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5142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漳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2022年度预算安排省级试点示范资金合计2,491.71万元(其中,省级部门整合资金1,230.41万元、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400万元、龙岩市资金330万元、漳平资金531.30万元),实际执行数2,491.71万元。一、绩效评价等级“优”经评价,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补助县级配套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1.38分,绩效等级为“优”。二、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1 .项目可研论证不够严谨,项目进度缓慢,项目执行力需提升,部分试点村年初谋划安排2022年项目时,前期未进行可研论证,项目策划不

2、够严谨,项目安排不够精准,导致项目无法实施。2 .长效管护和运维机制不健全,制度建立需强化。项目管理办法中规定,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项目运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证项目竣工验收后正常运转。经抽样检查15个项目的相关档案资料,仅有12个有制定管护制度,3个项目未制定相关后续管护制度,后续缺乏管理维护,缺少可持续产业支撑,容易造成项目建成后“晒太阳”、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乡村振兴资金主要依赖财政资金投入,资金筹措渠道有待拓宽,发挥社会资本、金额资本作用不足。三、相关建议(一)提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绩效意识,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贯穿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管

3、理系统,推动绩效管理和预算执行实行“双监控”,同时要转变“重资金,轻绩效”的理念,从消极被动的不想管,不愿管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管得了,管得好的绩效责任意识。让利益相关方了解到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全预算覆盖,全过程的工作,从根本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二)加强绩效管理监管力度,利用大数据和云平台实时监控。出台相关的绩效自评管理办法,规范自评填报流程,建立自评抽查和不合格通报机制,将抽查结果和自评质量作为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源头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的动态监管,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利用大数据和云平台实时监控项目开展情况,实现常态化的数据异常预警机制,尽早发现倾向

4、性、苗头性、潜在性的问题,为预算支出提供全天候保驾护航。(三)建立健全绩效结果共享机制,引导公众参与。一是要建立健全绩效信息系统,利用部门官方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置绩效评价信息专栏,主动、及时公开重大项目和政策相关的预算绩效信息,引导公众参与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提升预算绩效公信力,促进政务信息公开。二是搭建数字化绩效评价智能系统,利用大数据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分类和系统分析,如利用聚类挖掘、分类挖掘等技术和关联分析、综合分析等方式对数据进行个性化筛选,为高效、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利用大数据破除数据壁垒,联动部门信息,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四)加

5、强对相关人员的素质培养,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发绩效管理活力。一是提高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准入门槛。完善绩效管理的人才储备制度,引入高质量人才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培养计划,通过视频培训,学术交流自学网课等方式,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强化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加强部门内部之间的协调合作,促进业务能手和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互相协同,共融共进的效果。(五)落实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增强发展动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依托

6、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加大,补上短板要全面,含技术、设施、营销等。(六)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就必须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就需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用好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