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4、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四、总结全课: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观察面积 重叠平面图形的大小数格子用纸条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8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8 .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9 .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

29、车时间表每生一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 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 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 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 齐

30、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二、新课1 .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2个方阵有多少 人?)2 .收集信息。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 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 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 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大家 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

31、行,每行10人。)3 .独立试做。(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 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 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4 .交流汇报。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 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 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 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 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的想法更是

32、与众不同了,他 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 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 是这种方法里的10X8是什么意思呢? 80X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 (大家还有疑问吗?)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 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 友先讨论讨论。)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 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

33、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 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 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 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 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 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 他们。练习1.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 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

34、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 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 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 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 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 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 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 37千克垃圾,我们家3 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35、?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 哪一个呢?1. 37X12=444 (千克)2. 37312 = 1332 (千克)3. 37X3=111 (千克)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明6, 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 该是1才对呀。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 么吗?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3 .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 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

36、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 共有多少人吗?(图片)154 = 60 (元)72= 14 (元)60 + 14 = 74 (元)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 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 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 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 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4 .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 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

37、15个字。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 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 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 为你鼓掌。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是什么?谁来评分页代码价一下自己和别人学得怎么样?板书:厦门前埔南区小学李惠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下)P109例2及练习二十四第 3.4.题。教学目的:1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 思想。2 .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

38、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 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 数学问题。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预期目标通过“春游”这一情景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由于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及合作学习,可以 比较容易(直观)地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渗透“逆向”的思维方法。通过“做一做”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练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合作完成时,老师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

39、 给予他们适当的启发指导。教学设计说明:课的的开始通过“春游”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 意,并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老师引导学生发现 问题后,让学生观察思考,有条理地猜猜结果。由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 象难懂,所以教学时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最后,在教学例题的基础上,设 计相关的练习,培养学生类比推移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教学时,要多关注“后进生”的指导,培养他们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 惯。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结合分课外读物问

40、题,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 O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3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O的除法的计算。4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 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和信心。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5 .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5254上的内容和 例3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1日二24时,认识24时计时 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2 .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并能够解决 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 .经历观察、

41、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 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 .师:孩子们,咱们的家乡重庆可美啦,想看看吗? 一起来瞧瞧。(课件 出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及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9: 00-21: 30)2 .谁来告诉大家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出示:早上9: 00晚上9: 30 )这两种计时的方法都能表示出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指早上9: 00一晚 9: 30)是我们平时习惯的说法,用了 “早上、晚上”表示时间的词,这是 普通计时法。(指9: 002

42、1: 00)是用什么方法计时的?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 计时方法?(请学生说说。)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为什么要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 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优越性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24时计时 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利用钟面来认识24时计时法。二、新课1.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1)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引起一天的开 始是1: 00和夜里12: 00两种答案的争论)(2)出示倒计时的场面: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 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

43、? 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 To )(3)现在该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了吧?深夜 12时也叫做0时。0时是白天还是夜晚?(4)咱们一起将时针、分针拨到0时,听清老师的要求,第一:请在钟面 上拨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第二:请思考:时针 在一天里走几圈,一天共多少小时?另外:拨钟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学 生拨钟,师巡视)(5) 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 谁来拨给大家看看?请你拨给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时刻你在干什么。(6)对,一天里时针走了两圈,一天共是多少小时?那你能在钟面上

44、把 24小时数出来吗?(请一生上来拨、数。)2.课件演示和老师讲解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1)咱们也来数一数。(课件演示一日里时针走动的情况,同时师生共同 数出一天有24小时。)2 2) 一天一共是24小时,我们把从O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 时法。(板书:从O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3 .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得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1)孩子们通过拨钟知道了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那仔 细观察,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四人 小组交流交流。(2)抽生汇报。(钟面外圈的数字表示中午12时到夜里的24

45、时,是时针 走第二圈时对应的时刻。问:第二圈的数具体表示什么?你能找一个数举例 吗?(时针从O时起共走了几小时)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12。相差12是什么意思?(外圈比内圈多12)(3)在实际生活中,钟面上只有第一圈的数,咱们又怎样利用刚才找到的 两圈的关系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呢?(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这是什么 时候?(学生引起争论:上午9时和晚上9时)师:这个时刻既可以表示上午 9时,也可以表示晚上9时。板书(上午9时 晚上9时)。(4)上午9时和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抽生回答,求证: 你们也这样认为吗?怎么想的?)(板书答案)(课件演示)上午9时是时针时走第一圈所指的时刻

46、,表示一天过去了9 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直接说9时。(板书:9时)(课件演示):晚上9时是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从0时起,时针走过了 中午的12时,进入了第二圈后又走了 9小时,所以用9加上第一圈走了的12 小时就等于21小时,表示一天过去了 21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21时。(6)讨论、提炼方法:我们用24时计时法表示了上午9时,晚上9时, 还用不用说上午几时,晚上几时?(就直接说几时)。那么怎样用24时计时法 准确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和第二圈的时刻?(学生讨论)请学生回答。师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 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

47、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 时法的时刻。(7)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几时?怎样算的?(板书)师小结: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O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 接说几时。4 . (1) P53的“做一做”:认识了用24时计时法计时的方法,现在咱们 就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连一连。学生翻书第P53页,先独立完成,再讲评:15时30分用普通计时法怎么 说?怎么知道的? 23时呢?(2)书P54第1题5 .教学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1)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小节目呢:(视频:大风车),是什么 时候播出?对于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论:(课件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